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
2023-08-11师树峰
师树峰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促使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促使其全面发展。由此可知,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 自主学习能力 重要性 培养方法
有道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进人21世纪,新课程理念倡导数学教学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中提高学习能力,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达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核心素养,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意思。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灵活运用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不受他人的支配,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与传统接受式学习具有相反的差异,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以及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学生要接受来自教师、父母方面的监督和管理,思想以及行为只能在限定的卷子里活动,但是对于学习过程而言,只有让学生愿意去学习、愿意去知识的海洋里进行探索,他们才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才能真正地做到“苦中作乐”。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沉重压力,可以说基本上每个高中生都怀有一个圆满的大学梦,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考上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那所大学。但是,高中生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非常多,如果仅仅依靠教师以及父母的灌输,但是却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就是遭罪。所以,在这个阶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有些学生为了逃避班主任来班级“视察”工作,就在桌子上摆放一些“正规”的书籍,而其实在这些书籍的下面却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可能摆放的是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可否认,学生需要放松,但是如果在课上也是这样的表现,那么他们的前途就很令人担忧。“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并不是个例,这就表现出这部分学生的自制力差一些,同时其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待提高。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他们学习、替他们参加高考、替他们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而这些因素都迫使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产生兴趣,要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
二、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及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当向学生阐明自主学习的意义、价值,并提供自主学习的榜样,用名人自主学习的范例引发学生仿效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启发方式,编出合理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产生自己看书解决问题的冲动。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验证他们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考虑是否周全,是否有更好的解题方法等等。当他们的想法正确时,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他们的想法错误,或行不通时,也会促使学生主动查找原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习惯,真正把数学教科书作为知识的载体,而不是仅仅当作习题集。
(2)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①指导好学生怎样预习,把预>落在实处。指导学生粗读、细读、精读、动手动脑。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全面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预习还可以搞清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产生渴望解决这些疑难的动机带着问题学习就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从而提高听课效率。②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自主学习要求:同步自主学习和超前自主学习。对于大多数同学,要求采用与教学进度相一致的同步自主学习:而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采用超前于教学进度的超前自主学习,使学法指导个性化。③预习是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在预习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并在此过程中,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差别。增大思维量。锻炼自己把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预习时要消灭课堂中可能遇到的“拦路虎”经过长期的预习训练,就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的能力。
(3)主动走进教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①先由学生走进教材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把学生要学习掌握的知识结构脉络在学生认真钻研之后提出来;再借助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比如,课堂教学中某个题若能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要求讲解,学生就有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会很自然套用教师的模式,这样,无形之中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榜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②引导学生外理好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脱离教材、脱离课堂、脱离教师的教学。相反,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应是一种更紧密地、更高层次地结合。所以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求自主学习不与课堂教学相冲突;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又注重自主学习的具体指导,如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证明问题等等,可谓一举两得。
(4)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师生交流活动。交流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他们共同进步,让他们在不断地交流中成长,取长补短,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慢慢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身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后续教学工作的调整提供有用信息,同时也可以在交流中向学生建议一些比较好的、高教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一套自主学习体系。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都可以有效的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五)、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先自主学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题,有错就该的良好习惯,作到自主学习、听课、联想相结合,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不断总结解题规律和思考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教师经常布置自主学习内容,检查自主学习效果,特别注意纠正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错误讲究方法,在督促检查中加以正确引导,才能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很好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教学成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