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

2023-08-12胡双全任俊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口语思政

胡双全 任俊伟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 年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2020 年5 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该纲领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要求高校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中医英语口语作为中医药院校的一门特色课程,在实现“英语流利,专业过硬”的人才培养目标上,肩负着重要责任。在新时代思政教学改革的浪潮下,中医英语口语更应该充分利用其天然的思政优势,将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思政教学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能肩负起用英语传播中医文化的人才。

1 中医英语口语的属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3]指出,外语教育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国际性等多重价值属性,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育应致力于培养熟悉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工具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大学英语课程可以通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让学生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中医英语口语作为中医药院校培养面向新世纪“复合型”国际人才的一个重要课程组成部分,应运而生。国内许多中医药院校在分析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术成长需要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专业特色相继开设了许多中医英语系列课程。中医英语口语课程是中医英语系列课程中“顶层”课程的一部分,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述中医知识理论、特色疗法、传统文化和开展学术交流的能力。

2 关于中医英语口语思政教学研究背景及需求的调查

目前国内对中医英语口语的相关研究文献较少,现存的研究集中于中医英语口语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测试方法以及中医口语语料库的研究,还未见有学者发表与中医英语口语思政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中医英语口语思政教学,可参考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成果。龚伟英[4]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如何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卢芳[5]论述了混合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运用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教师的挑战,如教师的自我修养和思政能力、教学内容和教法、转变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认识及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等。刘艳华等[6]从增强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素养、丰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和优化评价机制4 个方面入手,详细讨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有关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研究颇丰,不一一赘述。总结来说,目前有关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3 类:以某一具体的大学英语分支课程为对象展开的研究、以某一教学法为视角展开的研究及思政教学策略研究(包括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路径研究、教师思政素质培养、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由此可见,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供给方”,即大学英语教学提供者的需求和改革,忽视了“需求方”,即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需求。所以,在开展中医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之前,亟需对“需求方”做一次摸底调查。

本研究使用教师自编“中医英语口语课程思政需求”调查问卷,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查学生思政基本认知、教师教学方法期待及学生思政需求。调查的对象为2020年选修本门课程的62名学生,采用问卷星的方式发送问卷给所有学生,最终收回58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2.1 学生思政认知状况仅有8 名学生对课程思政完全不了解,占比13.79%(8/58);有17名学生表示对课程思政非常了解,占比29.31%(17/58)。见图1。

图1 调查对象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

2.2 中医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调查问卷上的问题为:“你觉得中医口语课程思政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最佳?”考虑到有些学生可能对“课程思政”的概念不是特别了解,在这道问题的下面提供了概念释义:“课程思政就是课程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坚持育人和育才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本题为多选题,被访者可以在“A 教师口头讲述,B多媒体展示,C师生互动,D生生互动”4个选项中选取2个。结果有32人认为多媒体展示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占比55.17%(32/58);只有14人认为应该采用教师口头讲述的教学方法,占比24.14%(14/58)。见图2。

图2 中医英语口语思政教学方法期待

2.3 学生的思政需求“如果在本门课程中实施思政教学,你希望课程结束后能对你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这是一道简答题。通过整理被访者的回答,发现学生希望通过中医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在价值观引导、丰富知识、培养党性、增强爱国心、培养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医者仁心及为国奉献等方面有积极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价值观引导”,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内心是积极向上的,渴望成为“三观”端正的人;其次是“医者仁心”,这与学生的切身经历有关,大部分中医药院校的学生都渴望将来成为一名能救死扶伤的好医生。见图3。

图3 学生对中医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的需求

3 中医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本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的中医英语口语为例开展思政教学,基于前期调查,在实施新一轮的教学之前对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评估和考核进行了调整,尤其是思政元素的融合、思政教学的方法等,总结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策略。

3.1 中医英语口语课程思政要坚持以目标为导向这里的目标包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价值引导目标。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因此在进行本门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时,既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也要突出语言教学和专业知识的融合,不可将“教学”和“育人”割裂开来。

3.2 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深挖思政触点 实现价值引领中医英语口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除了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去表达中医专业领域的语言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发展,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认真、奉献的高贵品格。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做到熟悉课本知识,还要研究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湖南大学副校长李树涛说:“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是这些思政资源不是直接显露在课程内容之中,而是蕴含在各个知识点的背后,隐含在科学理论的深处,需要教师主动去发掘、加工和利用”[7]。以中医英语口语第一章“The History of TCM”(中医发展史)为例,教师可以中医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中医的仁爱之心。

3.3 授课方式的选择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教师应注意授课方式,摒弃“说教式”“讲授式”教法,采用多媒体展示、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思政内容不同于专业知识,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去讲,否则就会变成枯燥的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思政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采用讨论式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更容易观察到学生的价值倾向,方便加以引导和纠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万玉凤[7]认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

3.4 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模式上,中医英语口语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思政教学,效果要比单一的课堂教学(纯线下)好。主要有以下4 点原因:(1)学生欢迎智慧课堂和“互联网+”的授课模式。吴岩司长[3]说:“90后、00后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要深刻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式和行为规律,将教与学融入互联网生活中;要适应教与学的新变革,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要产生‘教’与‘学’的互动,用‘互联网+’思维打造高等外语教育‘新动力’”。(2)中医英语口语的课程特点,决定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效果更好。随着大学的扩招,英语口语课在课堂训练上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大大减少,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开口发言”,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出现了口语课堂“搭便车”的情况。线上设置口语任务,不仅方便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产出导向法、任务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将思政内容融入语言训练中,而且每名学生都获得平等的训练机会,方便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意见。(3)多媒体资源在展示思政内容上相比教师板书或讲述更生动、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课程内容的“代入感”。(4)线上教学平台为教学评估提供了保障。例如,教师使用超星平台可以高效地记录学生课堂的点点滴滴,保证了教学数据的完整性,为公正的教学评估提供了保障。

3.5 加强教师自我思政素养课程思政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每一门课程。就中医英语口语思政教学而言,要想提高本门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教师主动去提升自我思想素质,可以利用本校思政课程进行学习、研究和借鉴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其次,要提高辨别、批判、抵制错误思潮和不良言论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提高发现学生思想动态及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不能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即使是在课后也要时刻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面的沟通,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予以解决。既做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也做学生生活中的知心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课后答疑、小组讨论、网上交流及教学反馈等各个环节,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

3.6 采用多元化评估手段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手段能客观反映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提升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达到“以评促学”。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考核和评价手段为“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即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而目前对于中医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估方式,缺乏可供参考的范本。鉴于思政性的内容具有主观性、隐蔽性和可塑性,不同于学科性专业知识,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不能采用一刀切式的“对错”评判方式,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要循循善诱,逐步纠正。评价应该贯穿思政教学的全过程,在中医英语口语教学的开始阶段,可以先采取诊断性评价,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倾向有初步的了解。对于“问题”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特别关注,不断影响其价值观和道德素质,使其慢慢走上正轨。同时,应该构建包括师生双方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可以采取督导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对于总结性考核,即期末试卷的设计,教师应该对试题设置隐形的思政元素,这样才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政素质。

4 结语

中医英语口语作为一门具有专门用途的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除了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医知识理论和特色疗法、传播中医文化的语言综合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责任心、家国情怀、爱国之心及正确的价值观等“软性素质”。中医英语口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是如何将这些思政内容讲好却并非易事。因为思政教育具有隐蔽性,只有将思政教学和课程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且以巧妙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才能达到最佳的思政教学效果。为此,中医英语口语思政教学要立足学生的需求,用心设计教学思政内容,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在教学中做到显性教学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摒弃“大水漫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滴水穿石”“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对本课程的思政目标树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模式及多元评估手段选择、教师思政素质提升等环节精心设计,改进中医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口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