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需求,为幼小顺利过渡保驾护航

2023-08-11钱健冯思思北京市朝阳区春宇幼儿园

教育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幼小课间入学

钱健 冯思思 | 北京市朝阳区春宇幼儿园

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幼小衔接普遍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脱节,没有考虑到有效衔接期的过渡教育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观念落后、理解片面,认为纯粹的知识灌输更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市朝阳区春宇幼儿园开展了关于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研究,致力于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明确目标,携手共进

幼小衔接,从来都不是幼儿园单方面推进的工作,而应该由幼儿园、小学、家庭配合完成。为此,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共同推进幼小工作顺利衔接。

把握重点。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基本素质。同时,应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小学学习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尊重规律。我们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

有了上述基本认识之后,我们将教师分为小、中、大班组,分别让各组对《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的发展目标进行转换,即各年龄段幼儿应该具体发展到什么程度。例如,“学习准备”中“学习习惯”里面的“能专注地做事,分心时能在成人提醒下调整注意力”这一项,从小班到大班,通过参加活动时坚持时间的长短,我们就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10分钟到15分钟再到更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幼儿园中,才有了不同年龄班幼儿课程安排时长的差异。这样一步步地向一年级的上课时间40分钟靠拢,幼儿才能自然地适应。

由此可见,把握年龄段是十分重要的,“能遵守”和“能自觉遵守”的区别很大。如果认识不到这些区别,我们的教育就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了。

了解困惑,解决需求

通过发放家长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幼小何时衔接以及衔接什么存在误区。一部分家长认为衔接是从大班开始,而且是知识的提前储备,比如加减运算、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等。不难看出,这两大误区既没有做到全程,又没有做到全面。为此,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

根据年龄特点,划分工作重点。我们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将四个准备划出重点培养方向。小班聚焦生活准备,目的是从幼儿入学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中大班做好铺垫。中班聚焦社会准备,中班是规则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幼儿开始发展社会性的重要阶段,因此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必备的交往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大班聚焦学习习惯,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坚持性、专注性、计划性等是幼儿入学后的必备技能,还有作息习惯、时间观念等也是这个阶段需要培养的。

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做好“最后一公里”冲刺。幼小衔接工作虽需落实到幼儿园三年的保育教育中,但大班仍是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在大班下学期尝试开展幼小衔接系列主题活动,即3月的“符号会说话”、4月的“有趣的数字”、5月的“我要上小学”、6月的“再见幼儿园”,力争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冲刺。比如,“符号会说话”活动侧重于前阅读和前书写,这对幼儿入学后的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趣的数字”活动在于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培养其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我要上小学”的目的在于萌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为上小学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及社会适应性准备。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此培养幼儿计划做事的能力、培养幼儿作息习惯和时间观念、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为幼小科学衔接做好准备。

其一,培养幼儿计划做事的能力。科学合理的计划是有序、高效做事的前提,我们在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计划、课间十分钟计划、晚间活动计划,培养幼儿计划做事的能力。

区域活动计划。每天区域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引导幼儿进行第二天的计划,目的是让幼儿知道计划制定了便要执行,这就好比大人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实现一样,而能否按照计划执行以及为目标努力,对幼儿今后有序、高效做事是十分重要的。

课间十分钟计划。通过调研小学,幼儿发现了“课间十分钟”活动。针对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刚开始幼儿的回答比较统一:第一是和小朋友玩,第二是喝水,第三是如厕,第四是做喜欢的事情。接下来,我们带领幼儿亲身体验课间十分钟,看一看自己先前的计划能否完成、是否合理。我们将作息时间调整,遵循和小学一样的标准,然后,开始体验。幼儿最大的感受是四十分钟的课很长,下课后,幼儿想先去玩,却忘记了如厕,导致下一节课中途想要小便的幼儿很多。于是,师幼共同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如何解决以及怎么调整计划。最终,幼儿的调整结果是先喝水或者如厕,然后准备下节课的书本或材料,最后有时间再和小朋友玩。

晚间活动计划。目的在于让幼儿合理规划晚上的时间和要完成的事情。上小学以后,有一些小任务需要完成,比如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预习明天要学的内容,所以我们让幼儿从现在开始就树立良好的意识,让幼儿先把重要的事情完成,再去做其他事情。

其二,培养作息习惯和时间观念。我们引导幼儿从入学前就调整好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不迟到。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们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等,让幼儿体会钟表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可逆性,从而让幼儿学会珍惜时间。

其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上小学之后,很多事情需要幼儿独立完成,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目的在于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除了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我们结合幼小衔接内容,开展了“整理小书包”“整理更衣柜”等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有序地收放物品;开展情绪管理的相关活动,从整体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幼小衔接需要做到有效衔接,而有效衔接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身心、生活、社会、学习方面缺一不可。正确的幼小衔接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情感态度的积极引导,“去小学化”是必须,但不应片面认为就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教。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认真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才能为幼儿的顺利入学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幼小课间入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