APP下载

新时代视域下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3-08-13柴丽娟

今天 2023年9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生命

柴丽娟

(白银市会宁县红军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99)

引言

生命的定义在古今中外的哲学研究中具有不同派别,在现代学校的教育发展工作中,生命安全教育也应体现出人文性与哲学性。从当代素质教育的角度上看,生命安全教育的思想内核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除了需要具备客观的生命防护意识教育以外,关于生命的生物属性、人文属性以及道德属性,也应在当前的生命与安全教育中进行体现。小学生作为新时期祖国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力量,落实好生命安全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落实的基础保障。

1.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与成年人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此时,有必要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需要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还应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督促学生的行为规范。此外,在后续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还应与学生家庭建立全面的共同教育体系,使安全教育全面化。如何在安全教育中进行完善的家校合作体系。学校和教师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基本成长、个性特征、思维方式等方面,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培养目标和方法。作为祖国建设和未来人才储备的重要群体,安全教育的实施不仅对保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安全知识的同时建立起更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环境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制定相应的自我保护知识教育模式,使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有更好的安全意识。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在家庭教育、教育监督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学生来说,通过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可以促进他们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的目标之一。[1]

2.安全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2.1 安全教育的内容缺乏全面性

关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应涵盖不同类型有可能造成生命健康安全的知识,此外,还应引入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当前的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不仅有来自身体上的伤害,也有来自精神内耗、心理创伤等因素。在以往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大部分安全教育工作也仅仅停留在关于身体创伤类型的教育,对于精神创伤与心理创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内容还存在一定缺失。如,在面对校园霸凌、社会颓靡思想的侵蚀等方面,现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还缺乏深入探究以及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导致学生在受到心理创伤与精神影响等情况时难以应对,进而做出危害自身生命健康安全的相关行为。

2.2 安全教育的实施方式缺乏多样性

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需要考虑小学生对信息获取、知识获取的习惯,以此使学生在关注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基础上,可以逐步建立较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以往的安全教育工作中,部分学校仅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课时相对较短并且也缺乏生动性、趣味性与拓展性,学生在该环节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了解不够全面,缺乏良好安全观念建立的情况。此外,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一些学生对打架、盗窃等事件的态度较高,对此类不良事件影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现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和教师应注意深化安全教育,使学生在安全教育的专项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更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2.3 安全教育的途径较为单一

由于小学生的观念、性格和身体机能还处于成长阶段,安全意识的培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行为规范起着重要作用。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大部分教师为教学秩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内容。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还缺乏一定的介绍,也缺乏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导致学生安全意识缺乏更好的培养。关于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绝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而是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共同进行、落实的重要工作项目。部分学校在开展安全教育的工作中,对于家校共育与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使得现有的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途径单一、渗透性不强等情况。

3.小学生生命教育策略

3.1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渗透生命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的方式,以及活动主题内容的引导,可以结合文化概念部分以及自身实践体验部分进行知识内化,以此进一步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与安全技能的掌握。在实践活动的主题制定与具体展开流程上,学校方面可由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展开。

小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上已经开始迎来发育和成长,该时期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所起到的作用除了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外,还在于保障学生自身的基础生命安全。若在该时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中缺乏对学生敬畏之心培养,其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导向的影响,进而缺乏对生命的深刻理解。结合课程性质开展实践教育的方式,主要在于结合不同学科性质,使关于生命的概念、人文属性与道德品质等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合理渗透。比如,在小学生物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学校方面就可拟定相应的综合性教学课题,使生命安全教育在该门课程中进行渗透,使学生从生物属性的角度直观理解生命的概念。除了生物学科以外,语文学科也可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引入。生命这一话题在艺术领域中属于永恒的研究项目,文字艺术的表现也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的追求、反思和探讨。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书目中,就体现出作者重视生命、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这在生命与安全教育中无疑起到警示、文化教育的作用。通过课程教学环节的渗透,学生可以在当前的理论学习中理解关于生命奋斗、重视生命的概念。[2]

此外,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组织与执行,学校方面应重视现阶段社会环境与学生成长时代的基本性质,通过导入社会安全案例的方式,使学生在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观察不重视生命安全的后果,以此达到生命教育的警醒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可结合国内安全日的制定进行展开,通过结合代表性节日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不同的生命安全主题。比如,国内的艾滋病日,学校方面就可结合当前的节日主题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活动组建,通过防护艾滋病、拓展生理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生理观念与生命态度。在后续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中,学校方面还可通过引导学生制作主题海报、班级海报、黑板报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生命安全防护的相关知识,以此进一步细化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3]

3.2 加强心理教育

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影响着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价值观念与思想态度。反过来,心理教育也影响学生如何转变观念,认识生命自身的意义。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相较于小学阶段,无论是在学习难度,还是学习压力上,都明显得到了提升。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处理好来自家长与教师的压力,在思想上与心理上容易走向极端。近几年,小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的生命安全事故不在少数,在该方面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应给予重视、关注与维护。在当前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方面可以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中,通过专题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认识关于生命安全的相关知识。其次,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中,还可通过设置心理咨询室的方式,给予学生心理层面上的关注、呵护与帮助。小学生在心理成长上逐渐体现出强烈自我独立的特点,该时期的反抗心理较强,部分学生在关于生命与安全的知识上还缺乏相应的重视,并且在心理需求层面上,也容易寄托于消极事物,以此情感与精神上的慰藉。针对该种情况,学校方面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咨询等方式,基于学生在心理层次上关注,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与思想导向作用,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人生意义、生命意义与学习意义。在以往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工作中,心理教育环节容易被人所忽略,由于思想与心理上的发育成熟,外界信息、价值观念对于学生的冲击较大,部分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缺乏关注,没有对学生的精神、心理与价值观念起到较好的导向教育作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人生态度与生命观念的建立。对此,学校教育在该环节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工作中,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层面的教育,通过心理导向、思想导向与心理呵护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视成长、生命意义、学习与生活的多项定义。[4]

3.3 促进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多方面关联。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赞美生命;而正确的生命观念,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小学生群体在思想价值观念、生命观念与心理成长上还处于萌芽阶段,该时期需要教师、家长与社会的共同教育指导,使小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念、生命态度以及维持较好的心理状态。199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就已明确强调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2002年,国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又相继印发《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施要求。在现代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也被引进学校的教育工作中。随着近几年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凸显。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工作中,学校、教师、家长与社会应共同联手,为学生打造一个文化和谐、安全有保障的成长环境。[5]

生命教育作为新时期学校建设工作与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开展方式与实施途径等方面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和拓展,以此使学生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能够重视生命、珍惜时间以及逐步意识到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性。从教育性质的划分上,生命与安全教育还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特点,比如,在珍爱生命的教育主题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习诸如交通规则、尊老爱幼等内容,体现出个人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学习要求。在后续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方面应深化生命主题教育活动的思想性、德育性、人文性与实用性,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生命的价值、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与认知能力等,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自我调整能力成长。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外生活具有多方面影响,全面、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成长差异、学习压力与挫折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观念与思想价值观念,与生命教育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在后续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家长与教师应重视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与相互促进,以此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提供保障。

3.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也是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代的学校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使学生观念上能够认识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其次,学校还应指导学生相应的安全防护技能,使学生在校内、校外的生活中具有较好的安全防护意识与危险应对策略,进一步增强安全教育工作的保障质量。安全教育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属于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与教师方面应在校园文化、课程教学工作与安全专题的教育模式中,通过多种安全知识讲解、宣传与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在当前的安全知识学习与案例资料中发现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与安全防护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性。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文化观念、思想价值观念与内在素养培育等起到重要作用。在生命与安全教育的主题工作中,学校方面应在校园环境中层层渗透相关方面知识,使校园环境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文化的主题活动上,学校方面可基于交通安全这一主题开展演讲活动,帮助学生从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中理解生命防护的有关知识。其次,还可通过生命安全标识、标语、专栏等建设方式,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可以了解不同方面安全防护知识,以此保障生命安全教育的实用价值。此外,在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上,还可组织学生自发选择激励标语、人生格言等内容,使学生在当前的班级文化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关于生命安全方面的知识。[6]

3.5 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较为丰富,随着成长环境的多样性,小学生所面临的文化环境与现实生活环境等,体现出良莠不齐的发展情况,其中即隐含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因素,也包含影响学生心理状态与思想价值观念成长不良文化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对此,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教师、家长与社会,应拟定共同教育策略。关于学生的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单方面管理、监督和教育,很难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为了扩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范围和监督,学校应整合学生家长和公众的监督职能,为中小学生的校外生活提供安全监督保障和安全教育。在家校合作的形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园里获得更好的行为教育,而且可以在家庭教育中获得更好的安全教育和素质教育。鉴于现阶段中小学生主体性逐渐增强的情况,在现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应与学生家庭建立良好的联合关系,使当前的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能够保障生命,通过家庭学校教育和联合管理,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结语

综上,在现阶段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工作上,主题制定的合理性、人文属性以及德育属性等应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当前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中可以更加深刻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其次,关于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教育引导模式,教学人员还应积极发扬校园文化的作用,通过环境氛围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加深对生命定义的理解。此外,学校还应对生命这一主题制定积极的成长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基于生命意义的学习,树立起积极的学习目标与人生发展方向。在安全教育环节上,实用性技能的知识讲解与演练活动组织,也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学生可以学习到保障生命安全的实用性技能。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生命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