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质量公办园骨干教师培养体系
2023-08-11乔影刘冰谊杨湿营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建安新村幼儿园
乔影 刘冰谊 杨湿营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建安新村幼儿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长期以来,深圳市民办幼儿园是深圳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背景下,民办园向公办园转型、新型公办园的建设以及高标准的学前教育成了深圳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为此,深圳开展“依托模式”增加公办园数量,即一所公办总园下依托几家分园,所托的分园有两种类型,一是新建立的公办园,二是民办园转为公办园,完成了公办园“量”的累积。一方面,新型公办园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教师,总园的教师团队不断被稀释,导致整个队伍的骨干力量被打散,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幼儿园长期处于新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速度缓慢。另一方面,民办园转公办园,教育理念的不同、教学管理方式的变化等成为民办园教师进入公办园面临的第一步挑战,需要快速转变民转公教师的教育理念,让其适应公办园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性。可见,建设扩张期公办园骨干教师队伍,“质”的提升迫在眉睫。
扩张期公办园骨干教师培养现状
目前,虽然老公办园、新公办园、民转公等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现状存在差异,但也具备共性特点。有研究者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参考依据,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基于2012份有效问卷,发现深圳市不同类型园所教师队伍在教育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意识、外在支持、培训需求等维度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师资队伍学历水平不断提升,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骨干人才的培育仍需加强;二是教师对园本培训、继续教育以及远程教育培训满意度不高,反映出这些培训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三是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较少,科学思维与方法的缺失已成为教师发展的瓶颈。
首先,对骨干教师培养重视度不足。在公办幼儿园扩张期,新教师的大量涌入导致各园将教师培养重点放在新教师培育上,骨干教师不断被打散稀释,成为园所里的极少数,由此大部分园所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他们的关注,让本处于上升期的教师非常容易缺失职业价值和存在感,发展停滞。
其次,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存在问题。梳理近几年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不难发现教师培养体系普遍缺乏长期的实践方案,规划性不足、系统性不强、占用时间多,导致教师在培养过程中目标不明、动力不足、疲于应付。另外,邀请教育行业专家、学者开展的讲座式培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培训以理论知识为主,内容与教学实践相关度不高,缺乏实践指导意义,不能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
最后,民转公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由于民办园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不够重视,加上教育资源比较紧缺,对新教师很少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导致他们很难接触最新的教育理念,难以学习先进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从而造成教师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升较慢,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发展。新时期,我们不仅要做好骨干教师的引路人,还要帮助他们扣好职业的第一粒扣子、练好教学基本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构建高质量的公办园骨干教师培养路径
基于上述现状,结合国家对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我们对扩张期公办园骨干教师的培养提出“四维三段式”操作建议。
创新培训:形成“四维三段式”培训模式。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骨干教师培养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特征的范畴。以实践能力为内核的教师素养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推动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需要,爱岗敬业的实践型教师亟须转型升级成能够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即打造以“自主创新”为精神内核的研究型骨干教师队伍。
在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教师培训模式基础上,针对研究型骨干教师成长特征和专业发展需要,我们创生了“四维三段式”培训模式。“四维”指的是研究型骨干教师需具备“自主发展力、合作创新力、课程设计力、社会贡献力”四维能力目标。其中,“自主发展力”强调教师面对时代的变化应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能自主获取和处理多元信息。“合作创新力”是教师在解决教育问题时不可或缺的素质。“课程设计力”则是研究型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技能。骨干教师还应当具备探索解决问题的行动力,了解如何让内在创新思维向外在社会实践服务转化,具备足够的人际吸引力和领导力。“三段式”指的是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需要经历“理论提升—理性反思—创新实践”的发展过程,对应的是理论学习与培训、场景实践与反思、创新教学与提炼三个培训阶段,以顺利完成教师转型。
为增强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建立了“双工作坊”研修团队,分别开展“研习工作坊”和“专题工作坊”研修。“研习工作坊”可依托于名师名校开展国家、省市职后培训,也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使线上线下培训有效结合。研习内容包括幼教理论、幼儿学习发展特点等,让骨干教师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探讨中凝聚共识。“专题工作坊”主要是制定园本研修一体化体系,让骨干教师深入教学一线,结合自身需求与兴趣爱好,创新课程教学,启动创生项目活动,合作开展实地教育研究,推动课程内容革新,推进课程内涵式发展,促使更多骨干教师从“合格”走向“卓越”。
融合多元:构建骨干教师共生生态圈。
第一,构建协同机制,提供有效指导。教师的成长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要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所赖以存在的土壤,着力完善培养生态系统。一方面,搭建多元合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另一方面,锻造指导教师团队的合力。指导教师有着不同的认知背景与工作方式,要增强其协同力,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最优的培养效果。
第二,树立大培养观,打造专业共同体。个人环境、园所环境会对教师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园所文化为教师提供了意义、支持与身份认同。我们要树立教师培养观,通过引领教师团队文化、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打造开放、自由的教师成长生态环境,支持教师获得全面发展。
第三,把握差异性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教师成长的需求各有不同,特别是民转公幼儿园教师的来源、专业背景不同,他们的个性、学识、素养也不尽相同,骨干教师的培养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培养需求。我们精准分析不同类型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需求,以开放的心态提供多样化资源,进行差异化培养,比如系统开发培养课程体系并采取线上培训、结对学习、混合研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教师自主选择,在各取所需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四维三段式”模式的扩张期公办园骨干教师培养体系,整合了区域、园所等多方资源,给予了骨干教师自由的学习与成长空间,提升了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了骨干教师的培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