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装到人民装的款式演变

2023-08-10郭明昊张倩刘卫

丝绸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山装人民性

郭明昊 张倩 刘卫

摘要:中山装与人民装是近现代中国最具时代风范的服装,但是关于两者的款式界定、历史渊源在学术界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仍缺乏具体考证研究。本文梳理1912—1959年的裁剪技术文献,以中山装及人民装款式图示和文字描述为主要依据,结合同期历史文献,探析中山装与人民装的款式渊源。研究发现:民国中山装款式有三期样式,从制服化转向民用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山装演變成为人民装,款式向大众化演变,并呈现“一板多款”,体现人民装的“人民性”的内涵。

关键词:中山装;人民装;列宁装;学生装;裁剪文献;款式演变;人民性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003(2023)070143

作者简介:

郭明昊(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创新。通信作者:刘卫,教授,1105725606@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流行的人民装与中山装在款型上存在着相似的特点,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人民装款式界定模糊,中山装与人民装的款式渊源存在不同的说法。袁仄[1]在《中山服初考》中,关于中山装形制的演化部分,提到“有人认为两者(人民装与中山装)有款式上的区别;有人则把中山装、青年装、学生装等都归到人民装范畴里;也有人认为中山装就是人民装,两者的区别仅在于用料和做工”;田君[2]的《列宁装、人民装》介绍人民装为“中山装的一种变体”,卞向阳[3]认为中山装与人民装的款式界定和关系还有存疑。本文从裁剪技术文献入手,梳理1912—1959年的裁剪文献,考证人民装在款式结构上与中山装的关系,并探究从中山装到人民装款式演变的特点及内涵。

1《西服裁法讲义》与中山装款式的三期发展

裁剪技术文献作为服装样式裁制的一手资料,记载服装款式图样及裁剪细节,并留存款式描述及相应名称等重要历史信息,是研究服装款式最重要的历史凭证。由于民国时局动荡,战争频繁,裁剪技术文献多散佚殆尽,存世稀少,在多方收集到的9本民国时期的裁剪文献中,记录“中山装”内容的仅有2本,均为学校缝纫教材。一本为1936年何元编写的初中缝纫教材《裁缝大要》,其从服装工艺制作的角度,对中山装进行了介绍;另一本为1947年由湖南湘潭联立第一女职发行的缝纫教材《西服裁法讲义》。湘潭联立第一女职在缝纫染织学科的教学成果斐然,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双手万能”荣誉[4],该校《西服裁法讲义》是选注者于前人撰写的讲义基础上,“加以删订并参考各种教本的长益以新法而成”[5];详细记录了中山装的源流、裁绘方法和三期款式演变,为研究中山装的款式变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历史资料。《西服裁法讲义》关于中山装的具体款式描述如表1所示。

《西服裁法讲义》文献记录显示,三期中山装整体廓形稳定,保持典型的收省、分割制版的合体造型;其共同的造型要素为单排门襟、立翻领、四兜样式(图1)。中山装的三期不同主要体现在门襟纽扣数量、口袋、后幅的结构变化:首先,门襟纽扣数量从初期七粒变为第二期五粒;其次,胸前小袋下摆在第二期由方形变为圆形,裥带在第三期取消;最后,后片也由初期的三节构成逐渐变为整幅,中山装由四开身发展为三开身。

《西服裁法讲义》提到,孙中山先生访苏归国后,改用苏联军服作为革命军制服,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党员代表大会之决议,通令全国军民,一律同着此种服装,以示军民合作之意,并定名为中山装”[5]。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8月江苏省政府民政厅发布《警察服制条例》,规定各级警察礼服、制服为中山装。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陆军军常服军礼服条例》,前身正面图示与《西服裁法讲义》所示中山装第二期样式一致,背面采纳民众设计[6]的无背缝造型[7],说明这一时期无背缝式中山装已在军民中运用;至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新修订的《陆军服制条例》,军常服样式为中山装式[8],与《西服裁法讲义》图示中山装第三期一致。综上,可以认为《西服裁法讲义》初期军服式中山装对应的时间段为20世纪20年代初;第二期中山装对应的时间段为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若干年;第三期中山装对应的时间段约为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

通过三期中山装的款式比对研究,可以发现中山装款式演变呈现结构的简化和本土化特征。初期中山装受西式军服直接影响[5],保留门襟七粒扣、褶裥口袋和多褶后片的造型。第二期中山装改为门襟五粒扣,节约且穿脱方便,更适应战时生产、生活和日常民用;第三期中山装,因四个口袋已能够满足日常的收纳功用,上兜褶裥结构简化、减少;胸前口袋造型变得圆润,与腰前大袋呼应呈“上圆下方”的传统美学造型;后中缝消失,后片化繁为整,更符合中国人的穿衣审美和朴素的制衣观念。至此,中山装的款式从制服化向民用化发展。

2人民装的款式传承与分类

1949年上海地区民间创制出人民装[9],关于人民装与中山装的渊源和具体式样众说纷纭。通过对1949—1959年的30册裁剪技术文献的样本研究分析,可以证实人民装与中山装的承续关系,并梳理出人民装的款式分类。

在30本裁剪技术文献中,含有“中山装(中山服)”内容的有25本,含有“人民装(人民服)”内容的有14本,说明中山装、人民装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常见的服装款式。在14本人民装相关裁剪技术文献中,有13本文献同时记录中山装的款式,中山装与人民装常为并列类目。比对14本裁剪文献中人民装的款式,发现人民装为中山装款式的有4本,为其他款式的有11本(有一本裁剪文献既有称中山装为人民装的,也有人民装单独款式的),说明当时有将中山装称为人民装的。梳理11本“非中山装”款式的文献,发现文献中人民装造型均以中山装为基形(下文详细介绍),综合列宁装、学生装的款式结构元素,通过领子、口袋等元素的变化,发展出多样款式的人民装。其中,1952年上海景华裁剪逢绣学校校长王圭璋在《男装典范》中,提到“人民装”

具体的款式为“单排钮,加腰带或无腰带均可,前后身同中山装一样,领是香港衫领,袋同列宁装”,同时书中也提出“人民装部”的概念:“人民装是列宁装、人民装、中山装、学生装等总称。”[10]由此表明,无论是“人民装”还是“人民装部”,都与中山装具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确定,人民装是由中山装演变而来。

依据人民装款式的类型特点,可以将人民装分为“中山装式人民装”和“综合式人民装”两类。

2.1中山装式人民装

由表2可见,4本裁剪文献中人民装的款式造型为立翻领,单排五粒纽扣,胸前腰旁各两只贴袋,后背无破缝(图2),这与《西服裁法讲义》中第三期的中山装款式相同,说明中山装的式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得到继承。其中《男装

典范》对中山装与人民装的关系做了进一步解释,指出“中山装有呢制及布制两种……布制的为人民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们的衣服主要依靠家庭自做[11],由于面料多用棉布,群众缝纫技术水平参差,中山装起水影、归、拔等工艺[12]常常被忽略;早期辅料有限,人民装基本不用衬里,口袋的纽扣有省略,使中山装式人民装有别于中山装挺拔合体的款式效果,呈现出简便、宽松的造型风格。

2.2综合式人民装

通过梳理综合式人民装的文献资料,发现此类人民装以中山装为基型,领子、口袋等结构元素变化丰富。按照“领”“袖”为服装款式的重要造型因素,可以将综合式人民裝款式划分为立翻领式人民装、翻领式人民装。在11本综合式裁剪文献中,立翻领式人民装裁剪技术文献有3本,翻领式人民装裁剪技术文献有8本。

2.2.1立翻领式人民装

由表3可见,3本裁剪文献中立翻领式人民装的款式典型造型为立翻领,单排门襟,必要的兼具功能和审美的兜袋设计。具体来看,立翻领式人民装在保留中山装版型的基础上,结合了学生装或西装典型的三兜形元素。首先,立翻领严谨且有造型层次,单排门襟中正挺拔,除明门襟外,还有暗门襟设计;其次,三兜形设计节省了面料的使用,在造型设计上,袋盖式挖袋作为西装典型元素,使人民装更加正式;最后,后片有整幅式和分片式设计,后背中缝的设计使人民装合体(图3)。因此可以认为,立翻领式人民装在中山装基型上,保留了立翻领、单排门襟的典型元素,进行了款式发展,整体造型可合体也可宽松,样式灵活变化。

2.2.2翻领式人民装

翻领式人民装款式设计是保持中山装廓形不变,加入列宁装的标志性元素——小翻领、斜插袋,形成具有列宁装风格的人民装。由表4可见,8本裁剪文献中人民装的款式造型为小翻领,单排五粒纽扣,有明暗两种款式的门襟,前片三个口袋,胸前一只小挖袋,腰旁两只斜插袋,后片可以整幅也可以破缝。首先,单排门襟结构简单、省料;暗门襟式样含而不露,给人整洁端庄稳重之感,丰富了人民装的门襟款式。其次,翻领开合有度,斜插兜收纳方便,便于日常生活(图4)。

2.3中山装到人民装款式演变的特点

根据裁剪技术文献,可以确定无论中山装式人民装还是综合式人民装,都以中山装为基型,中山装到人民装的款式演变,最显著的特点是款式向大众化和多样化演变。

首先,如果说中山装的三期变化是制服向常服演变,带来款式元素的简化,那么人民装便是对中山装款式设计民用化的进一步发展。人民装采用“元素互借设计法”[13],将中山装与列宁装、学生装的款式元素结合,在重组中改变了人民装领子、口袋的造型,通过简化造型,节俭用布,降低工艺难度,使人民装更适应生产普及,更符合广大工农日常生活,成为大众化服装。

其次,款式的多样化体现在人民装“一板多款”[13]的款式设计。中山装造型元素相对稳定,一直保持立翻领、四兜的“一板一款”样式。当中山装发展为人民装后,人民装在中山装“一款”廓形基础上,演变出小翻领、三兜式(斜插兜、挖袋)等多元素的系列变化“多款”。通过对既定元素的规律性细节设计,丰富了人民装的款式,提供给人民群众更多衣着选择(图5)。

3中山装到人民装演变的“人民性”体现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标示,“‘人民’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14],其内核主要指广大劳动人民。“人民性”就是人民的属性,是表达人民生活、情感、价值、意愿的程度[15]。从中山装到人民装的款式演变,可以窥视近现代中国服装历史发展的人民性进程。

民国时期,受“西服东渐”影响,以西服为首的西式短装,因其利便、适于劳作,逐渐成为人们的时髦装束。但是,西服制作依赖进口毛呢面料,大量推广不利于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因此,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致力于设计“博采西制,加以改良”的服装,并且期望可以开设缝纫厂制作,以供给人民穿用。中山装便是在孙中山服装设计理念影响下,采用西式裁剪技艺创制出的现代中式短装,其设计初衷是服务于人民大众[16]。然而,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民穷财匮,中山装最终并没有成为“民享”之服。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工农无产阶级勤俭节约的意识蔚然成风。为了破旧立新、迎接新生活,以上海地区为首的服装从业者开始转变经营思路,“产品趋向大众化”[17]。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困难,在物资匮乏的背景下,基本衣着民生的服装设计必然受到面料、技术、功用等因素的制约。资料记录,1949年中国人均棉布分得量仅有3.49m,在政府鼓励种棉、恢复纺织生产和有计划地调控下,至1952年时中国棉布人均分得量增加到6.66m[18]。虽然人均棉布分得量增加迅速,但是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人们生产生活急需经济耐用的服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军人穿着的中山装、列宁装等制服的构成元素,经过革命、生产实践的积淀已十分完备。由于此类制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它们经典的造型语言在转向民用服装的设计时被保留下来。因此,在中山装廓形的基础上,采用“元素互借设计法”重构款式的构成元素,简化服装工艺,节俭用料;在保留制服功用的基础上,使中山装生活化,从而创制适合人民大众日常着装的人民装。最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山装真正演变成为惠及人民的“完美之衣服”[16]。

从中山装到人民装的款式演变,体现出从制服到民用常服的发展,人民装的款式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又符合人民生活的审美表达,彰显了服装的人民性。

4结语

通过对1912—1959年的裁剪文献梳理研究,首先,可以认为民国时期中山装整体廓形稳定,为单排门襟、立翻领、四兜样式的经典样式;中山装款式的三期演变在服装造型元素上趋向简化和本土化,体现由制服向民用转化。其次,证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出现的人民装由中山装演变而来,人民装以中山装为基型,并结合列宁装、学生装的造型元素;通过结构重组、节俭设计,中山装演变成款式丰富、适合人民生产生活的大众化人民装。最后,中山装到人民装的款式演变,体现从统一制服到多样民用常服的转变,其设计的大众化体现了服装人民性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袁仄.中山服初考[J].装饰,2007(6):52-55.

YUANZe.ApreliminaryexaminationofSunYatSen’suniform[J].ZHUANGSHI,2007(6):52-55.

[2]田君.列宁装、人民装[J].装饰,2008(2):46.

TIANJun.LeninsuitandRenminsuit[J].ZHUANGSHI,2008(2):46.

[3]卞向阳.中国近现代海派服装史[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

BIANXiangyang.HistoryofModernShanghaiStyleCostumeinChina[M].Shanghai:DonghuaUniversityPress,2014.

[4]湘潭市教育志編纂委员会.湘潭市教育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XiangtanEducationChronicleCompilationCommittee.XiangtanEducationRecord[M].Beijing:ChinaLiteratureandHistoryPress,1991.

[5]胡遐龄,沈碧纯.西服裁法讲义[M].湘潭:湘潭联立第一女职,1947.

HUXialing,SHENBichun.HandoutonTailoring[M].Xiangtan:XiangtanUnitedNo.1Women’sVocationalSchool,1947.

[6]朱博伟,刘瑞璞.中山装的起源与大众化[J].装饰,2020(3):43-48.

ZHUBowei,LIURuipu.TheoriginandpopularizationofZhongshanSuit[J].ZHUANGSHI,2020(3):43-48.

[7]国民政府.陆军军常服军礼服条例[Z].南京:国民政府公报,1929.

NationalGovernment.Regulationsonarmyuniform[Z].Nanjing:NationalGovernmentGazette,1929.

[8]陆军服制条例[Z].杭州:浙江省政府公报,1936.

Regulationsonarmyuniformsystem[Z].Hangzhou:ZhejiangProvincialGovernmentGazette,1936.

[9]刘卫,郭明昊.新中国初期人民装形制考析[J].艺术设计研究,2022(2):35-42.

LIUWei,GUOMinghao.Astudyofthepeople’sclothingformintheearlystage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J].Art&DesignResearch,2022(2):35-42.

[10]王圭璋.男装典范:第3集[M].北京:人生出版社,1953.

WANGGuizhang.Men’sModel:Episode3[M].Beijing:LifePublishingHouse,1953.

[11]商业部纺织品局.新中国的纺织品商品1949—1985[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TheTextileBureauoftheMinistryofCommerce.TextileGoodsofNewChina1949-1985[M].Beijing:ChinaCommercialPublishingHouse,1989.

[12]杨春鹏.中山装制作技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YANGChunpeng.ZhongshanSuitMakingTechnique[M].Beijing:ChinaLightIndustryPress,2017.

[13]刘瑞璞,常卫民.TPO品牌男装设计与制板[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LIURuipu,CHANGWeimin.TPOBrandMen’sWearDesignandPlateMaking[M].Beijing:ChemicalIndustryPress,2015.

[1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MAOZedong.Oncorrectlyhandlingwithcontradictionsamongthepeople[M]//CollectedWorksofMaoZedong(Vol.7).Beijing:People’sPublishingHouse,1999.

[15]朱鸿召.论延安文艺的人民性审美特征[J].上海文化,2022(6):12-23.

ZHUHongzhao.Ontheaestheticcharacteristicsofthepeople’saffinityoftheliterature&artsofYan’an[J].ShanghaiCulture,2022(6):12-23.

[16]孙中山.三民主义[M].长沙:岳麓书社,2000.

SUNZhongshan.TheThreePeople’sPrinciples[M].Changsha:YueluPublishingHouse,2000.

[17]自力更生,另辟新路,各业厂家团结斗争[N].新闻日报,1949-08-10(001).

Selfreliance,anewroad,andthesolidarityofmanufacturersinallindustries[N].NewsDaily,1949-08-10(001).

[18]吴鹤松,陈义方,张国和,等.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WUHesong,CHENYifang,ZHANGGuohe,etal.ResearchontheDevelopmentHistoryofChina’sTextileIndustry(1880-2016)[M].Beijing:ChinaTextile&ApparelPress,2018.

猜你喜欢

中山装人民性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人民性及其新时代意义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中山装起源图考
谈谈中山装的前世今生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深刻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辩证法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