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测联合IL-6在细菌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2023-08-12曹莉娜
曹莉娜
(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张家港 215625)
细菌、真菌或病毒均可使人体发生感染性疾病,尤其对于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而言,感染性疾病更是一种多见的临床疾病。细菌感染是细菌入侵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和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1]。临床将引起患者感染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部分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但在患者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可导致疾病,此种细菌称为机会致病菌以及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受细菌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对于该类疾病需要确诊病情后给予相应的治疗[2]。当前主要确诊细菌感染的途径是病原微生物培养,但病原学培养和检测费时费力,不利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患者的救治[3]。血常规是一种简便而迅速的实验室检测措施,它能在短时间内对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进行统计,但是其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诊断准确率急需提升。所以,有必要探讨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进行迅速诊断的更精确、更有价值的诊断方法[4]。基于此,本文分析细菌感染患者诊断中采取血常规检测联合IL-6诊断的效果。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门诊收治的100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100例健康人群设为参考组。对上述受检者分别采取血常规诊断、IL-6及联合诊断。其中试验组男、女例数分别为46例、54例,年龄在17~68岁,均值范围(56.54±3.54)岁。参考组男、女例数分别为45例、55例,年龄在19~66岁,均值范围(57.65±3.63)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较小(P>0.05)。本次研究经我院论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1.1 纳入标准 ①试验组患者满足感染诊断标准。②参考组受检者不满足感染标准。③对两组受检者讲解本次研究目的后,受检者均能够积极配合本次研究。④受检者基础资料完整。
1.1.2 排除标准 ①患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的患者。③以往使用免疫调节剂和抗菌药物治疗者。④妊娠者。
1.2 方法 对上述两组受检者分别采取血常规、IL-6检测。①血常规检验:抽取患者全血2 mL,置入EDTA-K抗凝管内,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6次待用,使用迈瑞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②IL-6检测:抽全血3 mL充分混匀6次,再离心处理获得血清,采取新产业全自动化学发光仪(MAGLUM4000PLUS)及配套试剂进行检验。检验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予以检验。其中血常规检测主要以白细胞数量为主,其>10.0×109/L提示为阳性;IL-6指标>7 pg/mL提示为阳性,表示存在细菌感染及全身性炎性反应。
1.3 指标观察
1.3.1 指标情况 对两组经血常规、IL-6检测后的白细胞、IL-6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2 敏感性及特异性情况 对血常规、IL-6及联合检测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予以观察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输入SPSS 23.0软件予以处理。计量资料以()表达,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达,采取卡方(χ2)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常规、IL-6检测后的白细胞、IL-6指标情况比较 表1显示,试验组白细胞、IL-6指标水平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血常规、IL-6检测后的白细胞、IL-6指标情况比较()
表1 两组血常规、IL-6检测后的白细胞、IL-6指标情况比较()
2.2 血常规、IL-6及联合检测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情况比较 表2~表4显示,在试验组中,血常规检验的敏感度为47.00%(47/100),IL-6检验的敏感度为77.00%(77/100),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4.00%(94/100)。χ2检验值:χ2=52.236,P=0.001。血常规检验的特异度为64.00%(64/100),IL-6检验的特异度为57.00%(57/100),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79.00%(79/100)。χ2检验值:χ2=11.370,P=0.004。经比较发现,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相比较单纯的血常规、IL-6检验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血常规诊断细菌感染结果情况(n)
表3 IL-6诊断细菌感染结果情况(n)
表4 联合诊断细菌感染结果情况(n)
3 讨论
细菌感染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入侵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代谢产物,造成患者出现以寒战、高热、皮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疾病[5-6],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感染性休克与迁徙性病灶。临床中一些患者也会表现为烦躁不安、肢体厥冷、发绀、脉细速、呼吸加快及血压降低[7]。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治疗不当和出现并发症的细菌感染人群,都可能发展成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因在治疗细菌感染疾病时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药物,致病菌种发生了变化。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是常见致病菌[8]。细菌致病力与所产生毒素及酶有一定关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血浆凝固酶、α-溶血素、杀白细胞素等,常致重度败血症或脓毒血症;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内毒素可损害血管和心脏,因而容易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和感染性休克[9]。肺炎链球菌等有荚膜,能拮抗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菌感染可诱导机体出现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往往依靠实验室病原学检测,但病原微生物培养耗时耗力,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同时患者检查前大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将对临床的检验、治疗效果造成影响。随着实验室检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和IL-6已经成为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10]。
血常规是通过观测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方法。在检验现代化和自动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血常规检验主要通过机器检测来实现。血常规检查指标主要包括可见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小板(PLT)等,以三大系统为主,分别为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及血小板系统。白细胞与机体防御系统密切相关,能够经各种机制参与过敏原清除、病原体的消灭及其他炎症及免疫反应抗击异物侵入,保护机体健康[11]。人体发生细菌感染性后,血中白细胞含量提高,在临床上经常将此指标用于诊断细菌感染。相关研究中指出,细菌感染患者的白细胞指标相比较健康人群较高[12]。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细菌感染会导致患者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则会导致患者淋巴细胞升高,对细菌感染患者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数的诊断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13]。血常规是实验室检测的一种简便而迅速的措施,它能在短时间内统计出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指标的水平,但是检测结果受到环境温度、药物使用及患者情绪等因素影响,诊断准确率急需提升[14]。
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生成,并对多种细胞起作用的细胞因子[15]。白细胞介素原指白细胞所产生,并在白细胞中具有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16]。因其一开始是从白细胞中生成,并在白细胞之间起作用,故因此而得此名并沿用至今。现泛指一类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基本清楚,有重要调节作用,并被统一定名为细胞因子,与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于一类细胞因子[17]。二者协调作用共同发挥造血与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信息传递、免疫细胞活化与调节、T细胞与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介导作用[18]。IL-6是由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分泌的一种炎性因子,反映机体炎症和免疫水平。有研究将IL-6指标水平用于细菌感染患者诊断中,结果显示,患者的IL-6水平有明显提高[19]。
有研究将血常规检测联合IL-6检测用于诊断细菌感染[2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血常规、IL-6检验。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其他相关性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联合诊断的效果及价值。血常规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联合IL-6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这将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确诊,便于给予采取相应的治疗,以免延误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细菌感染患者诊断中采取血常规检测联合IL-6诊断可见白细胞水平及IL-6水平显增加,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有助于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