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2023-08-13周妍琳
周妍琳
(黔西南州晴隆县东观街道中心学校 贵州 晴隆 561400)
引言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想在新时代展现自身的独特风貌,就必须结合新课标教育理念。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都发生了变化,教师既需要教授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语文教学课堂。本文立足于新课标教育理念,对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意义进行阐述,并分析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如何基于新课标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改革,提出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策略,为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经验指导及帮助。
1.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意义
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不断落实的背景下,语文教育工作必须结合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内容进行创新改革。一方面,教学改革可以更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新时代的学生要具有创新思想,才能在未来社会具备更多的生存优势,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并在创新的语文教学课堂中逐步培养创新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将有助于改变单一枯燥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多元化。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书面知识的教育,通过简单的文字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古诗、文言文等,锻炼其写作能力。在此模式的束缚下,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结合新课标教育理念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方式变得生动形象,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
2.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为欠缺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虽然新课程教育理念思想已经在学校的大多数教师中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无法完全将新课标教育理念与实际的语文教学进行融合,所以他们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过于注重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不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入趣味性的内容,导致难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也难以提升,语文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2.2 教学目标模糊
新课标改革中指出:老师是授课的总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则是整体授课的主体。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因素导致老师们只关注内容,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但未能顾及到学生的自身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反而使语文课程没有了自己的特点,也背离了新课程的教育精神宗旨,这样的课程目标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教学内容模糊,目标设定空泛,缺乏了课文自身的特色,同时老师们在讲解时也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使语文课堂也没有了本身的多彩。
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策略
3.1 教师要充分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
新一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下,与普通的应试教学有着根本的差异,其教学理念也不尽相同。在现代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为中心,并以其自身的高素质为主要内容。在新课标时钟的指导下,在新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提高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创造性地发展。在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加速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科学化、科学化的转变,采用科学、合理、先进的教学理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语文知识的灌输时,要使学生对基本的语文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听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书写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要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与同学的交往和互动,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教学中进一步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并指导他们。明确教学目的,强化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2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
虽然新课标教育理念主张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仍然处于课堂主导地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专业能力强,就可以对新课改教育理念产生更加透彻、清晰的理解,从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差异较大,经济不发达或者偏远地区的教师甚至存在学历水平不过关等情况,这对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育部门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邀请知名的专业语文教育工作者举办相关讲座或者论坛活动,为教师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自身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意识,不断地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充实自己,通过互联网先进信息技术查阅关于语文教学的先进思想,观摩优秀教师的课程,从而总结教学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创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模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新课标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3 拓展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
从课堂教学环节的角度分析,为了有效促进新课标与教育教学工作的集中融合,教师应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积极做好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拓展,从而丰富教育教学工作的展现形式,其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氛围,对于学生身体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良好探索习惯的树立至关重要。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景阳冈》一课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就这篇课文中讲述的故事进行放映,从而帮助学生结合视频更好地了解武松打虎过程中的激烈情境。实践证明,其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策略性的提升,对于学生探索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于文章进行解读与梳理,从而有效实现对于文章故事内容和结构的划分,其有利于帮助学生群体提升实践参与机会,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树立与优化具有良好的导向价值。
3.4 合理进行作业设计
老师在开展作业设计时,应转变观念,不再把作业窄为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状况的惟一方式,而是需要细思量巧创新,探索信息的开放性与融合,重视流程的交互与实施,重视知识点的个体差异,强调方式的创新性与趣味,更接近学校活动与生活实践。任务的制定与安排也要一改以往的命令型、强迫方式,为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5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珍珠鸟》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写作活动,在写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几个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完成写作。一是让学生从小珍珠鸟的角度,写一写主人冯骥才,简单介绍他一两句,再侧重描写他的外貌;二是让学生写一写冯骥才给珍珠鸟安置了一个怎样的家;三是让学生写一写珍珠鸟是怎样“淘气”的,而冯骥才又是怎样对待它的;四是让学生写一写珍珠鸟喝茶的时候,冯骥才会做什么;五是让学生写一写珍珠鸟趴在冯骥才肩头睡着时,它做了一个什么梦?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学生可以任意发散思维,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再如,《牛郎织女》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学生们耳熟能详。在系统地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牛郎和织女见面后的对话,这样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其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看,在全新历史时期下,积极做好新课标的分析与探索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积极做好对于新课标的合理渗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群体进一步实现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充分参与,其对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树立具有积极价值。在此期间,教师应合理做好对于教学问题的设计并拓展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以便丰富教育教学工作内容。与此同时,其应及时做好对教学工作的分析与反思,以便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科学调整,确保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