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的提升作用研究
2023-08-13李方方李维勇殷晓春
李方方,李维勇,殷晓春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3)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双高”B档。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在服务“三教”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深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重要途径。2022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有40多项,高职组有70多项。本文主要以移动应用开发赛项为例,阐述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作用。
一、移动应用开发赛项简介
移动应用开发赛项面向产业主流技术,对接国际标准,旨在通过融合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和规则要求,引领和促进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比赛,参赛选手、裁判、教师等相关人员能熟悉并掌握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检验教学质量,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
本赛项以智慧城市为背景,要求参赛学生基于企业真实项目、工作任务,结合高职院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教学标准,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的技术要求,结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的移动应用软件项目开发,包括客户的业务、沟通和人际关系技巧、项目执行;系统架构规划;实施和产品开发;最终产品测试、故障排除和优化等。本赛项重点考查参赛学生在移动应用开发中的综合分析能力、编码能力、架构设计能力、文档编写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创意创新能力、产品测试和交付能力。本赛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开发能力,提升移动应用开发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1]。
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参加省技能大赛的情况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其中,人工智能学院由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等6个专业组成,软件技术专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目前,人工智能学院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果,云计算技术与应用项目连续5年获得全国一等奖,软件测试赛项连续2年获得省一等奖,大数据和Web前端赛项也于2022年获得了省一等奖。移动应用开发赛项自举办以来,学校已参加了4届。其中,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学校均获得二等奖。2022年,学校获得一等奖。目前,学校正在准备国赛。在每次比赛前,分院都会严格选拔学生,考查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近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先后制定了各种配套政策和激励政策。学校领导从指导老师的选聘到辅导方案的制定,再到后勤保障制度的实施,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参加比赛。同时,学校领导积极完善学生技能竞赛制度,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在此背景下,学校实现了全校学生参赛全覆盖、所有专业教师指导竞赛全覆盖,营造了“院院办赛、人人参赛”的竞赛氛围,为省赛、国赛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引领高职专业和课程等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的开发能力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推动专业实训室建设,促进教学改革,进行工学结合。近年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参加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的指导文件,参加大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院校的肯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打磨、参赛经验的积累、与企业接轨的专业技能的传授、教学设备的添购和实验室的建设,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2]。笔者将着重阐述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学生能力提升、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一)职业技能大赛落地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移动应用开发一直是近几年来的朝阳产业技术,而移动应用开发赛项聚焦移动应用核心技术,考查学生对原型设计、软件工程和Android以及uniapp等核心技能点的掌握程度。移动应用开发对应的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包括Android应用开发、Web前端开发、软件测试、技术支持、售前售后服务等。
移动应用开发赛项主要包括四个模块:模块A、模块B、模块C、模块D。其中,模块A是需求分析,学生以智慧城市为背景,通过限选主题和固定主题(便民服务)结合的形式,对需求进行理解、分析,并最终以提供的需求分析说明书为模板,编写一份完整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模块B是初步设计,学生主要使用Adobe XD或者Sketch软件,参照模块功能要求,进行该功能模块的页面原型设计。在制作页面原型时,学生可以查阅iOS、谷歌的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模块C是功能模块开发,学生根据赛题要求,开发智慧城市相关的APP。模块D是测试与交付,主要考查学生的产品测试以及交付工作,考查学生的测试用例设计编写能力。学生需了解被测系统的功能设计,掌握测试流程和测试规范,具备撰写操作文档的综合能力。
针对以上对赛项的分析,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进行赛课融合,在课程体系、授课方式,特别是实践类课程中融入大赛的知识点。学校要在课程大纲中融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其中,Web前端基础和Web前端应用开发两门课程培养学生使用uniapp等移动跨平台技术的能力,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培养学生使用原生Android技术进行开发的能力。在技能大赛中,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项技术进行项目开发。软件工程与UML课程培养学生使用Visio等工具绘制项目流程、时序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画图和撰写文档的能力。App UI设计课程培养学生使用XD等工具进行APP的原型设计的能力,便于学生进行项目开发。
(二)职业技能大赛规程与1+X证书要求融合
近年来,移动应用开发赛项以“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为主题,围绕移动应用开发相关岗位所学技能进行设计,覆盖软件工程、UI设计、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等相关工作岗位的主要技能。目前,该赛项对应工信部承办的Web前端应用和华为承办的移动应用开发两个1+X证书。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为了满足岗位要求,开设了Web前端开发实训和移动应用开发1+X实训等若干门课程,这些课程的技能目标与技能大赛和1+X证书的要求一致。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将课程内容与1+X证书中的要求结合起来,从课程目标、课程案例资源库、课程的知识点、课程的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学生先对移动开发的APP进行需求分析,绘制各种流程图,通过XD等工具进行原型设计,采用Android和uniapp等技术进行项目实现,最后进行产品手册的撰写,对现有的apk进行缺陷分析和用户测试。学校要对接1+X证书要求,提炼出核心知识点,设计若干子任务,建立课程资源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子任务和工作项目,熟悉考点。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既可以获得1+X证书,又可以了解技能大赛的知识点。
(三)职业技能大赛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赛项注重职业素养考核,规程明确指出要培养选手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抗压能力。在比赛现场,选手要遵循企业的6S原则,遵循赛场规范、代码编写规范和文档撰写规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带动广大青年学生钻研技术、苦练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3-4]。在教学目标上,教师要立足课程所支撑的核心能力,挖掘课程教学目标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针对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特征、专业特征,设计合适的思政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上,教师要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想认识为依据,设计恰当的思政教学活动、情境和手段。教师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刻苦钻研、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品格,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5]。
(四)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校企合作
相关部门可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导更多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院校能更深入地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对IT人才的需求与标准,引领移动应用开发及相关专业改革与建设,以适应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信息产业技术的改革与升级。因此,校企合作也是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6]。
在赛前辅导过程中,学校邀请企业工程师和专家来校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企业专家给学生传授实战经验,有的放矢。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升。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企业案例资源库。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同时,也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取得共赢。
(五)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
工匠精神的提出,使得各方对职业技能大赛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学生在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均在增加。2021年,江苏省出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配套支持政策:高职组省赛一等奖或国赛二等奖以上学生可直接录取本科。这个政策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很多学生不仅明确了参赛目标,而且提升了学习动力。因此,在这个政策的支持下,高职院校也培养了一大批学习刻苦、专业知识丰富、心理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能够学习→愿意学习→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是参赛目标的明确使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由能够学习转变为愿意学习。职业技能大赛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走向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进行实战项目的开发。
(六)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赛项规程指出:通过竞赛培养和锻炼一批“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敬业精神佳”的双师型“种子教师”师资队伍;通过竞赛转化,建设一批高质量专业和立体化的项目教学资源,在实训条件、课程内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职业院校提供指导。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而且对指导教师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项目开发能力、规范的文档撰写能力。在带赛过程中,指导教师也会不断成长,同时反哺于教学和专业。
此外,在比赛中,所带学生获一等奖的教师也会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这对于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不管是从教师年度考核还是职称晋升来讲,这一荣誉都是加分项。教师的发展有了方向,教师参加辅导的积极性就会大幅提升。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企业专家成立教练团,联合制定辅导方案和培养学生,开展“师带徒”式教学,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教师全程参与,自身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方式从传统“满堂灌”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向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推进,比赛规程也在不断地变革。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要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文档撰写能力、代码编程能力以及软件工程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参加比赛,考核的方式也由最后的学习效果考核转变为过程性(包括心理应变能力、考试过程控制能力)考核。教师要想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比赛,除了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外,也要对职业技能大赛有一定的了解。职业技能大赛省赛一般在每年1月,选拔学生一般在9月,参赛学生大多都是大二学生,学生学习专业课课程的时间不多,辅导周期较短。因此,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参赛水平,就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比赛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