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护理对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2023-08-12沈东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1期
关键词:抗凝医护人员宫颈癌

沈东梅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约50万例,其中中国宫颈癌患者人数占到世界总数的1/3(Globocan 2020)[1]。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手术后的患者常常面临着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风险[2]。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预防宫颈癌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药物预防和器械预防,其中药物预防主要采用肝素和华法林等药物,器械预防主要包括弹力袜和间歇气压装置等[3]。然而,这些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限制,如药物预防存在出血风险,器械预防存在使用不便和患者不适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至关重要。近年来,预防护理作为一种低风险、低成本的干预方法逐渐受到关注,成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新选择[4]。预防护理主要包括活动护理、位置护理、按摩护理和营养护理等多种方法,旨在通过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氧气供应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然而,目前针对预防护理对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的研究还较为有限[5]。为此,本文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宫颈癌手术的60例患者,对预防护理对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宫颈癌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②患者均经手术治疗。③患者无意识障碍、交流障碍,能积极配合临床干预。排除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②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先期入院且按照常规模式开展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后期入院采用预防护理模式的3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年龄最小32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4.43±5.12)岁;参考组患者年龄最小33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55.13±6.15)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口头指导患者日常注意事项等,研究组则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内容如下。

第一,危险因素识别。危险因素识别是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术后的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和识别,以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体内容如下。①高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血管功能逐渐下降,血液循环也变得缓慢。此外,年长的患者可能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在评估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时,医护人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②肥胖:肥胖患者的体质量过重,往往伴随着静脉内血压的增加,从而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在术后的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特别关注肥胖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③长时间卧床:长时间卧床也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在卧床期间,血液循环缓慢,容易发生淤血和血栓形成。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床旁锻炼,以提高血液循环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④手术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意味着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这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在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⑤静脉输液:输液管插入静脉后,血液流动速度减缓,易造成血栓形成。此外,输液也可能导致血容量增加,增加心脏负担,进一步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在手术后的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输液情况,并尽可能地减少输液时间和量,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⑥抗凝治疗史: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评估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时,医护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抗凝治疗的利弊,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⑦个人病史:患者是否有深静脉血栓的家族史、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是否曾经患有深静脉血栓等,都会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在术后的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第二,床旁锻炼,床旁锻炼是指在床边进行的简单体位变换、肌肉活动和呼吸训练,旨在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肺部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体措施如下。①体位变换: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每2 h帮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包括仰卧位、侧卧位、坐位和站立位等。在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②肌肉活动:根据患者的情况,每2 h帮助患者进行一次肌肉活动,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如踩踏、抬腿、屈伸等,或者使用一些床旁锻炼器材,如弹力带、拉力器等。③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学习一些简单的呼吸训练方法,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在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时,应叮嘱患者注意动作缓慢,呼吸要自然平稳,避免过度用力。④使用床旁锻炼器材: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床旁锻炼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在使用器材时,应注意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⑤制订个性化床旁锻炼方案: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身体状况、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制订个性化的床旁锻炼方案。同时,医护人员应及时根据患者的康复进程和身体状况调整方案,确保床旁锻炼的效果。

第三,预防装置:常见的预防装置包括弹力袜和间断充气装置。①弹力袜:弹力袜是一种具有压力作用的袜子,可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少下肢静脉压力,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体型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弹力袜规格,确保其压力合适、穿着舒适。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在术后24 h内帮助患者穿戴弹力袜,并在术后每日更换。②间断充气装置:间断充气装置通过不断充气和放气的方式,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少下肢静脉压力,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间断充气装置规格和设置参数;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在术后24 h内帮助患者佩戴间断充气装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调整充气和放气的时间和压力。同时,在使用深静脉血栓预防装置时,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患者的皮肤应该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出现皮肤损伤和感染,其次是定期检查深静脉血栓预防装置的使用效果,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合适的压力和时间;在患者的情况发生变化时,如出现下肢肿胀或疼痛等症状,应该及时调整深静脉血栓预防装置的使用方法或及时停止使用,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患者,如存在皮肤病变、下肢淋巴水肿等问题,应该避免使用深静脉血栓预防装置,或者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调整。

第四,药物预防。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使用相关药物。①抗凝药物:常用的抗凝药物有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等。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并根据医师的建议进行用药。一般情况下,抗凝药物应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几天开始使用,并在术后的特定时间内持续用药。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其次是注意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血等,并及时处理;再次是在使用抗凝药物时,定期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药物浓度,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最后是告知患者关于抗凝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测和管理。②抗血小板药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并根据医师的建议进行用药。一般情况下,抗血小板药物应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几天开始使用,并在术后的特定时间内持续用药。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和剂量;其次是注意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出血等,并及时处理;再次是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该定期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药物浓度,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最后是告知患者关于抗血小板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测和管理。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并对比两组宫颈癌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②通过抑郁自评量表[6]和焦虑自评量表[7]评估两组宫颈癌术后患者不良心理评分改善情况,二者分值越高,分别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重。③统计对比两组宫颈癌术后患者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卡方(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满意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评分改善对比 研究组宫颈癌术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评分改善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评分改善对比(分,)

3 讨论

预防护理是指采用各种措施,从各个方面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种护理方式,其基本特点是针对患者的个体化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8]。预防护理的目标是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护理的重点在于通过减少术后卧床时间、适当运动、使用药物预防等方法,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9]。

在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在此方面,采用预防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有着显著的差异。首先,预防护理能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宫颈癌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肢体活动受限,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0]。采用预防护理,可以通过早期恢复运动、床位活动等方法,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滞留,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常规护理则往往只注重患者的基本生活护理,如清洁、喂饭等,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不足,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其次,预防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预防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有效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心理[11]。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预防护理通过康复运动、药物干预等方法,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等问题,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而常规护理只关注对患者基本的生活照顾,无法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难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预防护理能够降低治疗费用、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预防护理强调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12]。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采用预防护理能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避免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减少后续的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的浪费,而常规护理则可能忽略预防措施,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增加治疗费用和医疗负担;此外,预防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预防护理注重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案和操作规范,通过专业护理技能和经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预防护理可以通过压缩袜、应用抗凝药物、膳食调理等多种方法,制订全面、科学的预防方案,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而常规护理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护理质量不高等问题,容易影响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预防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自我管理能力,预防护理强调患者的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13-14]。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预防护理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掌握必要技能、制订合理的生活计划等,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而常规护理则可能忽略患者的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导致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缺乏了解,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参考组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宫颈癌术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考组(均P<0.05),同时,研究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满意率也高于参考组(P<0.05),与以上结论相符。由此表明,预防护理对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抗凝医护人员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