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思考

2023-08-12李晓红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作业负担内角直线

李晓红

双减政策已经提了有大半年了,那究竟什么是双减呢?双减就是针对2021 年7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一个简称。它的主要内容是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两大方面。

对于双减,从2021 年的1 月到7 月,国家陆陆续续的一共出台了49 项政策。这些政策为我国今后的中小学中长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虽然出台了这么多的政策,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很多老师还是在担心,担心双减政策不会是朝令夕改,昙花一现吧。又或者大家会想双减政策究竟能减到底吗? 对此,我认为我们一定要相信国家政策的导向的正确性。你想想看,在中国房价都能被控制住,就连孟晚舟都能安全回国,那我们还用担心什么呢? 所以面对国家的双减政策,我们更多的是要思考,在双减下我们如何做才能减量不减质呢? 下面我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我们的课堂应该转型,应该由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以前我们老师在备课和教学时,更多的是思考教什么,如何教。而现在在双减政策下,我们不仅要思考教,而更多的是要思考学, 就是要思考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不知道在座的老师有没有和我同样的感觉,当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往往通过层层铺垫、设置情景导入,而且还由浅入深,讲的是头头是道,环环相扣,可是一堂课下来,我们还是会经常骂学生,我都讲的这么清楚了,你咋还是这个死样子呢? 这说明学生课前、课后没有发生改变,课前是一无所知,课后仍是一脸茫然。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变个样子呢? 我认为应该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带着他的想法来上课。对于新的内容,让学生先想先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让他自己通过观察想比较以及讨论,让学生从混沌中走出来,让学生通过课堂能看见、验证或者改变自己的想法。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自然就提起来了,而且整个班就会变成个个像学人人为师的状态,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可是我们又如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在这儿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建议把我们常用的预习单改成预想单,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以前的预习单主要是有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出一些填空题,让学生熟悉要学习的内容。如果把它改成预想单,那就不一样了。改成预想单,就把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让他们带着想法,带着问题来上课。其实在学生的视野当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比如我在上小数意义的时候, 我们班的孩子就提出了很多问题。像这个0.105,他们就会问为什么不读成0 点105?为什么小数点后面没有个分位? 而直接就是十分位?有没有最大的小数?可以写两个小数点吗? 你想学生带着如此多的问题来上课,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看、比、想,最后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课前课后的他肯定是不一样了,绝对不会再是我们口中的那个死样子了,你们说对吧?

二、需要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深刻的经过经历过程,有效的提升素养

首先、就需要减少课时铺垫。平常我们讲新课时都是先复习,为学生把路铺的很平坦。这样我们上课确实变得很顺畅,效率感觉也提高了一些。但是像这样的话,全部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其实我们可以尝试开门见山,直接把任务抛给学生, 迫使学生调动他已有的知识,充分展现个性想法,采用尝试、探究、交流各种方式去构建新知,从而有效的提升能力。

其次,放大认知冲突,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呢?下面我举例说明。出现一个三角形,问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大家可能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180度。我接着问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吗?学生回答都是,如果你现在让他去量的话,他绝对不想量。

如果去量的话,可能都是迫于我们老师的威力。我现在就换一种办法,首先我画一个三角形,问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好,我将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也都是180 度吗? 学生就想,原来是一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度,那现在分成了两个三角形, 其中的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二个三角形,它们也是180 度吗? 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开始犹豫了,很多人都不敢回答。我们就要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就来量一量,来验证他们的想法。因为这个时候。

使他们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學生就很想去验证他们的想法,很想验证这个三角形内角和真的还是180 度吗?

第三,曲折推进,一波三折好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曲折的学习之中前行,每一次曲折都可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比如在交直线时,我们以前一般都会先给定义什么是直线,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是一条直线。

给了这个定义之后,让学让学生做出判断,学生往往会把一条直线。判断为不是因为他认为按照定义,直线上应该有两点,可是这个直线上没有点啊,老师一般就会说,其实直线上没有点,它也是直线。但是我们这样的强加学生一般不会接受,或者至少对于直线的概念,它还是很模糊的。睡衣如果我们这样来讲的话,在给出定义之前,让学生按照他自己心里有的想法,他自己心里的想的直线是什么样子,就来画一个画一条直线。很多学生他画出来肯定就是一条直直的线,直直的线段。我们就会问,或者学生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他没有无限延伸呀,这个时候,就让学生再画一条直线,给他产生了第二个曲折,学生就会把他的这个本子都画完,一直画到不能画为止。可是我们还是没有看出无限延伸的感觉,给他制造第三折再画。他最终就会画出像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的这一种直线。然后我们再给出定义,通过这个一波三折学生对于直线的定义概念绝对印象非常深刻,理解也会很透彻。

在双减政策下,既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只有提升课堂的效率,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达到减量不减质的效果。

猜你喜欢

作业负担内角直线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画直线
探析小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定量分析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研究正n边形内角的度数
有效识字 减轻写字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