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光安副教授基于五脏气机运动运用脏腑归元法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经验 *

2023-08-12段平平姚雅淇王光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副教授元法黄褐斑

孙 宁 段平平 姚雅淇 张 翔 王光安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导师王光安副教授,临证20余年,擅长针、推、药相结合治疗黄褐斑、痤疮、月经病、小儿免疫力低下等疾病。王光安副教授在临证中基于《黄帝内经》五脏气机运动特点运用“脏腑归元法”,以穴位埋线为干预手段治疗黄褐斑临床效果显著。作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光安副教授的经验加以整理,总结如下。

1 归元法由来

“归”,女嫁也;“元”,最初、本原;“归元”即回归事物最本来的样子或状态,回归本原。王光安副教授认为,“归元”是一种行医理念,一种对疾病现象的思考,一种对疾病本质的认知[1]。“脏腑归元”就是使人体五脏功能回归本原,各司其位,则五脏调和,阴平阳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脏腑归元,诸病消退。

2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心居于胸中,位上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位下属阴,在五行中属水。《格致余论》曰:“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水升火降为其常,火升水降为其变,水火既济则生化无穷,阴阳相续则生机不绝。若水火失其变,则火升水降,阴阳最终离绝,精气乃竭。如《慎斋遗书》云:“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夫肾属水,水性润下,如何而升?盖因火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则生心中之火。心属火,火性炎上,如何而降?盖因火中有真阴,故火亦随阴而降至于肾,则生肾中之水”。

3 肝升肺降 龙虎回环

肝主疏泄,在五行之中属木,主升发;肺主气,在五行之中属金,主肃降。《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黄帝素问直解》云:“人身面南,左东右西。肝主春生之气,位居东方,故肝生于左。肺主秋收之气,位居西方,故肺藏于右”。“左肝右肺”理论是指肝的生发之气从左上升,肺的清肃之气从右下降,肝木在左,象应青龙,肺金在右,取乎白虎,肝升肺降,一气周流,如环无端,古人称之为“龙虎回环”[2]。肝与肺是人体脏腑的“小升降”,实质上也是气血的升降[3]。人体与自然界相应,肝气左升,气机调畅,阳气升发,如春生发陈,万物以荣;肺气右降,水道通调,浊气下降,如秋收肃降,天地气明[4]。结合河图、洛书的方向定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正如太阳一天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犹如人体的气机运动,故而肝生于左,主升发,肺生于右,主肃降[5]。

4 脾升胃降 五脏枢机

《医碥》曰:“脾胃居中焦,为上下升降之枢纽”。吴达《医学求是·血证求源论》曰:“土位于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而升降之权,又在中气,中气在脾之上、胃之下,左木、右金之际。水火之上下交济者,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土之右转也。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旋。中气败,则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运行矣……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也”。脾胃互为表里,气机升降相因,诚如《四圣心源》所云:“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人体血气的化生有赖于后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脾气上升,将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向上输布,有助于胃气之通降;胃气主降,胃主降浊,将受纳之水谷通降下行,有助于脾气之升运。《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脾升胃降相反相成,不仅促进各脏气机的正常运转,同时又制约着各脏气机的过度升降,从而使整体脏腑气机达到平衡。如黄元御《四圣心源·劳伤中气》曰:“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

5 脏腑升降 一气周流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存在的前提和基本方式,同时人体五脏的气机升降也遵循着自然界阴阳升降的规律。

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由五脏六腑协同完成。脏腑气机升降最常见于脾胃、肝肺、心肾。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肝肺是气机升降的关键,心肾是气机升降的根本[6]。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受其位置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肝气疏泄上散,以助肺气宣发肃降,肺气清肃下行,以防肝气升发太过;脾胃居于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对各脏腑气机的协调和运行起着重要的转枢作用。

脾胃居于中,而心上、肾下、左肝、右肺,肝主升,肺主降,脾主升,胃主降。五脏气机以三焦为通路,通过各自特定的运动方式,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共同调节人体脏腑气机。人体气机升降规律见图1。

图1 人体气机升降示意图

6 脏腑归元法 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

王光安副教授根据脏腑气机的运行特点,结合经络腧穴理论,总结出以“脏腑归元法”为理论指导,以穴位埋线为干预手段,用羊肠线对穴位持续性刺激,使脏腑之气各归其位,从而治疗黄褐斑的方法。

黄褐斑是一种黑色素代谢障碍而导致的以局部性、慢性、获得性为特点的皮肤黑色素沉着症,主要表现为额、眉、颊、上唇等处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斑片,境界清楚,呈对称性分布,亚洲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达30%[7]。现代研究认为该病与女性雌激素水平、紫外线照射、遗传和炎症水平等因素相关[8]。中医称黄褐斑为“黧黑斑”“肝斑”,其病机可归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肝肾不足,多与肝脾肾三脏相关[9]。治疗常将疏肝健脾补肾、理气活血化瘀贯穿其中。

根据“有诸内者,必行诸外”,王光安副教授认为此病虽然病位在面部,但与脾、肺、肝、肾脏腑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性人到中年,肾精衰竭,精血不足,水不涵木,肝木过旺。肝气亢盛,木克土,引起脾胃虚弱,土弱不能伏火,火不暖土则土不制水,土不制水则肾水寒,水寒不养龙,则雷龙之火飞腾于上,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怒,气血瘀滞发于面部,则表现为肝斑。

基于此理论,王光安副教授在临床中总结出“脏腑归元法”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主要选穴为肺俞、脾俞、肝俞、肾俞、悬钟。该针法基于气机升降理论,以交通心肾、疏肝肃肺、健脾益气为原则,脾升胃降功能正常,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木得以升发,肺金得以肃降。脏腑之气回归本原,五脏功能恢复正常,则人体气机循行正常,如同自然界生生不息,病证自然逐渐消退。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均为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汇集于背腰部的特定穴位,与五脏之气相通。《类经》云:“十二俞皆通于脏气”。俞者,输也。背俞穴可以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10]。《灵枢·卫气》云:“气在腹者,止之背俞”,运用背俞穴,可以调治五脏六腑的气机。悬钟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髓会。“髓”,骨髓也,骨之精也,此指肾气;“会”,交会也[11]。本穴可以激发肾精之精气,调节脏腑气机,起到益精填髓、滋补肝肾之功[12]。《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少阳为枢”,少阳主枢机不利,开阖失司,起到转枢气机的作用,可使气机升降正常,出入自如。运用“脏腑归元法”,选取肺俞、脾俞、肝俞、肾俞、悬钟,以肝肾为本,以脾胃为枢,使水火升降互济,金木升降相调,脾胃纳运相得,使得气机调畅,五脏调和,脏腑归元,阴阳平衡。

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灸留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根据《针灸大成》中的“病滞则久留针”,通过线体在腧穴内产生的生物化学变化或生理物理作用,对脏腑产生一种持久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3]。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女性地位日益提高,新时代赋予了现代女性更多的要求和责任。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导致现代女性睡眠不足,心情不畅,烦躁焦虑。而黄褐斑好发于女性颜面部,影响容貌,更易使女性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14]。由于时间管理成本过高,不能每天去医院就诊,穴位埋线作为一种“长效针灸”,弥补了针刺就诊次数多且留针时间短的问题,尤其适合当今社会女性快节奏的繁忙生活,节省时间、经济成本。并且本方法选穴主要在背部及四肢躯干部,避免在面部施针,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

7 验案举隅

张某某,女,48 岁。2021 年3 月初诊。主诉:面部生黄褐斑2年。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深褐色斑,以两颊、上额部为主,两颊部成片,呈对称性,其他散在分布,边界清楚,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刻下症见:面部深褐色斑,以两颊、上额部为主,两颊部成片,呈对称性,其他散在分布,边界清楚,平素烦躁易怒,两胁胀满,口苦,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黧黑斑(肝郁气滞证);西医诊断:黄褐斑。治则:交通心肾,疏肝肃肺,健脾益气,脏腑归元。取穴:肺俞、脾俞、肝俞、肾俞、悬钟。操作:患者取俯卧位,使用0.5%碘伏将局部皮肤消毒2 遍,埋线处铺上洞巾,医者戴上乳胶手套,选取长度1 cm 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山东博达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73020800,型号:2-0)10段;一次性使用埋线针(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赣械注准20162200287,规格:0.9 mm)。医者右手持针,采用注射式植线法,背部腧穴斜刺入浅筋膜层,腿部腧穴垂直刺入肌肉层,当局部产生酸胀感时,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入穴位中。针孔处用埋线贴覆盖,并嘱患者2 d 内针孔不要见水,以避免感染。嘱患者每隔2周于门诊埋线1次。治疗3个月后患者面部黄褐斑颜色变淡,范围缩小,基本消退。3个月后回访,未复发。

8 结语

脏腑归元法穴位埋线是王光安副教授立足于经典,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以调理五脏气机为中心,使脏腑之气回归本原的疗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作者有幸跟随王光安副教授于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特将脏腑归元法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经验进行整理,不足之处,还请专家同道不吝指正。

猜你喜欢

副教授元法黄褐斑
牛红岩副教授简介
高鹏副教授
张燕副教授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换元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基于离散元法的矿石对溜槽冲击力的模拟研究
十二个和二十个——记川美副教授梁益君
换元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微元法”在含电容器电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