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分层针刀松解术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3-08-12谢琴王城
谢 琴 王 城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科,江西 南昌 33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椎间盘退变为前提,在外力作用下,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疾病主要与不良坐姿或睡姿、外力损伤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该疾病以抗炎、镇痛为主,但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活动受限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痹证”“腰痛”等范畴。中医治疗痹证经验丰富,以针灸为主,但单纯采用针灸治疗效果轻微[1],还需更配合高效、安全的方法。不少研究[2,3]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刀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的病种之一。针刀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闭合性松解减压术,介于手术与非手术之间,可调节患者脊柱平衡、疏通堵塞、剥离粘连,对退行性脊椎病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在调脊通督的中医理论指导下,提出整体分层针刀松解术配合针灸的治疗方案,选择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该方案的应用价值,并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9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8 例。参照组男27 例,女21 例;年龄23~52 岁,平均年龄(38.74±8.82)岁;病程最短5 个月,最长3 年,平均病程(1.32±0.48)年。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5~57 岁,平均年龄(38.96±8.67)岁;病程最短7 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1.34±0.5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4]的西医诊断标准者,即骨神经牵拉试验或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受限;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的腰椎间盘突出标准者;腰椎生理曲线消失,CT、MIR 显示椎间盘突出,有腰部劳损或慢性腰痛史;年龄20~65岁者。排除标准:有明显手术指征者;合并脊柱畸形、腰椎结核、肿瘤者;伴血液疾病、心脑血管病、传染病、急性感染者。
1.3 治疗方法参照组实施中医针灸疗法,取穴:双侧气海俞、肾俞、环跳、次髎、夹脊、秩边,患侧委中、阴门、阳陵泉、承山、悬钟、阳交,阿是穴。操作:取俯卧位,酒精消毒穴位皮肤,采用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0970,规格:0.3 mm×75 mm)刺入,腰腿部穴位进针后针感下传。得气后,再将纯艾绒搓成枣核大的艾团,插到针柄上,距离患者的皮肤2~3 cm,或者将艾条切成2~3 cm 长的艾条段插在针柄上,距离皮肤2~3 cm。点燃前,在艾灸区域正下方放置硬纸片,以防燃烧后产生的灰烬落到皮肤上造成烫伤;点燃后,询问被灸者的感受,以免烫伤。每次针灸30 min,每日1 次,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治疗第1 天、第5天、第9 天实施整体分层针刀松解术治疗:第1 次的治疗点位:双侧关元俞、白环俞、气海俞、膀胱俞、小肠俞、大肠俞、中膂俞、阿是穴。第2 次的治疗点位:患侧下肢殷门穴、沿双侧膀胱经第2 侧线平腰(L3)~骶(S1)棘突顶点处,双侧承山穴、委阳穴、秩边穴。第3次的治疗点位:双侧环跳穴、带脉穴、京门穴,患侧下肢阳交穴、膝阳关穴、中渎穴、风市穴。每次治疗均选择压痛明显的阿是穴。操作:取俯卧位,使用碘伏消毒治疗点位区域,各点位局部浸润麻醉1 mL,采用华有汉章小针刀(北京华夏针刀医疗器械厂,型号:3 号,规格:1.2 mm×80 mm)进行操作,刀体垂直皮肤,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按照4 步进针刀原则进针刀。直至患者出现酸胀针感,纵疏横剥3 刀后拔出,给予无菌棉球压迫局部,止血5 min,用输液贴覆盖针眼,并使用医用胶带加强固定。嘱患者每次针刀治疗后卧床休息30 min,切勿水洗术区。
1.4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2 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周、治疗后4 周的疼痛症状,在纸上画一条长10 cm 的直线,每1 cm 为一小段,在直线两端分别标上0(表示无痛)和10(表示疼痛剧烈),要求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勾选相应的线段分值,分值越低表示疼痛越轻。(2)腰椎活动度: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 周的腰椎活动度,腰椎前屈、后伸、侧屈、两侧旋转活动度正常范围分别为90°、35°、30°、45°。指导患者弯腰尝试用手接触地板,观察脊柱形态,记录屈曲度数;固定患者两侧盆骨和髋关节,指导患者腰尽量向后弯曲,记录腰部伸展度;固定患者两侧盆骨和髋关节,指导患者分别向左侧与右侧弯腰,记录脊柱向两侧的活动度;患者肩部分别向左、右旋转,记录每侧旋转度。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率(%)、(±s)表示,并分别行x2、t检验。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 周、治疗后4 周的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比较(± s,分)
表1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01;与治疗后1周比较,2)P<0.001。
组别参照组研究组t值P值治疗后4周3.08±0.261)2)2.89±0.331)2)3.133 0.002例数48 48治疗前6.24±0.35 6.31±0.41 0.649 0.374治疗后1周4.44±1.281)3.85±1.231)2.303 0.024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治疗前,2 组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角度大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 s,°)
表2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 s,°)
组别参照组例数4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研究组48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t值组间治疗前P值组间治疗前t值组间治疗后P值组间治疗后前屈42.62±5.18 59.86±3.13 4.612 0.001 42.58±5.32 67.79±3.20 11.911 0.001 0.015 0.638 5.330 0.001后伸14.54±3.24 21.24±2.17 5.423 0.001 14.36±3.22 28.63±2.12 9.695 0.017 0.106 0.232 4.840 0.001侧屈13.63±3.25 16.25±2.35 6.359 0.001 13.52±3.72 22.43±2.57 12.731 0.001 0.049 0.563 5.262 0.001旋转16.37±3.18 25.25±2.57 6.126 0.001 16.43±3.29 33.76±2.18 14.731 0.001 0.042 0.570 5.448 0.001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力学平衡失调、督脉阳气虚滞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关键。腰椎督脉位于足少阳经筋、足太阳经筋走形区域,通过针灸足少阳经筋、足太阳经筋穴位,可以起到通络活血的功效,但是单纯采用针灸治疗起效缓慢,并不能除之根本,维持腰椎平衡。针刀松解术兼具针的疏通经络作用与刀的切割剥离功能,可重建脊柱动态平衡与腰椎静力平衡[6]。由此推测,针刀与针灸联合使用可起到互补作用,其中针刀能快速解除神经根和血管压迫,艾灸的热量可传至病灶,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减轻针刀刺激反应,二者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明显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1 周、治疗后4 周的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表示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使患者疼痛明显减轻。针灸足太阳、足少阳经穴可以改善经筋、调畅经络气、消减关节结聚产生的筋结、促进腰椎神经根血液循环,发挥止痛作用。同时本研究采用的整体分层针刀松解术遵循经筋理论,重点恢复腰骶、骨盆、下肢整体力学平衡,通过从核心向外周逐层展开治疗,可松解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体现中医的循经走形特点,纠正整体力学传导路径,改善软组织张力,减轻神经根和血管刺激,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腰椎活动度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表明整体分层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疗法可恢复患者腰椎活动度。针灸疗法只能改善神经根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疼痛,不能解除神经根受压情况,所以在改善腰椎活动功能方面效果欠佳。整体分层针刀松解术治疗中,第1 次针刀治疗的腰骶部脊柱区域为核心层,可松解椎间孔与关节突关节的肌肉、韧带;第2 次针刀治疗周围层,沿足太阳经筋走行,松解核心层周围相关的筋膜、韧带、肌肉;第3 次针刀治疗外周层,沿足少阳经筋走行,调节骨盆向下肢外侧的力学传导[8]。通过逐层松解,可以调理腰骶、骨盆、下肢的力学平衡,减少对关节周围血管和神经的刺激,增强软组织张力,起到联络四肢百骸的功效,调控腰椎关节运动功能,提升患者腰椎活动度。
综上所述,采用整体分层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并改善其腰椎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