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进展、成就与展望

2023-08-11朱兰

改革 2023年7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

摘  要: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精雕细琢等不同阶段的努力,“一带一路”十年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共建范围逐渐扩大,规制对接日益深化;对外投资稳步增长,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设施联通不断加强,国际贸易质效双升;人文交流更加密切,民心相通显著增强。新发展阶段,面对全球政治不稳定、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加剧带来的风险挑战,建议从加强国家风险监测与防控、创新发展模式、调整战略方针、增强战略主动着手,增强发展韧性、提高发展质量、激活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3)07-0047-10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研究”(2023YZD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阶段伟大实践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研究”(21&ZD071)。

作者简介:朱兰,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从理论上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经济学领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的体现[1];从实践上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支撑“全球发展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合作平台和公共产品,也是发展中国家探索建立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中美循环模式之外建立一个新的外循环体系的重要尝试[2]。

“一带一路”倡议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已有研究分别从不同维度论证“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引力模型等,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融合程度及地位[3]、产业转移的互惠共生关系[4]、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互补竞争关系[5]。张辉、闫强明、李宁静进一步结合偏离份额方法的分析框架,论证“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的贸易合作网络的“共享效应”[6];二是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影响,包括人民币国际化[7]、民族地区贸易发展[8]、出口产品质量提升[9]、全球价值链优化[10]、企业升级[11]等;三是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带动作用,比如提高沿线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12]、推进参与国技术升级[13]以及交通投资的“发展效應”[14]。上述研究为继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第二个十年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这要求 “一带一路”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发展模式从1.0版升级到2.0版,在新起点上持续推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因此,有必要系统回顾“一带一路”十年建设历程,分析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政策演进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系统谋划,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十年建设之路从启动宣传、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精雕细琢,不同阶段战略布局和政策重心有所不同。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布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为凝聚广泛合作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由点及面,稳步推进,将理念化为行动。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5年,习近平在国内外场合多次发表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讲话,阐述“一带一路”定位与愿景,明确“一带一路”理念与方向。2015 年 3 月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阐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原则是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和互利共赢,主要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下简称“五通”)。“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方向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2016年3月被纳入联合国安理会第2274号决议。经过2013—2015年的夯基垒台,“一带一路”倡议取得重要早期成果。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其中,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得到落实[15]。

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立柱架梁、落地生根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健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畅通“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共创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以“互联互通”为核心,高层引领统筹推动包括基础设施、资金、信息、人才、贸易、政策等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国家各部门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如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化部印发《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原保监会出台《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邮政局发布《国家邮政局关于推进邮政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从不同方面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紧密跟随,北京、上海、浙江、河南、重庆、宁夏、海南等相继发布“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经过5年紧锣密鼓、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成总体布局,形成“中央引领、部委政策配套、地方规划跟进”的“三位一体”模式。

(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政策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下一阶段“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重点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重点努力方向:一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二是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三是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16]。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可操作、更可持续的系列行动方案和机制架构。

一是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动力。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启动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截至2021年,中国已和84个共建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支持联合研究项目1 118项,累计投入29.9亿元,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3家联合实验室。2022年6月,《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发布,旨在构建“一区、两核、多园、众点”的国际科技合作空间布局。2022年11月,商务部等八部门决定增设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唐山曹妃甸区在内的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二是协调发展。区域协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川渝两地政府发布《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2021年5月,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等國家与中国西部地区12省(区、市)、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联合发布“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重庆)倡议”,强调加强多方面国际合作,推动中国西部加快走向开放前沿。2021年8月,《“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发布,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2023年5月,重庆市发布《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

三是绿色发展。绿色低碳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要求。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就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际合作明确指出,要促进“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积极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中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要素助力国内能源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四是开放发展。对外开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应有之义。2022年12月,中国、美国、欧盟等世贸组织主要谈判参加方正式启动《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件》,要求世贸组织成员提高服务业监管政策透明度,简化许可审批程序,从而减少企业跨境贸易成本。2023年2月,商务部联合中央编办、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印发《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将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集边境贸易、加工制造、生产服务、物流采购于一体的高水平沿边开放平台,成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2023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81份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国、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居民赴某国家(地区)投资税收指南》,向纳税人对外投资提供税收参考。

五是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2021年12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的公告》,给予阿富汗等10国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2023年4月12日,《共建“一带一路”全民早期预警北京宣言》在北京通过,推动各方建立全覆盖的预警系统,实现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预期结果,提高整个社会的抗灾能力,在气象领域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成效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逐渐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共建国家数目不断增加,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政策沟通更有力、设施联通更高效、贸易更畅通、资金更融通、民心更相通。

(一)共建范围逐渐扩大,规制对接日益深化

“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数目显著增加,广泛凝聚国际共识。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先导与重要保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截至2023年2月,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相较于“十三五”时期的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数目新增13个、国际组织新增1个。着力打造共商国际化载体,搭建国际经贸交流公共平台。2017年和2019年,中国先后成功主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8—2022年,中国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其中,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吸引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相较于第四届50多个国家,参与国家数目增加了近3倍。另外,参加第五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80家,回头率近90%,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3个RECP成员国企业参展,累计意向成交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

发展规划对接日益深化,中国“软实力”逐渐增强。从规则对接领域来看,规则对接逐渐从基础设施、融资、农业拓展至数字信息、自贸区建设、服务业等。2021年,中国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参与制定高标准数字经贸规则。2022年,中国与相关国家签署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达到了31个,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空间更为宽广。从规则对接主体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被201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2274号决议载入,同时也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非盟《2063年议程》、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区域发展规划或合作倡议有效对接,形成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政策合力。

(二)对外投资稳步增长,工程建设质量提升

在对外投资方面,双向投资额度扩大。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 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2015—2021年,中国企业年均在55~6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十三五”时期,企业对外投资金额在150亿美元左右。“十四五”时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大幅上升,2021年和2022年超过200亿美元,分别为203亿美元和209.7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地。合作园区蓬勃发展,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 979亿元,为当地创造了42.12万个就业岗位。另外,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为海外发展项目提供了大量融资。根据中国海外发展融资数据库记录,2008—2021年中国共向100个国家提供1 099笔海外发展融资承诺,总额为4 980亿美元,占近年来世界银行主权贷款的83%。中国提供的海外发展融资贷款几乎遍及各大洲,主要集中于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17]。

在工程建设方面,项目质量有所提升。2013—2022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 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50%。“十三五”时期,中国企业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份数年均超过7 000份,新签合同额占比最高达到59.5%,但是实际完成额占比低于新签合同额占比。“十四五”时期,工程建设项目更加注重投入效益,新签合同额占比虽有下降,但是实际完成额占比反而上升。2021年,中国与31个合作伙伴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并率先宣布出资15亿元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亮点频现。世界银行研究报告顯示,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三)设施联通不断加强,国际贸易质效双升

基础设施方面,“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框架初步形成。中泰铁路、雅万高铁、中巴经济走廊等标志性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中老铁路、匈塞铁路和蒙内铁路等开通运营。中欧班列覆盖地区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10月底,中欧班列共铺画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4个城市。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发布的《新通道 新格局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17—2022》,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5年来,沿线省区市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攀升,由2017年的589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 077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由50余种发展到640余种。2022年,中欧班列开行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货物75.6万标箱,同比增长18.5%。航空方面,2022年民航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阐明了“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国际民航运输航线网络不断拓展,截至2021年末,中国与100个国家签订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其中54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货运通航,与东盟、欧盟签订区域性航空运输协定。

国际贸易方面,质量效益双向提升。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达32.9%,较2021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较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时提升了7.9个百分点。跨境电商成为“一带一路”贸易增长新引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中国已与22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合作机制,跨境电商贸易已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和地区。另外,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区网络建设加快,自2018年1月1日中国与沿线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中国—格鲁吉亚自由贸易协定(FTA)正式实施之后,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累计与13个共建国家签署7个自贸协定,与32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正式生效,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四)人文交流更加密切,民心相通显著增强

交流领域更加广泛,沟通模式更加多元化。健康领域,加快建设健康丝绸之路。2021年,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主楼顺利封顶,同31个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建立了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专项应急基金,用于支持成员国的紧急公共卫生资金需求,惠及越南、格鲁吉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19个国家,应急基金由初始额度的100亿美元追加至130亿美元[18]。文化交流领域,积极推进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签证免签工作,提高签证便利化水平。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已同58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定[19]。实施“丝路一家亲”行动,开通文化班列,以非遗作品为纽带,促进双方文化交流,传播思路文明。深化旅游合作,合作举办旅游年活动,创办“丝绸之路”旅游市场推广联盟等合作机制。

民生项目精准推进,政策效果更加显著。大批“小而美”的项目得以实施,2015年提出的“万村通”项目,截至2022年12月已在非洲21个国家顺利完成建设工作,为非洲9 512个村落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直接受益家庭超过19万户,为近千万民众打开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通过“小项目”带来“大收益”,比如中国与菲律宾“香蕉扶贫”、中国与阿富汗“馕课”,以当地特色食物为媒介,不仅传播了知识和技术、管理模式等,而且提供了广大的国内市场,促进了当地农副产品走出国门,带动农民脱贫。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合作开设“鲁班工坊”“孔子学院”等,提高当地人力资本水平。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奖学金等,推进教育领域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共建国家开展民生合作项目300多个,推动中外社会组织建立600对合作伙伴关系,增进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 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并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9.7%、全球贸易增长1.7%~6.2%、全球收入增加0.7%~2.9%。

三、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中美关系向战略竞争转变、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竞争加剧,能源危机、粮食安全、金融风险、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外部风险叠加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共建“一带一路”面临“黑天鹅”“灰犀牛”挑战。

(一)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加,共建“一带一路”安全形势严峻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力量的影响下,全球和国家层面的分化状况正在加剧,“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一是地缘政治冲突。“一带一路”所经的中亚、中东和东南亚等传统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战略资源,是世界主要国家开展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地区,容易受到内外势力的扰乱与干涉。民粹主义抬头、恐怖袭击、地缘政治冲突等多方因素,恶化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安全形势,导致贸易合作受损。有研究表明,恐怖袭击显著降低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和进口[20]。二是政权更迭。政治选举、政权变动带来的战略方针、对华态度调整等,都会影响“一带一路”发展前景。据了解,2023年,“一带一路”共建国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将要举行全国性的政府或议会选举,比如亚洲的土耳其、巴基斯坦、泰国、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国;欧洲的捷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芬兰、希腊、卢森堡、黑山、波兰、瑞士;非洲的尼日利亚、布基纳法索、塞拉利昂、津巴布韦、加蓬、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安提瓜和巴布达、古巴和新西兰。三是国家风险高企。国家风险是指东道国特定的国家层面事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引致国际经济活动偏离预期结果造成的损失和可能性[21]。根据2020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国家风险水平和主权信用风险水平的评估,共有61个国家风险水平较高,93个国家风险水平中等,38个国家风险水平较低;32个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水平较高,83个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水平为中等,60个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水平较低,17个国家出现风险事件[21]。

(二)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共建“一带一路”经济风险高企

2023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受通胀高企、利率上升、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急剧放缓,甚至到接近衰退的程度。全球经济复苏困难重重,“一带一路”经济金融风险凸显。一是债务危机。目前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51个国家,涉及中亚、东南亚、南亚以及欧洲、非洲等地区,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中低收入国家占比接近半数。这些国家自身债务负担较重,叠加经济衰退、新冠疫情暴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通胀带来的财政压力加大,部分国家可能面临债务危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191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不包括中国)外债占GNI比值均值从2010年的25.6%上升至2020年的40.5%,其中低收入经济体2021年高达52.5%。2022年参与G20缓债协议的48个经济体也大多是非洲国家,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2]。二是供应链风险。随着全球化趋势逆转、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双边国际投资协定缔结数目锐减,限制外资流入的规定大幅度上升,发达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意愿大幅度下降,各主要经济体贸易在 GDP 中的占比下降[23]。在全球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向近岸化、多元化、区域化的方向演变[24]。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高端技术封锁、投资规则、环境标准、食品安全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增加了企业对外投资难度和破产风险。三是营商环境恶化。一方面,西方国家持续发动舆论攻击,从早期的透明度不足、环保问题、债务问题等,进一步延伸到人权、腐败等,给“一带一路”贴上负面标签,破坏政治信任,恶化东道国投资环境,阻碍项目进行。另一方面,大国之间政治博弈也对市场经济运行造成扰动,大國之间金融制裁、强制收购、突然终止协议、技术封锁等,打击了全球营商环境和商业信心。

(三)全球竞争格局转变,共建“一带一路”大国战略博弈加剧

随着中美结构性矛盾变化、中美关系转向战略竞争为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台系列对冲措施,势必将对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造成冲击。为遏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美国先后提出“繁荣非洲倡议”“蓝点网络计划”“美洲增长倡议”“美国中亚战略”“经济繁荣网络计划”。美国联合欧洲、日本等国联合发起“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倡议,并在2022年峰会上推出“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简称“PGII”)计划,这些计划被视为西方国家集体制衡或者替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方案[25]。日本是美国的战略盟友,积极参与美西方主导的“印太战略”下的各项基础设施合作计划,并在2021年6月推出《基础设施海外推进战略2025(改订版)》,加大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印度作为近年来美西方主导“印太战略”的积极响应者和参与者,先后提出“季风计划”“亚非增长走廊”“印度—太平洋倡议”等。欧盟提出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欧盟—日本互联互通计划、欧盟—印度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协议等全球基建计划,以“全球门户”整合欧盟机构和各成员国各类资源,助力全球基建投资计划。

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有效支撑了多边主义的发展,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如果全球经济分化成两个贸易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估计,国际分工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溢出效应降低将导致全球GDP减少5%。面对诸多风险与挑战,中国应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一带一路”努力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一)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国家风险监测与防控,增强“一带一路”发展韧性

统筹发展与安全,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国家政治经济风险监测与防控。归纳总结海外重大项目风险管理经验,主动建立“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监督和评估体系。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预警、定期评估。深化全球风险研究与管理工作,把握世界政治经济演变大势,加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支点国家的国家风险研究,准确识别和测度国家风险来源、类型和影响,提前做好风险预警与应对。二是完善“一带一路”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债务可持续性保障机制,落实好《“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提高投融资决策科学性,提升债务管理能力[26]。严格重大合作项目建设标准,将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目标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工具,更好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与共建国共同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探索建立包括涉外法律、投资机制、融资模式、环保规定等服务支撑体系,有效维护境外投资经营合法权益。落实风险防控制度,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

(二)积极适应新形势,创新“一带一路”发展模式,提高“一带一路”发展质量

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丝绸之路建设。深入推进“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培育“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在绿色技术、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开展联合研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合作,鼓励科技人才跨境交流和合作。二是以数智为手段,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加快与沿线各国开展数据安全、数字经济政策对接,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高速宽带网络。充分发挥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商经济、电子支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优势,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信息丝绸之路建设。三是以绿色为底色,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一带一路”共建国之间的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标准、绿色技术等重点领域合作,统筹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27]。积极推动建立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机制,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海洋和森林资源保护等领域双多边务实合作,提升共建国可持续发展能力[28]。

(三)总结十年经验,调整“一带一路”发展方针,激活“一带一路”发展活力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优化“一带一路”共建模式,将经济活动方针从“大写意”转为“小而美”,提高“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活力。就项目建设而言,要重视小型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科技、教育、医疗等项目,兼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尽可能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资源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将工作做实做细,加强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和后期保障工作,确保项目参与各方充分交流,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保障后期项目高质量推进。就合作模式而言,坚持分类施策方法,弄清共建国家的基本国情,制定差异化的项目合作内容、方式、规则。推动多元化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降低政府投资压力,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就项目导向而言,在项目建设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当地群众需求和利益,增强人民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在解决争议时,采取当地政府最为支持、当地群众最能接受、协调成本最低的纠纷解决方式。以项目中劳资纠纷为例,应把握清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主导”“法律协助”“集体谈判”“三方协调”“多元混合”等不同类型劳动关系协调模式[29],分类施策,有效应对。

(四)加强对外战略主动,借助多边平台和合作機制,优化“一带一路”发展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治理困境更加凸显、中美关系转向战略竞争为主的背景下,拓展“一带一路”发展空间,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要加强舆论应对。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加快推动话语体系与话语能力建设,回击西方舆论的污名化宣传,坚决驳斥对“一带一路”的刻意歪曲和政治压制,要深刻揭露某些智库唱衰与抹黑“一带一路”的图谋。打造“一带一路”合作样板工程,生动展示共建“一带一路”成果,讲好新时代“丝路故事”,增强中国与共建国的政治互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要加强理论研究。加大“一带一路”研究力度,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等,避免出现对“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到位、研究不深入、假研究、虚研究、追热潮等现象。注重学术研究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基于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挖掘探索,提出有理论支撑、有现实意义的新理论、新思路、新对策。三要寻求合作空间。坚持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借助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以及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探索与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灵桂,杨美姣.发展经济学视阈下的“一带一路”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22(1):5-18.

[2]罗知,王新雅,向婷,等.基于文本分析视角的“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模式研究[J].经济学报,2022(4):144-166.

[3]姚星,蒲岳,吴钢,等.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融合程度及地位:行业比较、地区差异及关联因素[J].经济研究,2019(9):172-186.

[4]刘友金,周健,曾小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互惠共生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23(2):55-73.

[5]李敬,陈旎,万广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竞争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基于网络分析方法[J].管理世界,2017(4):10-19.

[6]张辉,闫强明,李宁静.“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贸易的共享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2023(5):4-22.

[7]宋科,侯津柠,夏乐,等.“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来自人民币真实交易数据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2(9):49-67.

[8]蔡宏波,遆慧颖,雷聪.“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推动民族地区贸易发展?——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管理世界,2021(10):73-85.

[9]卢盛峰,董如玉,叶初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高质量出口吗——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1(3):80-98.

[10]    戴翔,宋婕.“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价值链优化效应——基于沿线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1(6):99-117.

[11]    王桂军,卢潇潇.“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9(3):43-61.

[12]    李保霞,张辉,王桂军.“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效应:沿线国家出口产品质量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22(8):103-117.

[13]    姜峰,蓝庆新,张辉.中国出口推动“一带一路”技术升级:基于88个参与国的研究[J].世界经济,2021(12):3-27.

[14]    金刚,沈坤荣.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投资效应:发展效应还是债务陷阱[J].中国工业经济,2019(9):79-97.

[15]    刘结一.“一带一路”倡议为何会载入联大决议[N].人民日报,2016-12-08.

[16]    胡必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系统论述[J].学习与探索,2020(10):102-119.

[17]    GLOBAL DEVELOPMENT POLICY CENTER. "Small is beautiful":A new era in China's overseas development finance?[R/OL].(2023-01-19)[2023-05-18].https://www.bu.edu/gdp/files/2023/01/codf-8.png.

[18]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R/OL].(2022-10-09)[2023-05-09].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09/content_5716806.htm.

[19]    吕越,马明会,李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大成就与经验[J].管理世界,2022(10):44-55.

[20]    李兵,颜晓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新比较优势——公共安全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8(1):183-197.

[21]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20):51个重点国家风险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

[22]    WORLD BANK. International debt report 2022: Updated international debt statistics[R/OL].http://hdl.handle.net/10986/38045,

2022.

[23]    高柏,朱兰.从“世界工厂”到工业互联网强国:打造智能制造时代的竞争优势[J].改革,2020(6):30-43.

[24]    朱晓乐,黄汉权.全球供应链的演变及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J].改革,2021(4):60-67.

[25]    邹磊.美欧全球基建计划协调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与中国应对[J].国际经济评论,2023(2):85-108.

[26]    颜少君.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与中国抉择[J].开放导报,2023(1):15-27.

[27]    朱兰.完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促进绿色产品、绿色消费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J].农村金融研究,2022(10):52-58.

[28]    朱兰,郭熙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J].改革,2022(6):106-115.

[29]    韩喜平,张嘉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关系协调分类研究[J].管理世界,2019(4):70-76.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Process,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

ZHU Lan

Abstract: 2023 marks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proposal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uided by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obt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rough efforts at different stages such as laying foundations, erecting pillars, and fine-tuning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The cooperative team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been expanded, and regulations has been gradually synchronizing with the world.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keeps growing, and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has been improved. The connectivity of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built up, and the efficienc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been improved.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other countries have deepened, and people-to-people bond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aces many risk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global political instability, weak economic recovery, and intensified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national risk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innovate the development mode, adjust strategic policies, and take strategic initiatives, in order to raise development resilience, improve development quality, activate development vitality, and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pening economy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