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例

2023-08-12徐丽静李卓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新冠思政

徐丽静 李卓娴 夏 猛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开展一项教育座谈活动,也不仅仅是增加一门思想政治课,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目标[1]。把思政教育落实到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中去,把立德树人、诚实守信与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实践环节之中,与专业课程充分融合,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已成为中医学课堂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2]。近2 年,笔者所属教研室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时,一直致力于将思政元素嵌入相应的章节内容中。本文以“敬畏经典、尊师重教、传承创新”为线索,探讨了中医院校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课程的经验与方法。

1 思政教育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意义

本文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概念的同时接受思政文化的熏陶,树立一种人文情怀,从心灵上接受中医的博大精深,以敬畏之心融入中医经典的学习中,以严谨传承的态度来继承中医大家的经验和技能。中医基础理论的思政教学,不仅能够让教师重视课本基础理论结合思政元素的教学[3],而且能使学生更加具备作为中医人最基本的文化礼仪素养,真正认可中医、热爱中医,并且能够以一颗赤诚之心为中医药事业奉献终生。

2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思政教学情况

2.1 课程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属于专业必修课,其教学内容大多源自《黄帝内经》,既是学生学习中医的第一门课,也是后期学习各门中医课程的基础课[4]。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以及象思维方法,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至关重要。课程主要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中医优秀人才”展开一系列讨论。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为主线,以“敬畏经典、尊师重教、传承创新”等相关内容为思政元素,将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创新有机融合,依托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借助中基教研室优秀教师团队,开展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2 课程思政内容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5]要求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高校要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必须充分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材料,方能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因此,如何将思政内容与中医基础课程无缝衔接,在每一个章节嵌入什么样的思政元素,又以怎样的方式贴合课程内容以及最终达到的思政教育目标是什么,是我们课题团队成员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综合多次分析,团队成员将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并进行引申,挖掘整理出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各章节相对应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要素的融会贯通。

2.3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本课题团队在中医学专业2020级大一新生中选取2 个班共125 人,2020 级中医1 班65人,2020 级中医2 班60 人,分别实施传统教学和思政教学。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一书。本研究主要针对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这一门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模拟、行动导向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学成效验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综合测评的考查方式,利用问卷星平台分别对2020 级传统班和思政班共125 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重点对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满意度、接受能力、课堂讨论积极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在课程思政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敬畏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大医精神[6]。

2.4 思政案例分析

2.4.1 贯彻持之以恒的精神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可以从体质这一章节有所体现,要想增强正气抵御外邪,需要加强体魄锻炼。首先,运动量要适度;其次,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大;最后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方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2.4.2 推动2个文明协调发展在讲到中医阴阳内容时,可通过阴阳互根互用理论谈谈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趋势。如在讨论中医阴阳关系时提到:“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类比阴阳关系,二者互为作用,相辅相成[7]。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因此,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两手抓”的战略方针[8]。

2.4.3 承担社会责任切实增强使命感当讲解病因病机中的疫病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暴发的情况,介绍疫情的临床特点,以及我们通过注射新冠肺炎疫苗来增强人体正气抵抗疫毒能力的方法、过程。此外,也能通过做好居家隔离、远离传染源这些防控措施,让学生更具体、感性地理解疫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防治原则,使我们在储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元素巧妙地纳入。如通过国内外疫情的对比,体现出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主义美国之间的差异,了解强大的祖国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疫情流行的影响,以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大量逆行者深刻的感人故事,弘扬逆行者在灾难面前一往无前的奉献精神,增强学生作为医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履行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2.4.4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在新冠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和加速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快方式,是确保所有国家都有人能接种新冠肺炎疫苗”[9]。因此要想真正控制住疫情,需要足量、有效、安全的疫苗才能实现,也就表明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是国家控制疫情的有效防控措施。而这一防控措施当属“治未病”的未病先防范畴,我国组织符合条件的群众免费接种研发出来的新冠肺炎疫苗,一方面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机体的正气,另一方面防止病邪侵害人体。这一做法不仅体现了我国政府的魄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彰显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3 教学质量反馈

针对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方案是否有效果,课题组成员将2020 级的2 个中医班进行了对比教学实践,在学期结束后课题组向2个班级发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以获得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反馈评价。为使评价更具有合理性和客观性,此调查研究采取匿名形式进行。本次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125 份,收回125 份有效的问卷数据,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125/125)。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2 个班级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度比较对传统班和思政班的接受能力进行x2检验,结果发现2 个班对教学内容的接收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思政班的接受能力较传统班强。见表1。

表1 2个班级学生教学质量反馈对比[人(%)]

3.2 2 个班级学生课程满意度及课堂积极性比较在教学评价中,传统班的学生满意度为43.08%(28/65),仅有35.38%(23/65)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课堂讨论,而思政班的学生满意度为75.00%(45/60),有63.33%(38/60)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经x2检验分析,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思政班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较高,且课堂讨论积极性也较高。见表1。

3.3 2 个班级期末成绩比较传统班和思政班的中医基础理论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71.78±5.68)分、(80.95±7.23)分。与传统班相比,思政班总体成绩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结

本次教学实践,我们采取x2检验和独立t检验2种统计学方法处理教学质量反馈的数据。经对比发现,思政班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接受度、课程满意度以及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都较传统班学生高,且思政班平均成绩也高于传统班。通过本次实践研究发现,课题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先总结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思政元素,再根据专业课程和思政教材资料的相关性,将隐性的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中,推动思政教材内容进中医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进教学大纲、进教案课件。最后在大学生中医基础理论课堂实施敬畏经典、尊师重教、传承创新的思政教育方案,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民族历史、文化自信、传承创新等思政教育内容,对历史悠久的中医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加强对专业内容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医经典,更懂得尊重师长,更具备传承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高[10]。以上结论说明开展敬畏经典、尊师重教、传承创新的中医基础理论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新冠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冠疫苗怎么打?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