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块构建专业群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2023-08-12陆锡都盘青云

科技风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实践

陆锡都 盘青云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当前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对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但是在当前职业院校中,部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足,限制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提出了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改进专业课程的内容,保证专业课程的适宜性。其中,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构建专业群课程开发,在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使课程能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此外借助专业群课程的开发,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促进校企长远发展,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中,以构建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分析当前职业院校中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的开发内容,改进当前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的教学内容,最终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块;专业群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一直存在着两大基本原则:一是知识分类,二是以社会工作的目标和领域进行划分,也就是“行业”分类。从职业院校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专业作为一门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任务。而从社会性的角度来分析,专业是为了适应某些特定的社会工作所必须接受的学习和培训而设置的。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看,职业院校的专业并不以“学科专业”为主,而是以“技术专业”为主。与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的结构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的结构更加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技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术专业知识是指从事职业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

通过校企合作来构建专业群课程时,是应该以职业岗位(群体)为基础,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的交叉组合为依据进行综合性的学科课程的设置。而专业群课程的设置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需求,还可以显著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所谓的“专业群”,就是由几个学科或学科领域进行融合,从而来面向社会企业中的一些工作岗位链,能够在相同的培训系统中进行基础实践的课程。因而,在本文中,构建了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以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为例,分析了专业群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从而为后期其他专业群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促进专业群的长远发展。

一、校企合作對职业院校及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推进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构建模式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加,各大职业院校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逐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其中相应的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1)加大校企之间的合作力度,使企业能够融入职业院校之中,共同构建专业群课程,并对当前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改进与完善,同时融入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运用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将职业院校中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内容进行结合,使得专业群课程中的内容更加完善并贴合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内容。

(2)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模式的建立,在现有专业群课程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课程模式进行完善。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来推动职业院校课程模式的发展,促使职业院校培养出全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一些专业技术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校企合作,根据企业在发展中的需求,来设置相应的专业群课程内容和模式,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电梯维修保养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维修和保养技能,最大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后期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及企业平台关联的促进

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对职业院校发展、专业群课程模式的设置发挥作用,还对企业平台与职业院校平台的结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1)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职业院校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教授专业群课程,并积极展开顶岗实习培训活动,将企业文化与产品的品质等其他重要信息融入课程中,从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并逐步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2)积极落实“工学结合”理念,学校将企业用工招聘要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而企业也可以将所运用到的电梯维修保养实践知识和经验融入专业群课程中,使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平台间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节省企业在后期的培训周期,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作为主体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中的教育理念研究还不够深入

在当前校企合作构建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课程过程中,专业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上的交流,改进课程内容,使得书本中的知识能够与实践中的专业技术进行融合,最终来确定出最佳的专业群课程知识内容。但是在实际开发专业群课程内容时,由于专业教师无法准确掌握教育理念,在编制课程内容时,不能及时准确向企业反馈意见,导致课程开发内容偏离企业生产实际。此外专业教师本应该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了解在当前教学课程中的不足之处,但有一部分教师对专业群课程建设的参与度较弱,使得专业群课程内容模式中不能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现有课程中的问题,限制了该门课程的效果,最终无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缺乏经验

在当前校企合作构建专业群课程过程中,企业缺乏参与的经验,在开发课程时,没有着重点。而开发专业群课程属于一个完整性的过程,对企业的要求较高,需要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良好表现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够在工作职责、专业技能、课程系统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各个层面,为课程开发提供详细化的内容,这些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企业产生的效益不是短期内产生的。更关键的是当前企业中,研发力度相对较弱,在以经济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在校企合作开发专业群课程中的参与热情相对较低。

(三)校企合作构建专业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当前校企合作构建专业群课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严重限制了专业群课程设置的进度。其中,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力度较弱:职业院校对人才需求制定的标准与企业的人才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按照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此时,需要及时制定出新型的人才培养标准,从多个角度来建立新的教育培养标准。

(2)无法保障校企合作: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虽然有相关政策作为支持,但是却缺乏法律保障基础,企业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使得校企合作办学的动力较低,没有经费支持,使得劳动准入制度无法执行。此时就需要国家来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来作为支持,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3)当前教学体制需要改革:虽然一些职业院校积极鼓励各系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但是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弱,使得校企合作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4)学分互认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当前构建专业群课程中,主要是职业院校作为主体,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中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职业技能的鉴定标准无法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进而限制了校企合作的进度,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职业岗位的分析,来确定相应的职业鉴定标准,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三、解决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结合校内课程与企业实践来开发课程

在构建以专业群为基础的学科课程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专业协作”与“岗位协同”的基本原则,以全面覆盖、全专业学生受益为目的,不断拓宽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专业领域,不仅可以使学生成为适应工作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型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且可以有效地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增加学校的效益,凸显出专业群课程的聚集效应。同时,在专业群课程的构建中,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专业群课程”的桥梁,连接各学科、各专业的发展,将教学的主体和客体连接起来,从而达到专业群所瞄准的教育目的。

因而,在开发专业群课程过程中,需要在现有校内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运用来开发专业群课程内容。将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相近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为例,梳理课程中所涉及的技術和专业知识,突破大类专业之间的限制,及时整合两个专业中的知识,从而来开发出最佳的专业群课程内容。在电梯维修保养课程重构时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是将校内电气设备在运行与控制中的知识与机电设备中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以及信号变换技术等基本知识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维修电梯时所涉及的基本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

其次,将实际电梯在维修中安装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也融入进来。例如,企业的维保人员在实际维修电梯过程中,需要提前检查电梯底坑内是否存在积水、部件是否完整、制停装置是否有效等内容,并在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准确掌握电梯故障的实际情况,进而来选择出最佳的维修方法。并根据电梯所出现的特定故障,来让学生分析应该使用哪种维修技术、分析出现故障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加深学生对电梯故障的了解,能够准确掌握故障的原因并选择出最佳的处理方法。

最后,还应该安排顶岗实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真真切切地进入电梯故障的实际情境中,实际动手操作来处理出现故障的电梯,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这样可以使各个专业之间相关联的知识交叉渗透,契合了专业间具有持续与融合的客观需要,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要横向地融合,实现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全面化、横纵化发展。

(二)利用校内课程专业性来改善课程模式

在校企合作构建专业群课程模式中,职业院校和企业都属于主体,都需要参与专业群课程的开发过程,在实际课程开发过程中,专业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当前专业课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此时需要在现有校内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改善专业群课程模式,最大化发挥校内课程的专业性。如果只是一味地融入企业在关于电梯维修和保养中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并展开实践活动,而忽视了对已有校内课程,会导致专业群课程模式流于形式化,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还需结合校内课程的专业性,与企业中的行业优势进行结合,也就是在日常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实践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课程,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入实践活动中,既改变了课程模式,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利用企业行业优势来补充课程内容

在电梯维修与保养专业领域中,企业有着非常大的行业优势,首先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工程师队伍,其次是专业齐全的检测设备,最后是完善的电梯维修保养技术方法和专业知识。想提高专业群课程的价值,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行业优势,对当前的专业群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补充。在开发专业群课程模式中,需要定期安排企业的专题讲座活动,由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为学生讲解出现某一种故障情况下对电梯实际情况的分析以及是如何根据该种情况来选择出最佳的维修方法,进而来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同时,开展顶岗实习活动,利用行业优势,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中,来深入地了解、掌握具体的工作环境、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能够准确识别分辨电梯中的各个组成零部件、判断零部件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状态,学习企业文化了解行业动态,帮助学生梳理职业规划,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更加明确。

四、校企合作的目的及未来

在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主要的合作目的分为了三大类。

第一是为了加快专业结构的优化。在职业院校专业群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能够与实际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并根据按照市场需要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活动,从而实现了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布局更加贴合社会市场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了专业结构布局的合理优化。

第二,推动课程系统化和体系化发展。高职院校专业群体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的基础学习的模式,而是以专业能力、素质延伸为主的专业教育模式,从而使得专业群中的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化、完整化。

第三,明显加大资源的整合和分享力度。在专业群课程设置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院校和企业二者的资源,而资源的类型较多,涉及了组织管理、基础硬件设施、教学资源以及师资队伍等内容,从而扩大了专业群所发挥的效益,也促进了职业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品质上的提高。此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构建专业群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企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突出了对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能够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市场、与企业协作、实践和理论的新理念,还可以提高职业院校在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水平和实力,便于企业壮大实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升级转型,这一“双赢”的发展模式必将在国内蓬勃发展,并为教育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职业院校中,借助校企合作来开发专业群课程,可以在已有校内课程的基础上来改善课程模式,并充分发挥出企业的行业优势,使得专业群课程能够提高当前职业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水平,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这对于推动高职院校走向社会、贴近企业、真正做到与企业、社会无缝衔接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文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现代商贸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73).

[2]张彦东.高职专业群共享课程包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速读(下旬),2018(09):226227.

[3]杨文,童忠文,黄剑锋.产教融合背景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科技视界,2021(30):101102.

[4]王春燕.校企合作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天工,2019(02):42.

[5]徐瑾,黃一波,李智利.产业园区对接型校企合作模式下工业分析技术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8(22):3539.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校企双元电梯专业课程课堂革命的研究与应用”(编号:2022C03)

作者简介:陆锡都(1978— ),男,广西宾阳人,在职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技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盘青云(1992— ),女,广西金秀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技术,机电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