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节奏感教学方法探究

2023-08-13徐卫强

今天 2023年9期
关键词:背景音乐节奏感节奏

徐卫强

(喀什市实验学校 新疆 喀什 844000)

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各科学习压力都比较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抓住音乐节奏感“精髓”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初中音乐节奏感教学方法探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充分的分析音乐节奏感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曲目节奏感感知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找到节奏感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对音乐有层次的认识,为有音乐潜力的学生以后走音乐艺术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初中音乐节奏感教学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之一,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良好的兴趣,音乐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深入探究音乐知识。音乐节奏作为音乐学习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没有良好的认知,初中音乐教学中强化节奏感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节奏,学习音乐内容。教师为了达到音乐节奏教学的良好效果,会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向,结合学生的情况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和音乐节奏感。除此之外,教师在音乐节奏感教学过程中会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引导不断的思考和创新,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散思维,让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音乐艺术欣赏能力能够有助于学生有较好的艺术修养,音乐艺术鉴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具有较强的节奏感知能力,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可以给学生课余生活更好的放松,还能够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所以初中音乐节奏感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2.初中音乐节奏感教学方法

2.1 运用生活素材,加强音乐节奏理解

随着教学形式的改革,倡导初中各科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的各方面得以发展,初中音乐教学也在强调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提升,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素材,一方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相应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以后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音乐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运用生活素材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实时音乐新闻、现流行的音乐节目、音乐短视频等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吸引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能够让教师在对学生音乐节奏感训练中展现出更全新的方式,更好的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有良好的渠道培养音乐节奏感。例如,在初中音乐节奏感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播放时下流行的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时光音乐会》等,让学生在观看音乐节目的过程中,了解一部分音乐曲目被改编后的节奏呈现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原声曲目和改编后的曲目让学生能够直观的对比,如在《时光音乐会》中每个歌手都在对曲目的节奏做调整,就连《荷塘月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听见的曲目都有很好的改编效果,让学生从两首不同节奏的音乐曲目中感受不同的风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着重的引导学生关注曲目变化、节奏变化,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节奏变化的对比方式方法,要让学生对不同节奏感有基本的认知。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观看音乐节目,要有一个针对性的训练自身的音乐能力,在观赏音乐节目时不要漫无目的,要让学生充分的明白音乐学习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运用中去。

2.2 组织歌唱比赛,增强节奏敏感度

学生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感知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要充分的明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提高训练程度,让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要求达到理想状态。教师要充分的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形式,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歌唱比赛、音乐游戏等来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敏感程度。在音乐课堂上开展小型的歌唱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的曲目,引导学生进行单人独唱表演或者多人合唱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背景音乐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背景音乐节奏,让学生的音乐节奏得到很好的锻炼。在音乐课堂上开展音乐游戏,教师选择合适的曲目播放音乐片段、音乐前奏或者曲目背景音乐让学生竞猜曲目名称,这种方式也能够更好的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也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得以放松。例如,在(简谱)第一单元内容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播放《爱我中华》、《我的中国心》、《我和我的祖国》等不同节奏感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竞猜所播放的背景音乐曲目,帮助教师更好的导入本单元学习内容,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相同的曲目,让学生欣赏和聆听,之后引导学生竞猜曲目名称,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这些节奏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相应的节奏感有较强的灵敏度,达到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在一学期期末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型的歌唱比赛,让学生结合一学期所学习的音乐曲目进行表演,让学生能够回忆起之前所学习曲目的知识内容,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相应曲目的节奏,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更好的开展以后的教学活动。

2.3 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各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各科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初中音乐节奏感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将抽象的逻辑转化为具象的形态在脑海中,对于音乐节奏这种抽象的知识概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非常有限,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音乐节奏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图标画面,课堂上的多媒体资源可以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更好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音乐节奏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的学习音乐节奏内容,更好的推动音乐课堂教学。例如在相关的节奏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图标表示音乐节拍,如四分节奏表示为“X X X X”,并且要讲授一般在速度较快的曲目中会用到,八分节奏表示为“XX XX XX XX”要让学生明白八分节奏是一种较为平稳的节奏,这些内容就要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选择相应节拍的曲目让学生欣赏。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民族乐器的节奏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我国有很多传统的乐器在世界音乐史上都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播放相关乐器所发出的独特音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节奏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4 展开合作学习,改编音乐曲目

随着教学形势的不断改革,初中音乐节奏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展开相应音乐知识的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在讨论和总结过程中有不同的思维碰撞,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和掌握相关的音乐节奏知识。在采用合作学习形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改编音乐曲目,让学生能够相互激励,充分的发挥出想象力,能够发散相应的思维去思考和理解节奏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相互促进,共同的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丰富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的分组,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性,就是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采用将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和相对内向的学生进行结合分组,或者说针对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兴趣取向进行分组,让学生能够相互带动相互学习,更好的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例如在(简谱)《四季歌》学习过程中,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的聆听和学习四季歌内容以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用4/4拍子的击拍与挥拍的方式唱该乐谱,并且可以让小组进行相应的表演,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精准的把握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这个训练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音符内容去改变相应的曲目,让小组共同创作,同时还要给予小组展示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促进小组共同学习,相应的知识内容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节奏感[2]。

2.5 树立音乐自信,学习节奏鉴赏

虽然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正在不断地贯彻与落实,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并没有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重视起来。因此,音乐等相关课程受到忽视,这也导致了这类型学科的教学过于单一,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以及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造成极大的局限性,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很难得到有效培养,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极大不利影响。另外,每次在教学结束后,对于剩余的课堂时间教师都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这样的教学严重缺乏科学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也无法得有效保障,而学生的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不理想。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艺术类的学科知识内容不够重视,学生在初中音乐板块的呈现存在着较强的差异性,有一部分的学生和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比较,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有较强的差异,没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演唱学习的时候不愿意张口,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充分的明白教学的目的,要将音乐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作为学习音乐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音乐自信,要让教学效果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充分的分析各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合理地面对它们之间的差异化和不同学生展现出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音乐节奏,理解音乐节奏的鉴赏方式。例如在《长江两岸的歌》学习过程中,这个单元的歌曲具有不同的特性,所表现出的节奏感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当地的音乐曲目,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提问,如在川渝地区“船工号子”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该曲目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再针对性的提问: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激发起学生的音乐潜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能够让学生发挥出独特的优势,还能展现个性化和差异化,进而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效率[3]。

2.6 结合背景音乐,感知音乐节奏

在初中音乐节奏教学过程中,背景音乐能够更好的展现节奏知识内容,结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只要能够对相关的曲目有一定的理解在欣赏曲目的背景音乐的过程中就能够对相应的曲目有所呈现,面对他们所熟悉的音乐曲目就能够有良好情感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背景音乐,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理解相应曲目所蕴含的情感。这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相应的曲目素材,特别是针对节奏感较强的背景音乐、具有代表性的背景音乐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结合背景音乐分析和感受节奏,能够让学生很好的进行相应的知识点互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节奏知识,同时也能够积累学生所学习的素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背景音乐也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教学内容,要实现内容与音乐相融合的状态,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校园春秋》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将本单元所学习的歌曲的背景音乐运用起来,这个单元的内容有很多音乐都较为活跃,具有很强的独特性让学生去感受这些节奏的特点,并且他们已经对相应的内容有所掌握,能够更好的通过背景音乐调动起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学习,并在网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聆听,让学生对相关音乐有所了解,学生在校园期间有着青春的气息所表现的音乐题材,大部分也是活跃向上的,要让学生对这方面的节奏内容有所掌握和理解,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节奏感,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的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提高节奏感。

2.7 配合乐器运用,精准把握节奏

乐器是音乐组成的重要部分,不同的音乐曲目采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会呈现不同的效果,教师在音乐节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配合乐器运用,也能够理解乐器演奏能够更好的帮助音乐教学,但由于教学经费和教学场地的影响,在开展相应的节奏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实地的将全部乐器给予演示和让学生训练,但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乐器的演奏情况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音频视频,感受到不同乐器所展现的不同节奏,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让学生的节奏感得以培养[4]。例如在《民族音乐花环》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展示我国各民族的独特乐器,二胡、唢呐、琵琶、手鼓、冬不拉、萧、笛等中国传统音乐乐器,还可以结合各课程内容展示相应的乐器。如学习本单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曲目的过程中可以播放小提琴版本的曲目,这首曲子作为古老的塔吉克民族民歌,采用现代化小提琴进行演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相应曲目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理解该曲目的节奏,更好的对节奏感有所认识,还可以让学生聆听之后分享相应的感受,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节奏对于一首曲目的意义,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效果提升。

结束语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节奏感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拥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再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相关乐器,并从多个方面完善音乐课堂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节奏概念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感知音乐、掌握相应曲目的节奏内容,从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具有较强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教学效率[5]。

猜你喜欢

背景音乐节奏感节奏
城市轨道交通背景音乐的选择和管理策略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背景音乐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背景音乐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议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使用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