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制作技术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设计
2023-08-13沙牧秋
沙牧秋
(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京 210004)
“三教”改革是教师、教法、教材改革的合称,其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是载体,教法是核心[1]。教材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三教”改革的重要环节。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2]。
动画制作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程以动画原理、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操作Animate、Live2D等二维动画软件,制作动画镜头,提升学生制作动画的能力。动画制作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动画软件操作方法、动画原画的制作技术、动画镜头的制作方法,主要培养学生制作动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动漫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3]。学校为本门课程开发设计“实训手册”新型活页式教材有助于教师将思政内容融入实训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师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
一、动画制作技术课程教材的现状
2022年上半年,笔者以动画制作技术课程教材为样本,面向本地多所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发现,有35%的学生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不实用,有4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材无法提供行业及职业的信息指导。可见,目前,动画制作技术课程所使用的传统教材与实际的教学情况不符,不能满足当下动画专业的教学需求。在调研中,笔者发现目前的职业教育教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内容不足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传统的动画制作技术教材,案例设计的关注点基本是以动画制作技术的解析为主,专业技术性较强,但是缺乏课程思政内容。动画制作岗位所需的工匠精神、项目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都没有在教材中体现出来。因此,传统的动画制作技术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二)技术载体单一
近年来,动画被广泛运用于影视、游戏、广告及微视频的制作中,不同的平台与媒介所使用的软件也各不相同。而传统的教材通常是以一个软件为载体,实施教学讲解。教材中的制作技术与教学案例都是围绕着同一款软件进行设计的,对教师选择教材和设计课堂教学的限制都很大,也很难满足不同企业的用人需求,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三)教材实践性、职业性不强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影视动漫制作企业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专多能”的全面型技术能手更受企业的欢迎。在传统的教材中,知识点都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案例多是单一且无关联的独立模块,缺乏对动画制作岗位的描述和项目内容的模拟,尤其是缺乏动画制作行业规范的介绍和实践操作的指导。教学内容与动画制作相关岗位脱节,教学案例缺乏实践环境,大多数知识的学习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四)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动画制作技术主要分为二维与三维两大类。操作软件包括以MAYA和3D MAX为代表的三维软件和以ANIMATION、Live2D为代表的二维软件,目前使用的教材以讲解这几个软件的操作方法为主要内容。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赶不上行业技术的发展与软件的更新,新技术、新发展、新规范不能及时融入教学,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对学生的学习、就业都带来不利的影响[4]。
二、动画制作技术课程“实训手册”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思路
根据调研结论,在动画制作技术“实训手册”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中,笔者决定从思政主线贯穿教材始终、打破技术载体的限制、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紧跟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四个方面入手,探索动画制作技术“实训手册”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方向[5]。
(一)思政主线贯穿教材始终
在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设计中,学校要选取有价值观、审美正确、有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案例进行设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除了一般教材具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外,学校还要突出教材中的动画制作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内容。教师要设计项目化的教学案例,对项目提出明确细致的制作要求,使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的学习了解到美术设计行业和影视动画行业的职业岗位特征,形成动画制作所需要的职业规范意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项目化教学案例的设计中,教师要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教师要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从技术达成、规范操作、审美表达等多方面设计考核项,培养学生的项目责任意识和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例如,在“曲线运动”知识点的设计中,教师要设计“敦煌文化形象动画制作”的项目,引导学生以“敦煌飞天”为主题设计一款卡通造型,并以此造型为基础,设计飞天造型的飘带动画,通过软件操作完成动画的制作。在这一项目中,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单进行操作,通过设计飞天造型的任务,调研敦煌飞天壁画。通过这个项目,学生能欣赏、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文化自信。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动画原理与动画运动规律”的知识设计飘带动画,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作品的提交过程中,学生按时完成动画制作,整理工程文件,按照标准提交完整的文件包,提升自学能力。
(二)打破技术载体的限制
教师要将技术载体与理论知识区分开来。在教材的设计中,软件操作与动画原理的知识应该分开独立成章,整个教材划分为操作指南、动画原理、镜头综合应用三大章节。
学校要在“软件指南”章节融入二维、三维、特效等多种软件的操作讲解,让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师资及学情选定适合的软件作为项目制作的载体。
时间轴面板是所有动画软件共有的面板。在“动画原理”章节的设计中,教师要将时间轴与动画原理知识进行对应,对理论知识展开具体讲解,不对软件制作进行描述。
教师要以任务单形式对“镜头综合应用”章节进行设计,指导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小组合作,查找完成镜头动画制作任务所需的软件操作指示,翻阅动画原理、运动规律等理论,设计任务实施方案并合作完成项目操作。
(三)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在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设计中,教师要坚持以动画制作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动画制作技术的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动画原理、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功底,提高动画制作技能。教师要以动画制作项目为载体,融入游戏美术设计,影视动画制作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设计教学案例。教师要着重突出动画制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分配好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比例,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游戏美术设计与影视动画制作等相关岗位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行业的技术发展,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增加三维雕刻技术。教师要及时更新项目案例,将近期的优秀电影、电视及动画片中的优质镜头摘取出来作为设计项目案例的参考依据。
(四)开发信息化资源,搭建网络学习空间
在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设计中,教师要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在教材中嵌入二维码的方式,为活页式教材嵌入音频、视频、作业、测试等数字资源。教师要通过动画的形式,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点。教师要设置作品网站,在练习题处链接作品网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上,教师可以欣赏学生上传的作品并做互动交流。
三、动画制作技术“实训手册”活页式教材的结构设计
动画制作技术“实训手册”活页式教材的结构设计以动画制作软件技术、动画制作技法、动画制作实践为核心,以项目技术要求—理论知识铺垫—工作任务实施为主线,基于动作设计、原画制作、镜头动画节奏设计、动画制作、镜头合成的动画制作工作流程,构建以动画镜头制作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师要将动画制作技术课程整合为物体动画镜头制作、空镜头动画制作、人物局部镜头动画制作、单个人物动作镜头动画制作、多人镜头动画制作5个模块,涵盖动作设计、原画制作、镜头动画节奏设计、动画制作、场景制作、镜头合成等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这样的划分,一方面,教师能将模块化的知识进行重组移动,方便学生按照螺旋式的结构对知识进行复习;另一方面,教师能结合当地企业的技术特点,按照不同的工艺流程对模块进行选取组合,体现活页式教材灵活的特点。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结合行业标准与规范,贯穿思政元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品德与专业技能并重、工学结合”,以适应行业发展、产业经济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四、结束语
动画制作技术课程是动画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材改革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6]。教师要以“实训手册”的形式设计开发活页式教材,以动画制作技术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要以动画制作项目为载体,在教学案例中融入游戏美术设计的知识点和影视动画制作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促进学生整体职业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