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新生学业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研究

2023-08-11梁曼

科教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影响因素

梁曼

摘要 高校本科新生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该时期的适应状态为其大学生活打下基础。近些年越来越多本科新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适应不良,这将导致其出现学业或心理问题,给高校、家庭、社会带来压力。适应不良受学生自身学习目标、调节能力、外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可通过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使用恰当的教学与管理模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等教育策略加以改善,使其自我表现与环境需要达成新的平衡,完成适应过程,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关键时期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 本科新生;学业适应不良;影响因素;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42

学业是指学术、学问及学习的课业。适应是指个体通过调节、丰富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与外界信息变化协调一致的过程。学业适应则是指学生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业需要,努力调节、丰富和发展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学业适应不良,即学生自身认知结构与外界环境失衡或脱节,导致学生出现学业及心理问题。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在学校环境、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本科新生若在此阶段出现学业适应不良现象,会大大加剧对之后大学生活的负面影响。

1本科新生学业适应不良的表现

1.1学习兴趣方面的表现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诱因,它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一个事物上,并对事物发生的过程和结果产生愉快或紧张的心理状态。本科新生在K12的教育中多为灌输式学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身无兴趣,更多为被动学习,在进入自主性较强的高校后,外界管束放松,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心理各项机能并不成熟,自制力较弱,于是放纵自身行为,课堂上隐性逃课现象时常出现。

1.2学习成绩方面的表现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如今高校教育不仅注重学习结果,更强调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高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多由平时表现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共同组成,平时成绩考核形式多样,一般为课堂报告、出勤情况、随堂作业、阶段测验等形式,而期末考核一般为论文或开闭卷考试,日常考核分数占总体30%左右,日常表现在学业考核中占比较高。且高校注重学生德育,学生必须修够固定的德育学分才能毕业,德育学分一般通过日常参与学生活动获得,这都要经过学生的日常积累,不能突击获得。但本科新生经历学校环境、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化,这一阶段对学生自主性要求更高,而刚经历紧张高考的本科新生渴望放松,自主性不强,其过程性表现不佳,更多在期末突击备考,导致整体学习成绩不高,甚至出现挂科、重修等情况。

1.3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

本科新生学业适应不良,学习兴趣不浓的结果为学习成绩挂科,各高校对挂科数量有相应的规定和处理措施。学业适应不良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挂科、补考、重修、降级、退学,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多次考试或补考不通过,学生会怀疑自身能力,甚至产生自卑情绪,出现厌学心理,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关注并给予治疗,一旦学生自身调试失败,则会出现辍学甚至自杀现象,这将对学生本身、家长及学校都产生重大打击。

2本科新生学业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

2.1内部因素

2.1.1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于他们而言考取大学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目标,并且整个家庭以及中小学校都对孩子严格要求细致培养,为达成此目标克服困难努力奋斗。进入大学就相当于之前的目标已经实现,高等教育阶段除顺利毕业外他们不再设定其他目标,但由于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限制,其目标达成度往往大打折扣,出现学业困难甚至毕业困难现象。此外,有部分学生因高考失利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或因志愿填报、分数限制等问题被调剂到目前专业就读,他们并不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对此也缺乏兴趣。更有以就业前景为取向的学生,他们主观认为所学专业没有发展前途,最终结果与努力程度间无相关性,于是不去设定目标,没有清晰的努力方向,往往也会出现学业问题。

2.1.2自我调节能力弱

本科新生学业适应不良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还表现在心理、人际关系、校园生活、环境等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多,学生群体呈多元化、异质化特点。研究表明,来自偏远或经济落后地区、少数民族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入学后易出现学业适应不良,他们之前的生活习惯或学习经验与当前的学习生活难以衔接,自身认知结构难以与外界信息变化相顺应或将其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当中。本科新生进入大学是其首次独立生活,出现问题时其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匹配的信息,无相关经验,加之对自身情绪调节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弱,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情绪而封闭自己,畏惧社交,长时间会导致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疾病。而人际关系、校园生活、环境适应不良可使其出现心理适应不良,进而在学业成绩上有所体现,多方面加重新生适应不良。

2.2外部因素

2.2.1学校层面

中小学的教育与管理模式较为严格,这种管制教导多作用于平时,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多为外界制订,学生只需遵循,但大学的教育与管理模式自主性较强,空闲时间较多,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安排,教师多为辅助性作用,本科新生从管制严格的高三到自主性较强的大一,其前后差异较大,学生难以适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年代学生的思维特点、行为方式都与其时代背景相适应,而高校的教学与管理模式没有及时更新,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学业适应不良。同时,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业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关系与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和教学管理方式密切相關,“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投入又能显著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而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业绩评价息息相关,学生学习成就越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强,从而反作用于师生关系和谐,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加学习投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2.2家庭层面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学业适应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相对学业适应水平低,由于其生活条件良好,父母宠溺,使其抗挫折能力较弱,或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面对挑战时难以独当一面。而单亲家庭、隔代家庭及重组家庭都不利于学生学业适应水平的发展。家庭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其子女进行养育教育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国内外研究学者发现,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促进子女的学业投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有利于子女获得更优秀的成绩。学生若出现学业问题,将直接影响其未来职业发展,从而加重家庭负担,家庭教养方式通过影响子女的家庭义务感来提高其学业成绩,提升其学业适应水平。

3学业适应不良的教育策略

3.1增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使学习主体发出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都是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本科新生学业成绩低,出现学业适应不良的关键在于其学业的成就动机不足,其通常以不恰当的归因方式解释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归因方式是个体对自身行为或他人行为进行归纳解释推论的过程。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个体通常将某件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分为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外界环境、身心状况六个因素,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行为主体日后的行为以及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据研究显示,成就动机越强的人,更偏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努力,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归因于其他因素,特别是能力因素,导致缺乏自信心或为避免失败而采用自我妨碍的行为。本科新生应采用努力这一积极归因方式,促使努力的行为长时间持续以达到成功效果。同时,本科新生在设立目标时,应将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再分阶段完成小目标,要在认识的现有水平之上,设立一个略高于现有水平但能通过努力达到的目标,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不断提高自身适应水平,以达成最后的目标。

3.2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本科新生学业适应不良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可缓解新生适应不良所带来的多项心理问题,进而提高学业成绩,提升学业适应水平。对于院校、专业有疑虑的学生,要客观认识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正确看待专业发展前景的非绝对性,正确认识所学专业与个人发展的低相关性,通过设立阶段性目标,谋求过程性自我成长,增强满足感与成就感,避免消极自我暗示而产生的适应不良问题。同时,本科新生要着力于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正确认识困难的暂时性和可克服性,积极解决问题,乐观面对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迎难而上,争做时代弄潮儿。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相对更高,本科新生应主动作为,通过加入学生团体、学生组织、参与集体活动和学生工作等形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3.3使用恰当的教育与管理模式

本科新生处于高等教育过渡期,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在大一阶段也应有所过渡,在管制教育和自主教育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帮助学生实现适应期的顺利过渡。在这一阶段,高校辅导员起着重要作用,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更为密切,与高中班主任的职责和功能较为相似,学校要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基层影响力。新生适应性教育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业适应水平的举措,学校应调动各种资源在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做好适应性教育。同时,学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不同阶段学生心理机能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与管理模式,拓展课程种类,满足学生群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展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活动,帮助本科新生加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3.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许多学生对教师有依恋情绪,他们为获得老师赞赏而努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适应水平的提高。同时,“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的学业适应抱有期待,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坦诚地对待学生,将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评价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

3.5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更好适应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等同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家庭结构完整,和谐友爱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双方共同营造,双方要承担起身份赋予的职责,各在其位,各司其职,父母不缺位,老人不越位,强化家庭职责,培养健全人格。其次,父母应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给予子女一定的自主空间,充分尊重理解,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行为为孩子做好榜样,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反馈,不可采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不可专制或放任其成长。

参考文献

[1]邹小勤.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

[2]刘璐.高一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性的追踪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9.

[3]王小凤,梁琼,屈茗.中学生学业成就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师生关系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3):50-56.

[4]穆晨哲楠.学业动力不足的社会工作干预方案[J].社会与公益, 2019(5):33-36.

[5]高園园,李海洋.学业不良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3):26-28.

[6]史艳红.开展学困生群体学业指导的必要性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9):247-248.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影响因素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