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音乐为媒,架交流桥梁
——论《声生不息·港乐季》的成功之道

2023-08-13孙庆芝

声屏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香港音乐

□孙庆芝

2022 年,既是香港回归25 周年,也是香港TVB 开台55 周年,在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湖南广电联合TVB 推出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该节目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以说它是一篇命题作文,但终归不负众望,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声生不息·港乐季》是主流精品综艺创作的一次成功实践,完美契合时代命题。人民网、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发文点赞,如人民网评论:“《声生不息·港乐季》不仅在内地备受好评,在香港本地也引发广泛关注,搭起了一座青年交流的文化桥梁。”该节目以香港音乐为载体讲述内地与香港的故事,传达爱国之情,触动两地观众的内心,引发频率共振,实现正向精神引领。

正如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所说:“《声生不息·港乐季》让同根同脉的内地和香港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可以通过音乐进行对话,对祖国更加了解,这对促进民心相通大有助益。”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王小亮也为《声生不息·港乐季》点赞,称其是做好重大主题的成功探索,是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1]《声生不息·港乐季》是一档高品质的综艺音乐节目,既有严肃性,又兼顾娱乐性,立意深远,内容接地气,节奏张弛有度,舞美设计极富质感,为两地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建立情感联结。

《声生不息·港乐季》不仅在芒果TV 线上播出,还在湖南卫视和TVB 播出,并剪辑了不同版本,多期《声生不息·港乐季》荣获CSM 全国网同时段节目收视率冠军,在香港也稳居同时段节目收视率冠军。据统计,《声生不息·港乐季》登上全网热搜的次数超过2006 次,其中有205 次登上榜首,短视频平台主话题“声生不息”播放量超过42 亿次。《光明日报》发文称赞“《声生不息·港乐季》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赞为‘大湾区文化融合风向标’”“奏响内地与香港共奋进的铿锵旋律”。《声生不息·港乐季》也被誉为“大湾区文化融合风向标。”[2]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声生不息·港乐季》开播首日的播放量高达2.03 亿次,荣获网络综艺全网播放量的冠军以及热度冠军。[3]截至2022年8 月31 日,微博话题“声生不息”阅读量累计达54.2 亿次,讨论量累计达882.4 万次,相关微博话题“声生不息观后感”阅读量累计达1.6 亿次。除此之外,《声生不息·港乐季》在节目播出期间还创建了不少微博话题,如“歌单中收藏的第一首粤语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港乐”“谁的青春里没有一首粤语歌”“声生不息全场大合唱下一站天后”“声生不息大合唱梦回射雕英雄传”“声生不息大合唱世间始终你好”“声生不息全员合唱海阔天空”“声生不息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也都获得了高度关注。《声生不息·港乐季》的成功源于节目组的用心和专心,从豪华的歌手阵容到特别的节目赛制再到丰富的节目内容,都可见一斑。

歌手阵容闪耀夺目

嘉宾是综艺节目的灵魂所在,综艺节目最终的呈现效果与嘉宾之间的化学反应密不可分。《声生不息·港乐季》的歌手阵容在情怀与惊喜之间达成了平衡,节目一共邀请了16 组歌手作为常驻嘉宾,分别是林子祥、叶倩文、李克勤、杨千嬅、李健、李玟、林晓峰、刘惜君、毛不易、单依纯、安崎、曾比特、炎明熹、周笔畅、马赛克乐队、魔动闪霸。既有享誉歌坛的实力派老牌唱将,如曾在1997 年7 月1 日香港回归时登台献唱的林子祥、叶倩文,他们也被称为“港乐传奇”,也有新生代歌手,如在内地知名度较小但实力不容小觑的新人黑马曾比特和炎明熹,都来自于香港本土的选秀节目,他们的舞台表现都让观众眼前一亮。曾比特2019年从ViuTV 选秀节目《全民造星II》出道,而炎明熹2021 年参加TVB 歌唱选秀节目《声梦传奇》,获得“专业评选大奖”“观众热选大奖”及代表全场总冠军的“传奇新星奖”三料冠军。正是香港新生代青年歌手的加入,也成功吸引了大量香港本地观众收看节目。除此之外,节目还设置了飞行助演嘉宾,邀请张智霖、王源、杨丞琳、周柏豪助阵。老中青歌手齐聚一堂,不仅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还让不同年龄群体的观众在节目中看到了心仪的歌手。

《声生不息·港乐季》将台前的表演与幕后的真人秀相结合,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歌手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台下都其乐融融,展现了内地与香港一家亲的美好景象。例如,林子祥和叶倩文虽然是德高望重的乐坛前辈,但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和其他歌手一起聊天玩闹,很有亲和力。林子祥和曾比特一起合作演唱了陈奕迅的《单车》后,被称为“父子搭档”。林晓峰和刘惜君、毛不易和单依纯、李克勤和李健都获得了观众选择搭档奖,足以证明观众对歌手们互动合作的喜爱。歌手们在台下一起交流方言,学习粤语发音,讨论内地方言的语义,展现两地歌手在文化上的碰撞,微博话题“李克勤教李健说粤语”阅读量累计超过3000万,“声生不息李健说话是另外的价钱吧”阅读量累计超过5000 万,这样和谐共处的文化碰撞是观众们喜闻乐见的。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吴德祖认为,《声生不息·港乐季》实现了内容传播还有意义价值的双赢,对于香港的民心回归和拉近两地人民距离功不可没。

节目赛制别出心裁

《声生不息·港乐季》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首演“港乐与我的骄傲”和五场主题竞演“港乐与我的愉快少年事”“港乐与我的一生所爱”“港乐与我的城市人生”“港乐与我的葡萄成熟时”“港乐与我共此时”,共同打造了一张“香港音乐”唱片。

《声生不息·港乐季》别出心裁,没有像以往的音乐综艺那样设置淘汰环节,虽然设置了比拼环节,也需要现场观众会对歌曲进行投票,但这档节目的重心并没有落在竞赛上,不强调对抗,而是更关注合作和交流。以往的音乐综艺多以PK 为亮点,但音乐综艺的模式一直在不断改革创新,音乐综艺正在从“强竞技”中抽离出来。[4]节目中也没有设置评委专家,而是将选择权完全交给现场观众。《声生不息·港乐季》有意弱化竞赛性,有意回避剑拔弩张的强竞技性,更多的是在强调歌手间的合作与互动。来自香港与内地的16 组歌手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先后组成37 组内地香港搭档,合作演绎了43 首香港经典歌曲。由此可以看出,它更像是一场歌手们的团建,这个团建的主题叫“香港音乐”,他们因为共同的目标——打造一张划时代的港乐唱片而相聚在这里。

尽管竞赛并不是节目的重点,但缺少竞赛节目会失去可看性,这就需要一些对抗性的冲突来调剂。每次比拼之后,会由现场观众进行投票,留有悬念,助演嘉宾演唱可以加码博弈,节目组设置的合作开唱、排兵布阵、组合抢人、飞镖选曲也增加了紧张感和刺激感。在“劲歌金曲冲刺夜”上,两队开启四轮对决,只有本场获胜的队伍才能在最后的金曲盛典上全员上场表演,而这可以说是整季节目中最刺激的比拼。

内地香港共唱金曲,新的演绎带来新的感动,如杨千嬅和李健将张国荣的《风再起时》和梅艳芳《似水流年》两首歌进行融合改编,演绎出全新歌曲《风起似水流年》,同一种旋律中粤语和普通话的歌词互相穿插,正如内地与香港的联系,紧密又和谐。在第十期《庆香港回归25 周年特辑》中,节目打破两队格局,通过微博征集了内地歌手与香港歌手组队意向的调查,根据网民的建议开启两地歌手的合作舞台,八组内地歌手和八组香港歌手两两搭配,共同唱响回归之声,为庆祝香港回归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考虑到香港观众的语言需求,节目还特意设置了双语主持人,王祖蓝作为金曲推荐人,何炅作为主持人,粤语和普通话并行。

通过这个节目两地的年轻人都能有新的感悟,香港年轻人能了解更多内地的变化,内地年轻人能了解更多香港的文化。通过内地与香港16 组歌手对香港音乐的重新演绎,为两地人民提供感知社会变化、追溯文化源流的机会,让年轻一代了解香港音乐的真正精神内核,让两地观众深刻感受到同根同源的血脉连接。《声生不息·港乐季》让代表港乐经典的老牌艺人诠释自己的经典,让很多香港和内地的年轻歌手用新的改编和唱法去诠释经典。这种老歌新唱和新歌老唱的方式,兼顾年代感与情怀,让经典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让经典实现更适合当代观众的表达和演绎。《声生不息·港乐季》不是为了娱乐大众,也并非单纯为了怀旧而怀旧,它要做的是将从前、现在还有未来的香港呈现在观众眼前。节目在选择歌曲时慎重而严谨,各个年代的香港流行音乐都要有所涉及,以此致敬香港音乐,致敬热爱香港音乐的两岸人民。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认为,《声生不息·港乐季》用音乐对中华文化、流行音乐还有每一个人都表达了敬意。

《声生不息·港乐季》的节目理念是“你我共创,时代金曲”,共听、共享、共创是这一季节目的总体基调,节目组努力提高观众的参与感,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发挥观众的能动性,点燃观众的热情,强调观众的参与感与沉浸式体验。如此才能共同创造优质的节目内容,达成节目最佳的互动效果。在每一场主题竞演前,节目组都会在微博开启主题竞演歌单征集活动,号召网民参与相关微博话题,根据不同的主题分享歌单里的粤语歌,推荐喜爱的歌曲,呼声最高的前五首歌曲中将有一首会进入竞演。而每期最后的现场大合唱的歌曲,也是由观众进行投票决定,歌手们与观众进行合唱会被实时收音,并收录进时代唱片中,这种模式显然由《声生不息·港乐季》首创。在大合唱环节,节目组还根据不同的歌曲做了精心准备,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也因此多了一层新的韵味。《海阔天空》的演唱中融入了黄家驹当年的声音,听着他的歌声,感觉那些人和那些岁月似乎从未离我们远去。而《千千阙歌》演唱前播放了原唱陈慧娴的独白,听着她讲述自己对这首歌的感情,对成为许多人青春回忆的感恩,观众都被深深感动。在演唱《东方之珠》时,节目组特别邀请香港十余位演艺界嘉宾,与常驻歌手、台下的观众携手共唱。

节目内容异彩纷呈

《声生不息·港乐季》很好地展现出香港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促进两地人民互相了解,形成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在节目的第一期,节目组开展了一次“港乐与‘我的骄傲’”主题开卷考试,让歌手们现场笔试,限时10 分钟,设有数字填空题、方言翻译题、双语歌曲连线题、主观题,这些题目并不困难,加上如此有趣的形式,很好地调动了歌手们和观众们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在整季节目中,随处可见普及香港音乐的小短片,有大量围绕香港历史、港乐历史、港乐音乐理论、粤语发音的采访和影像资料,来自内地和香港的新老歌手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港乐发展史,追溯文化中的一脉相承,许多观众也称“节目就像是穿插了唱歌片段的纪录片”。该节目展现了新时代内地和香港的社会风貌,打破两地的刻板印象,传递善意与温暖,表达两地同舟共济、血脉相连。该节目将香港音乐打造成一座无形却坚固的桥梁,为内地和香港提供了一个的沟通机会,创造未来合作的更多契机。

《声生不息·港乐季》的制作团队是制作过爆款综艺《我是歌手》《舞蹈风暴》的洪啸工作室。节目总导演洪啸希望将《声生不息·港乐季》打造为唱出来的港乐史和听得到的中华情,而不只是局限于“回忆杀”。《声生不息·港乐季》不落窠臼,紧贴时代特征,展现小我与大我、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每位歌手都会分享自己对所唱歌曲的所思所想以及相关回忆,节目组也专门收集了许多观众亲笔写下的对于歌曲的感受,并将它们整整齐齐地贴在房间内,还会邀请一些观众分享自己的故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平凡人的经历更接地气,更容易引发普通观众的共鸣。

结语

好的音乐作品既可以折射宏大的时代变化,又可以反映微小的生命感悟,而港乐正是这样的佳作,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且历久弥新。香港音乐如今的翻红,源于其内在独特的活力和强大的实力,怎样让港乐更具生命力,更加生生不息,《声生不息·港乐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节目用“新瓶”来包装这些“陈年佳酿”,在致敬、回味、怀念经典的同时,努力创新,赋予港乐新的时代意义。用港乐记录时代,同时也创造时代,让香港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衍生出新的时代价值。

《声生不息·港乐季》用音乐连接内地与香港,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让香港音乐以新的姿态重回大众视野,让“传奇国货”香港音乐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节目组将爱国主义精神潜移默化地贯穿在节目制作的全过程,湖南广电和TVB 的合作,增强了香港与内地老中青的文化认同,有力促进了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为《声生不息·港乐季》点赞,认为这档节目已经把音乐综艺从美学延伸到社会学的意义,这样的创新是非常有价值的。

猜你喜欢

香港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音乐从哪里来?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与拍
音乐
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什么---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感想
香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