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胸痛患者的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效果观察

2023-08-12吴晓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1期
关键词:胸痛流程护理人员

吴晓芳 耿 林

(厦门市中医院急诊科,福建 厦门 361000)

急诊科负责对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程度较重的患者,而胸痛患者就是急诊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患者。此类患者普遍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临床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等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必须在患者发病后为其实施及时的急救治疗,其中从发病到治疗的间隔时间长短是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标准,因此对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优化与改进,有助于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成效与质量,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而急性胸痛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且多数胸痛患者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胸痛患者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病情发展也比较快,为了提高疾病治疗的效率,需为胸痛患者实施规范的胸痛评估及分诊处理,尽早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及病因进行区分,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到更多的时机,避免急救医疗资源被浪费,对医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1-2]。传统的急诊护理模式下的分诊管理流程缺乏更为科学客观的疾病评估指标,并没有统一的分诊临床标准,护理工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分诊工作将有面临失误风险,延误患者的疾病治疗[3-4]。鉴于此,本研究将以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分析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在急诊胸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1例,男女患者例数为30、21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年龄为(60.23±5.23)岁;观察组患者51例,男女患者例数为31、20例,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为(60.53±5.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评分工作,根据所监测到的生命体征对患者实施初步的分诊处理;对存在严重胸痛问题的患者进行重点诊疗,完善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工作,如心电图检查、血压检查等,分诊工作完成后安排患者就诊。

为观察组实施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路径,内容如下。

第一,对胸痛分诊护理团队的职责结构及职能进行规范与强化。对所有参与急诊预检分诊的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工作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如下:①总结整理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囊括所有的非创伤性胸痛的各类疾病,明确临床治疗中常见的胸痛病史特点及治疗的要点,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非创伤性胸痛标准化的分诊流程。培训工作结束后,让护理人员参加护理知识理论考核及分诊演练实操考核。护理人员两项考核成绩均合格后方可上岗。②对岗位的具体职责进行完善,对临床分诊工作的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同时引进组长责任制度。由高年资、急救工作丰富的护士长来担任预检分诊小组组长,作为小组组长应负责预检分诊的临床带教工作,负责指导年轻低年资的护士学习、掌握分诊工作的具体流程,要求小组人员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工作。

第二,对分诊工作的流程进行规范。根据患者胸痛程度及病情的危急程度来进行分诊处理,将急诊的区域划分成高危、中危及低危等不同区域,同时以红、黄及蓝等不同颜色对急诊区域进行标识,方便临床对患者进行分诊处理。

第三,开展急诊胸痛评估。科学应用改良版的HEART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胸痛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年龄、病史、高危因素、心电图结果、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等进行评分,量表的分数范围为0~12分,分数越低则说明病情危重程度越低。

第四,制定急诊分诊步骤。护理人员确定就诊人员为胸痛患者后,则必须马上开展分诊处理,询问清楚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掌握胸痛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病史、胸痛位置、胸痛性质、发作时间、病症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以及伴随症状等。分诊护理人员应认真、逐项填写相关的分诊记录表格,对患者的胸痛情况进行危险分级,尽量缩短以上过程的耗时。时间最好控制在10 min以内。表格填写完成后,将患者安排至胸痛疾病的绿色通道中,引导患者完成临床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与此同时,由分诊护理人员将分诊的记录单及相应表格等交给负责接诊的临床医师,并积极为患者开展诊断与治疗工作。利用急诊胸痛诊断流程对患者进行病情筛查,安排中、低危胸痛患者从绿色通道直接到门诊部就诊,而病情更为严重的高危胸痛患者则需要接受进一步的临床治疗。负责接诊的临床医师应在患者的个人记录单上填写就诊结束时间、疾病诊断结果、医嘱及相应的转诊情况等,填写内容越是详细越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绿色通道临床医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患者完成标准化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为阳性者,应及时为其实施相关临床指标检测,同时负责预检分诊工作的护理人员需将患者的分诊记录单及表格等转接给接诊人员。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胸痛患者在急救分诊中的所耗时间、分诊分级的正确率、正确识别高危胸痛率、应急处理率。分诊分级正确率:主要是评价护理人员的分诊判断结果是否与临床医师的诊断结果一致。正确识别高危胸痛率:是否能够有效识别出高危胸痛患者在临床中的占比;负责进行分诊处理的护理人员在识别高危胸痛患者中是否与临床医师的评估结果相一致。应急处理率:护理人员是否在临床医师的诊治工作前主动积极地为胸痛患者提供了应急处理。②统计两组胸痛患者的候诊时间。③对比两组胸痛患者不同的时间节点的指标。主要对比两组的总缺血时间:患者胸痛发作时间至球囊扩张实施时间、患者病症发作至接受医疗干预时间(FMC)、FMC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的确诊时间、FMC至球囊扩张时间(FMC2B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D2B时间)。④评估两组胸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制定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为护理服务、候诊环境、信息沟通、就诊次序、急救技能,若患者本人无法完成满意度调查,则可以由陪护家属填写,非常满意则计为4分、满意则计为3分、不满意则计为2分、非常不满意计为1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分诊效果对比 观察组分诊分级正确率、正确识别高危胸痛率、应急处理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诊效果对比[n(%)]

2.2 两组候诊时间对比 经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候诊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候诊时间对比(s,)

2.3 两组检查与治疗时间节点指标对比 经对比后发现,两组发病至FMC时间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FMC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FMC2B、D2B、总缺血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检查与治疗时间节点指标对比(min,)

表3 两组检查与治疗时间节点指标对比(min,)

2.4 两组患者对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满意度对比 经对比后发现,观察组调查表中护理服务、候诊环境、信息沟通、就诊次序、急救技能满意度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满意度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对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满意度对比(分,)

3 讨论

在急诊胸痛的急救工作中,可诱发患者出现胸痛的疾病主要为心绞痛、肺炎、急性心肌梗死等,而不同疾病将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的胸痛症状,比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将出现胸前绞窄性疼痛、闷胀等病情,甚至有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对患者群体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等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与影响。胸痛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前,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实际情况判断病情。在实际治疗中,胸痛可分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种,而多数胸痛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的临床症状,为此就需对患者实施更为全面的检查,尽快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5-6]。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分诊分级正确率、正确识别高危胸痛率、应急处理率等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经对比后发现,两组发病至FMC时间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的FMC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FMC2B、D2B、总缺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经对比后发现,观察组调查表格中护理服务、候诊环境、信息沟通、就诊次序、急救技能满意度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胸痛患者多数都是重症患者,其病死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群体的临床预后,就必须做好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而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是急诊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做出病情判断,安排患者就诊,然而如果患者的候诊时间过于长、就诊流程不够科学合理,则将加大患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病死率升高的风险系数。因此,现代医疗服务中必须为患者提供快速且准确的急诊预检分诊处理,尽量利用最短的时间将患者送至最合适的地方来开展抢救工作,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最为高效的急诊服务[7-8]。

过去为胸痛患者实施的急诊护理模式较为单一与刻板,与其他急诊疾病的急诊护理流程并无区别,都是先让患者缴纳相应费用,然后再开启临床治疗,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极有可能对疾病的急救工作造成延误,不利于提高急诊护理的效率与质量,甚至还会对医疗资源造成无意义的浪费。而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则与传统急救护理流程有着极大的区别,首先此模式强调的是依据科学程序来严格执行相关的急救流程,在临床工作中开展现代化的分诊管理措施,确保所有胸痛患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诊断与治疗,为患者提供迅速且高效的疾病诊疗服务。优化急诊胸痛患者的诊疗流程后,可迅速为患者提供再灌注处理,可最大程度地控制或减少胸痛患者心肌细胞的坏死,有助于避免患者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或医疗意外。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候诊时间明显更短,此结果说明在胸痛急诊救治中实施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将有效缩短临床治疗时间,为患者提供了迅速高效的预检分诊处理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进行送诊,一来可以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救治,二来也可以让急诊工作变得井然有序,避免胸痛患者在候诊阶段造成不必要拥堵,提高了急诊工作的效率,确保了后续治疗工作的质量,让所有胸痛患者尤其是高危的胸痛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科学治疗。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模式还科学应用了HEART量表来对胸痛患者进行病情分类,科学地将患者群体划分成了低危、中危及高危等不同的疾病类型,以最短的时间,为胸痛患者提供最科学的急救治疗。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模式的应用将重新制定、规范医院临床对急性胸痛疾病的预检分诊标准,尽可能地提高了胸痛疾病在急诊过程中分诊工作的可操作性与准确性。分析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模式的应用优势后可知:为实现更为优质的急救护理流程服务,第一需对急救护理的流程进行科学设计,确保急救护理流程符合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努力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间隔;第二,必须重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尤其是要强调预检分诊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提高预检分诊工作效率,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更为专业的急救技能;第三,则是必须定期为患者开展培训指导,不断提高急救护理流程在临床治疗中的可用性与准确性;第四,要充分重视胸痛患者及其家属对急救工作的评价[9-10]。唯有对以上4个要素进行持续不断的质量提升才能确保急救预检分诊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才能将医院急救工作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化。另外,针对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对其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在急诊护理工作例会中进行总结与交流,对比传统急救护理流程与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对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不断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于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中已存在但未形成明文规定的护理措施进行文字化固定,并以此来制定简单、高效且安全性更高的规章制度,以固定的行为模式来为胸痛患者提供抢救与护理,利用最短的时间将患者送至对应的地方开展急救工作,努力提高患者群体中的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及死亡的风险系数。当然,作为院方也应重视相关护理团队的培训及考核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急救水平,凡是考核成绩不合格者都不能参与急救护理,直至考核成绩合格为止。同时还需组织护理团队开展自学、自查等工作,总结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加强,使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的具体措施能够深入到护理人员的脑海中,可在实践中为胸痛患者实施科学高效的护理处理,避免对疾病治疗工作造成延误。

综上所述,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处理中,可应用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分诊处理,此模式将缩短胸痛患者在急救治疗中的分诊消耗时间,方便临床迅速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缩短胸痛患者心肌缺血时间,尽快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治疗,提高了患者群体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猜你喜欢

胸痛流程护理人员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有些胸痛会猝死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