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幼儿园语言教育
2023-08-13武海燕
武海燕
(白银市景泰县第四幼儿园 甘肃 白银 730400)
语言是个体表达观念的主要形式,是交流的工具之一。因此,幼师应该在幼儿园教育合理的开创语言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的作用
个体表达情感与阐述观念的主要载体是语言,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提高认知提供有利条件。一旦幼儿难以对语言教育体系中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就无法实现帮助其构建语言体系的目标,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也会受到限制[1]。如狼妈妈将处于幼儿时期的个体带在身边,长此以往,个体变成狼孩,只能发出“嗷呜”的声音表达自我,狼孩未能接触人类,导致难以形成人类的语言体系,在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与狼群接触,产生狼群语言体系。人类发现狼孩以后,即便在后期通过怎样的努力,付出多大精力都难以顺利让狼孩了解人类语言体系,效果微之甚微。换句话说,幼儿教育中不重视开展语言教育,使幼儿的语言体系形成缺陷,难以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使得幼儿无法顺利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无法正常的与他人展开沟通交流,为此,作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者,要高度认识到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与开展价值,调整教育观念,将幼儿作为课堂主体,观察幼儿的发展规律与爱好特征针对性创设语言教育,让幼儿能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之下激发表达欲望。
2.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的策略
2.1 构建语言环境
语言教育的开展过程,幼儿所处的环境对最终效率有直接影响。幼儿可以在良好氛围的引导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幼儿自主参加语言教育完善体系,帮助幼儿在理解与掌握表达方式时形成良好习惯。所以,幼师必须在语言教育构建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在语言环境中不断健全语言表达体系[2]。
从调查的数据中获得,多数幼儿的性格特征更偏向内敛,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起步阶段,仍然无法准确地表达自身观念,向他人传递信息。所以,一些幼儿往往会在日常教育中不愿意主动表达观念。除此之外,多数幼儿更加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看法,如果幼师可以及时鼓励与表扬积极表达自我观念的幼儿,那么其他的幼儿就可以消除自身的畏惧感与恐惧感,逐渐学会语言表达,主动参加语言活动,树立表达自信。因此幼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入园时的情绪变化状况以及表现能力,分析幼儿的个性特点,构建推动幼儿主动表达的环境,使幼儿积极交流。幼师面对个性特点不同的幼儿,应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如幼儿的性格偏向内敛,幼师就应该重点关注幼儿的胆怯心态,并尽可能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这部分幼儿比较排斥语言表达,如果幼师并未及时采用高效的手段降低幼儿的恐惧心理,幼儿则无法顺利参与语言教学,提高语言表达,勇于发表观念,使语言教育效率产生影响。
2.2 调动幼儿表达兴趣
幼儿在任何发展领域中都应该受到兴趣的推动性,因此,幼师应该为了实效性开展语言教育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从幼儿被动参加语言教学向积极完善语言体系转变,提升幼儿表达能力,在课程教育中积累经验,总结知识内容[3]。
幼师开展语言教育时应关注应用词汇的重要性,利用言传身教对幼儿园表达能力的影响,推动幼儿总结表达经验。通过身体力行的教育手段创设语言教育,鼓励幼儿勇于表达,逐渐向“会说”调整。除此之外,幼师还能在语言教育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借助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为幼儿展示课程内容,深化幼儿对语言表达的认知和理解。幼儿具有独有的特征,是独立的个体,幼儿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各不相同,接受语言表达体系的能力具有差异化特征。但幼师必须面向全体幼儿开展语言教学,幼师应围绕幼儿的表达能力设计活动,有利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发现语言表达的魅力。所以,幼师开展教学实践,要能够以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表达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出更加符合幼儿兴趣、活动更加贴合幼儿的认知,调动其主动参与语言教学主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培养幼儿良好的表达习惯
幼儿在语言表达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往往会在表达自我观念时产生紧张与抗拒的情绪,幼儿不愿意主动表达。基于此,幼师就应该推动幼儿在更多语言表达的空间内锻炼组织语言能力,使得幼儿能够从中总结规律,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并且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为后续深层次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准备[4]。
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幼儿园教育中,都应该主动与幼儿积极交流,使得幼儿有主动表达的欲望。如。家长告知幼儿见面打招呼、再见等通常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将生活小事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表述出来。幼儿表达自身观点时,家长应始终保持认真并且积极的态度,要让幼儿能够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紧接着,教师还需要对幼儿的心理需求进行及时的掌握,以朋友的姿态与幼儿展开交流,在循循善诱的教学模式下为其创建更加开放和谐的交流氛围,完成师生关系的打造,帮助幼儿在短时间内快速消除语言表达的抵触情绪,顺利完成对幼儿语言表达习惯培育的目标。
2.4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开展语言教育的核心是听说读写,阅读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所在,幼儿阅读绘本、理解书籍内涵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基础经验,然而,幼师在语言教育的阅读课程,将侧重点放置提高幼儿知识经验的角度,导致幼儿无法形成主动阅读的兴趣。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极强的探究心态,兴趣是幼儿主动在语言教学表现自我的诱因。因此,幼师必须重视采用多元的手段使幼儿产生阅读能动性,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师为了使幼儿产生阅读兴趣,这必须观察与分析幼儿的个性爱好,培养幼儿积极语言表达的兴趣。如幼师观察与总结多数幼儿喜欢阅读的书籍或者绘本类型,为幼儿推荐与主题有关的读物,逐渐提高幼儿主动阅读的能动性。幼师应该针对性地构建阅读环境。对多数幼儿当前的发展规律与认知能力来说,环境与氛围会对阅读活动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幼师必须重视构建阅读环境的作用。如幼师将读书角设在班内,放置多数幼儿感兴趣的书籍与绘本,与幼儿的发展规律相一致,为幼儿呈现丰富的书籍绘本。同时,就是还需要积极的发挥出引导的作用,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参与到阅读活动实践当中,让幼儿能够进行绘本阅读,从而体会到阅读的魅力,产生阅读能动性。幼师还应该组织幽默的语言形式提高幼儿参加兴趣,借助趣味性故事的方式和内容来引导学生,能够使得幼儿的表达欲望更加的激烈。如,有效借助“小蝌蚪找妈妈”这类绘本书籍,幼师就能采用故事形式为幼儿讲解内容,幼师采用特定的技巧提高幼儿认知。如幼师通过风趣的语言将故事的前半段生动的讲解出来,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联想力的优势思考后续的故事内容,进而有效点燃幼儿阅读学习的好奇心,促进幼儿主动阅读绘本故事掌握内容。所以,通过采用这几种方式,可以调动幼儿的阅读能动性,使幼儿体会到阅读与语言表达的乐趣,构建完善的语言体系,使得幼儿在今后的成长以及发展过程中,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基础,切实的提升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质量。
2.5 训练语言表达水平
游戏作为满足幼儿个性特征与发展规律的有效活动,深受多数幼儿的欢迎与喜欢,是幼师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常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幼师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针对性设计游戏活动,使得幼儿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之下,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同时,幼师还能将听说读写的任务渗透在游戏活动中,提升语言教育的实效性。
幼儿的向师性极强,幼师从幼儿的特征出发创设语言游戏,促进幼儿积极在游戏活动完成教育任务,使幼儿通过合理的表达方式阐述观念。如幼师将“传话”游戏引入语言教育,给予幼儿语言表达的媒介,幼师根据幼儿的适应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变化程度,不断提高游戏难度,循序渐进地加强幼儿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幼师还能设计锻炼幼儿说写能力的游戏活动,加强幼儿说写的表达。所以,幼师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质量。
2.6 渗透肢体语言教育
有效的协调幼儿的大脑以及身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肢体语言能力,幼师发现多数缺乏语言表达体系的幼儿,肢体语言都较为丰富。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的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开展肢体语言教育的方法,为其创设更具趣味的教学活动,突出寓教于乐的重要性。
幼师分析多数幼儿感兴趣的音乐类型,通过为幼儿播放与幼儿个性爱好相符的音乐,使得幼儿可以把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上。幼师还能将容易理解的内容与情感的音乐播放给幼儿,要求幼儿分析鉴赏过程感受到的情感表达与音乐内容通过肢体语言的形式,使得幼儿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对语言表达理论掌握更加的透彻,同时也能够逐渐的提升幼儿自身的音乐感悟能力。不仅如此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使得幼儿获得更多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语言表达过程当中的趣味性和乐趣,更好地促进幼儿肢体语言能力的提升,推动幼儿产生乐于表达观念。
简而言之,幼师应该重视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为幼儿健康成长带来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良好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认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能够切实的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引其树立表达自我观念的理念,利用引导作用促进幼儿学会正确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