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服装系束方式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3-08-10宋婧帖雨萌周洪雷

丝绸 2023年7期
关键词:玉带服装设计服装

宋婧 帖雨萌 周洪雷

摘要: 中国明代服装的系束穿着方式是展现当时服饰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明代时期的服装系束结构形式丰富,融汇了先前时期系束方式的特点并发展出时代特色,不仅体现着明代时期的衣襟开合方式,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穿衣习俗与礼制规则。将明代服装系束方式的分类结合现代服装设计进行设计实践,使中国特色服饰元素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服装,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开拓了服装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阅读整理文献资料,分析服装设计实例并进行设计实践,结合中国明代服装的发展历史对系束方式及部件进行分类,就系束部件位置分布、尺寸规格及组合形式等作出规律总结,并对其在现有服装设计实例中的应用方法和设计中的位置、尺寸、材料及形态等具体应用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为中国明代系束方式在未来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中国明代;服装;服装设计;系束方式;玉带

中图分类号: TS941.72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03(2023)07-0100

作者简介:

宋婧(1979),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服装设计理论与应用的研究。通信作者:周洪雷,教授,eee.zhou@163.com。

在中国服装的发展过程中,明代时期服装的系束方式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如精美的玉銙带与金属对扣等系束形式兴起,为明代时期服装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同时,明代时期服装作为中国古代服装体系的一部分,在系束方式上也具有先前时期共有的特点。近年来,对于中国古代服装系束方式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其中刘韵秋[1]提出,系束结构作为当时服装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实用价值,更是传统服饰“美观”与“合礼”的集中体现;张蓓蓓[2]对于中国先秦时期到元明清时期的广阔历史阶段中妇女服饰系衣方式的发展与变迁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于芹[3]针对明代时期服装的形制特点和穿着方式进行了梳理;蔡小雪等[4]进一步分析了明代时期服装的衣领、衣襟及闭合结构,为明代时期服装系束方式的创新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在拉链、纽扣等现代服装闭合部件出现以前,世界各民族服饰都有其传统的闭合方式。其中,中国明代服装历经多朝发展,主要以独立腰带、衣身系带及纽结扣袢几种形式来固定衣襟。腰带的主要作用是收束宽大的衣身;缝合于衣身的系带是交领大襟等结构中常用的系束结构,使服装解系更为便利;而后在此基础上,以衣本布打结、缝合制成的衣纽和纽襻在明代服装中的使用也十分广泛——这种形式可被视作系带的延伸,但外观与功能已与现代纽扣接近,使穿着更为便利。以系束为主的穿着方式,影响着中国明代服装结构的演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传达出当时服饰的神韵。本文由明代服装系束方式的分类特点切入,结合当今服装设计案例中所使用的腰带、系带、纽扣、对扣等元素,从应用方法、应用形式两方面分析总结,旨在为传统服饰风格的诠释开拓思路,同时为未来服装设计提供建议与参考。

1 中国明代服装系束方式

中国明代时期服装的衣襟闭合方式与其构成部件基本保持着自先秦以来的传统,即用绳带及其纽结相互扎系固定的方式完成。但与此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系束方式及其基本构成部件在明代时期也产生了新的呈现方式,成为明代时期服装的显著特色。

1.1 中国明代服装系束方式概述

中国明代时期的服装门襟闭合主要使用传统的“系束”结构。所谓“系束”,顾名思义是指用系结捆扎的方式收束固定。“系”“束”二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系”字形如顶端扎紧,从上悬挂放置的“丝帛”,而“束”字则形似一把捆扎起来的枝杈,二者均表达出将物体收拢、束缚并系紧于一处的意思,用于服装上,能够表现出体量丰富、面积较大的服装受小体量的作用点牵制,达到衔接相连的效果[5]。在人类社会早期,服装结构的简单性造就了系束方式的原始形态,即用绳带固定蔽体的衣料[6];随着时间推移,东西方不同文明的文化内核推动着服饰形态的分化,由此也促使服装结构和系束方式产生了新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服装在二维平面化的宽衣体系中不断深化,朴素的制衣逻辑造就了服装“依靠简洁飘逸的带饰和小巧点缀的纽扣完成闭合”的特点,由此也展现出服装独特的神韵和鲜明的民族性格。中国服装发展至明代时期,系束方式在综合前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如图1所示为孔府旧藏晚明民间无款容像与南京博物院藏沈度官服像轴中所绘士族与官员形象,呈现多种系束结构组合应用的状态,使服装结构与穿着方式在这一时期保持相当的稳定性与确定性。

1.2 中国明代服装系束方式的基本构成部件

明代服装系束方式的构成部件大致可分为腰带部件、衣身系带部件和纽结扣袢部件三类。

1.2.1 腰帶部件

腰带部件是独立于衣身结构之外的独立绳带,是中国自古以来常用的系束部件。传统的袍式服装十分宽大,单独穿着时缺乏稳定性,不便于活动,所以通常先用衣袍将身体围裹,再以衣带在腰部收束固定。根据材质的不同,腰带一般分为由布帛制成的大带和由皮革制成的革带两种类别。明代时期的革带在男女袍服搭配中较为普遍,具有工艺精巧、样式丰富且十分美观的特点。明代官员的腰带甚至成为了官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品阶和身份的区分[3](图2)。

1.2.2 衣身系带部件

衣身系带部件指的是缝合在衣身上,穿着时相互缠绕系扎来联结衣襟的衣带部件,又称袢带、结带[7],是一种便于调整松紧和穿脱的服装结构。系带一般采用衣本布或与衣身材质、色彩相近的面料,两两相对缝合于前中心线、衣摆、门襟和侧缝等固定位置,穿着时通过打结固定来完成衣襟闭合。这种结构相比纽扣,虽在稳固性上略逊一些,但便于解系,使服装穿脱更为便捷(图3)。

1.2.3 纽结扣袢部件

纽结扣袢部件由纽和袢两部分组成。与系带类似,纽和袢也一一对应分布在需要系合的部位。纽,即绳带打结固定而成的粒状绳结;另一侧对应的袢则为两头固定于衣身的带环。使用时,用袢来扣套纽结,即可固定衣领和衣襟。纽扣结构小巧精致,更适用于收窄合体的服装结构,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广泛应用的时间较晚[8]。由于其在材质和造型上易于创新,从结果上来看,这种系束方式可认为是中国传统盘扣的前身[9](图4)。

2 中国明代服装系束方式的发展规律及意义

通过对明代时期服装的系束方式及其部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明代时期服装在先前时期服装的基础上发展出特有的形制结构,因此在整体保持传统系束方式的情况下,发展呈现出较为清晰的规律,使明代服装在结构和穿着方式上更加符合当时人们的穿着习惯、审美水平和文化认知,具有实用、美观、人文内涵三方面的意义。

2.1 中国明代服装中系束方式的发展规律

系束方式的演进与其构成部件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其变化规律也为后续应用于服装设计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主要从部件类别与位置、规格与组合形式两方面来分析其规律。

2.1.1 部件类别及位置分布规律

中国明代服装的三种主要系束部件,即独立腰带、系带与纽扣中,腰带的位置相对最为固定,一般在髀骨以上胸部以下的区间内,具体位置需视形制而定,有时要根据门襟固定的位置调整。通常女性佩戴腰带的位置处于腰部最细处上下,而男性佩戴腰带的位置会略低于女性,位于髀骨上下。

系带主要可分为衣身系带与围合式系带两类:固定于上衣衣襟的系带被称为衣身系带,大多分布在领缘、侧缝和前中部位。在中国服装发展过程中,门襟样式呈细分化发展,至明代有偏襟、斜襟、大襟、对襟等多种形式,这对服装闭合提出了较为精细的要求,因此明代时期服装应用衣身系带形式仍十分普遍[4];围合式系带是指需要围绕身体一周以上的系带,主要为下裳中常采取的系束方式。下裳中的围合式系带一般设于腰头两侧,穿着时围绕腰部打结固定即可。

纽扣相比前者,体积小且稳固性好,可以满足越发精细的颈肩、胸部等处的闭合需要,因此其分布多见于领口、前胸门襟等部位。明代时期立领服装发展到达高峰,纽扣成为立领领口的首选闭合形式[10]。除立领外,还有在对襟直领上衣的领口处使用纽扣的情况,如明代的披风、直领比甲等。披风结构可考自宋代时期的褙子,是一种男女皆可日常穿着的对襟外衣,这种外衣可不设系带直接敞开穿着,亦可在其前胸部位的直领上设一对系带或纽襻,这成为最初出现在对襟上的纽襻形式之一,并沿用至明代[11]。同时,明代时期在纽结扣袢的简单组合基础上,衍生出了一字扣、金属子母扣等形式,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增添了审美价值[12]。一字扣是相比于简单纽结扣袢,保留了较长一截带袢固定在衣身上的形式,因形如汉字“一”而得名;子母扣也称对扣,是融入了动植物造型,以子母套结式结构铸造的金属扣,在明代时期的女子服饰中盛行[13]。此时,纽扣种类已十分丰富,贝壳、木头、玉石、金属、蜜蜡等材质都可用于制作纽扣[14]。

2.1.2 部件规格及组合搭配规律

研究中国明代服装系束结构的分布规律可知,系束部件

的发展更迭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以多种结构并存的形式出现。这是人们出于对服装便捷性与观感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的结果。

腰带的应用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时期,其出现虽早于系带和纽扣,却常与之搭配使用。中国自古便有“内结系带、外束腰带”的穿着方式,外束的腰带常被视作衣冠整齐的标志,象征穿着者的体面与知礼[15]。由画像典籍中人物的衣着(图1)可知,常见的腰带宽度大约在三至四指宽,长度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主要以满足穿着需要为宜。传统布制大带长可绕腰一至两周,此外再加上打结所需的长度。明代时期大带发展出呈“T”字型的新形态,即在前腰处呈直角形转折,并在膝前垂下,围度与穿着者的腰围基本吻合,外需用丝绦固定。这种大带已经脱离了腰带系束的功能,更强调装饰性。革带指用皮革制成的腰带,可以搭配具备带扣功能的配件,如带钩、带镝等使用,无须额外打结,所以革带通常略长于腰部围度即可。此外,明代时期盛行饰有带銙的玉带。带銙形式可追溯至魏晋时期,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蹀躞带。蹀躞带外饰銙与环,主要起到佩物等实际作用;明代时期,缀玉带銙(亦称玉带板)的腰带主要用作标志佩戴者的身份地位,不同等级玉带銙在材质和纹饰上稍有区别。玉带銙通常为白玉质地,正面抛光,打有不同数量孔洞,以便缝缀于带上,只有皇帝、皇后、妃嫔、太子、亲王、郡王、公、侯、伯、驸马及文武一品官才能使用。此外,玉带銙的数量也有限制,如明代不同时期亲王用的玉带銙为每副20~25块。玉带銙的形状有长方形、方形、桃形等,通常以一端弧凸的长方形玉板作为结尾,依据不同形状的排列形式还可以再分为“三台”“六桃”“双尾”“两辅弼”“七排方”等样式[16](图5)。

系带的组合形式相对自由,在各式服装中均有出现。系带既可单独使用,亦可搭配腰带和纽扣。根据画像遗迹和文物可知,上衣衣身系带所承载的闭合功能较为简单,只需联结固定衣襟,而无需承受太大的力,所以相对短窄:长度通常只需满足打结需要即可,宽度往往窄于腰带与下裳系带,一般窄可至不足一指宽,宽者通常也不足下裳系带宽度的均值。下裳腰头处的围合式系带由于要满足日常行走等活动需求,所受力多于衣身系带,故其长度上须充分满足腰部围合的需要,以能够围合腰部1.5~2周居多;宽度一般宽于衣身系带,可达两指或以上宽度,以保证牢固、舒适。

明代时期纽扣使用较为广泛,尤其常在领口部位使用,如圆领袍服和立领斜襟式上衣的领口处。明代時期圆领袍服延续前代结构,通常在侧颈领口位置设纽扣固定;立领由于贴合颈部的需要,通常在领口或领上设有一到两组纽扣或对扣;二者门襟边缘线均由纽扣固定位置延伸至侧缝,在腋下与侧缝处搭配一至两组系带固定。体积小是纽扣最大的特点,有古制“纽约用组三寸”的说法[2]。

2.2 中国明代服装系束方式的作用

系束方式的变化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其必然性,但不论如何演变,其发挥的作用都是相同的。明代时期服装的系束方式综合了先前时期特点,其作用也更加丰富。从实用角度来讲,腰带的固定作用为衣襟交叠包裹取暖的功能提供了保障[17];系带方便解系,易于掌握松紧,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能够满足不同穿着者的需求;纽扣闭合牢固,小巧精致,对于多样形式的衣领与门襟都有很好的适配效果,可提高服装穿着的稳定性。从审美角度来讲,衣带与纽扣在视觉上构成点线元素,和服装形成点线面对比,使服装整体视觉效果更丰富;与整片大面积衣料的稳定相对,细小的衣带与纽扣更容易吸引人们的视线,在为服装增加动感的同时,能够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5]。除此之外,服装的系束还体现着中国独特的人文内涵,正确结系衣带能反映出人的礼节,代表着穿衣的体面,也象征着为君为臣的规矩之道[18];在民间,衣带也是诗词歌赋常用的意象。“衿曲自悠悠,衣带日趋缓。”字里行间表达着人们质朴的浪漫,也赋予了小小系束结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核[19]。这样兼备实用性、装饰性与文化内涵的服装元素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能够大大增益服装对中国服饰文化特色的表达。

3 中國明代服装系束方式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明代时期服装的系束结构通过现代服装设计手法的变换,在服装中重组变形,展现着传统服饰的风采。在众多实例验证下发现,传统衣带衣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趋向于符号化、简约化与理念化,其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民族气质,强调服装蕴藏的文化内涵[20]。本文结合设计案例与设计实践,从应用方法与应用形式两方面阐述明代服装系束方式的现代应用创新。

3.1 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现代服装设计中主要以延续明代时期服装系束方式的类别和分布形式体现出当时服装的特点。经归纳总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明代服装系束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如表1所示。

3.2 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应用表1所归纳方法的基础上,腰带、系带、纽扣等各部件的具体应用形式也是体现现代服装设计手法的重要部分。根据现有服装案例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部件应用形式,如表2所示。本文结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根据这些应用形式进行设计。

3.2.1 移位易位应用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对部件进行位置调整可以直观增强服装的设计感,提高服装的趣味性。部件移位应用是指对部件进行适当的位移、旋转,达到打破传统的视觉效果;易位应用是指将部件转移至原本没有的位置。在设计实践中,可以通过将原本固定于一片式下裙两侧的系带固定至衣片前身,以绕至身后打结固定的方式,可使穿着者行走时的背面显得更具动感。

3.2.2 尺寸放缩应用

根据服装风格对部件尺寸进行调整是极为常用的设计方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常是将腰带和系带的长度加长或缩短、宽度增宽或收窄,将纽扣的纽结增大或将纽襻加宽加长,直至达到夸张的效果。增宽加大的操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收窄缩小的操作使部件平添含蓄内敛、工艺精良的气质。在设计实践中,可以通过将对襟上的对扣部件整体放大,使其成为服装的视觉中心,能够起到装饰作用;使用对折的滚边条,以立面朝外的形式制作纽襻,使其在视觉上显得更为细窄,能够增强纽扣精致秀气的观感。

3.2.3 材料创新应用

中国传统服装系束部件通常都有各自的固定用料,如系带和纽扣大多直接使用衣本布制作,腰带则以丝帛或皮革居多。在应用于服装设计中时,通过部件的材料创新,就能够增加服装的看点。如使用纱带、金属、珠串、印花丝巾等具有现代服饰特色的元素和材料,不仅丰富了系束部件的表现形式,也能成为服装新的设计亮点。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割线形式转化了立领斜襟结构特征,并将系带作为装饰结构,采用具有浪漫气息的轻薄网纱点缀在裙摆开衩部位,不仅为服装加入了飘逸轻盈的动感,也在视觉上丰富了点线面元素的构成。

3.2.4 形态变化应用

形态变化应用是指在不改变部件固有功能的前提下对外观形态进行重新设计,这样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服装的神韵,也能使系束部件更适应不同服装风格的变化。例如,不拘泥于传统的长方形衣带轮廓,改变边缘线的形状;运用各式新奇的装饰手法,在衣带和纽扣上加入纹样、图案、装饰物,或者将衣带与纽扣的形态抽象化,作为装饰结构应用。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将图案制成立体化装饰,并以串联的腰带和腰包结构,代替原本单一的腰带形态,使腰带的呈现形式更显丰富。

4 结 论

中国明代服装的系束方式历经数朝演变逐步成型,具有相对稳定性、传承性与独特性。在传统服装的发展过程中,若将花纹图案比作皮肤,十字形剪裁结构比作骨架,那么承载闭合功能的系束结构便是联结二者的血肉,对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明代时期服装中的腰带、系带与纽扣等系束结构虽然占据面积不大,却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审美价值:腰带能够维系交襟的合掩,不仅防风保暖,也体现着知礼得体的文化内涵;系带解系方便,飘逸灵动,在为服装增加动态视觉美感的同时,也给人以潇洒自如的印象;纽扣闭合牢固,小巧精致,能够满足各式领襟的闭合需求。通过运用现代服装设计手法,在传统系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能使中国明代服装中的系束方式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重焕光彩,也能赋予服装设计独特的时代感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韵秋. 束衣之道[J]. 中国服饰, 2021(8): 24-25.

LIU Yunqiu. The way of tie the clothing[J]. China Fashion, 2021(8): 24-25.

[2]张蓓蓓. 中国古代妇女服饰系衣方式考略[J]. 艺术设计研究, 2019(2): 42-50.

ZHANG Beibei. Study on the bundle ways of women’s clothes in ancient China[J]. Art & Design Research, 2019(2): 42-50.

[3]于芹. 明代服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展示[J]. 文物天地, 2020(12): 11-15.

YU Qi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display of costume in Ming Dynasty[J]. Cultural Relics World, 2020(12): 11-15.

[4]蔡小雪, 吴志明, 董智佳. 明代中后期汉族女袄的领襟结构及流变[J]. 服装学报, 2018, 3(3): 219-224.

CAI Xiaoxue, WU Zhiming, DONG Zhijia.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ollar and border of Han’s female jacket in mid and late Ming Dynasty[J]. Journal of Clothing Research, 2018, 3(3): 219-224.

[5]张安琪. 系带的设计: 从“系”字与“带”字谈起[J]. 设计, 2018(17): 57-59.

ZHANG Anqi. Lace design: From the words[J]. Design, 2018(17): 57-59.

[6]贾月鹏. 试论东西方古代服装、服饰文明的发展规律[J]. 职业技术, 2004(4): 55.

JIA Yuepeng. On the ru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ancient costume civilization[J]. Vocational Technology, 2004(4): 55.

[7]孙佳仪, 吴希滢. 传统服饰门襟的连接结构[J]. 艺海, 2022(5): 70-73.

SUN Jiayi, WU Xiying.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front flap of the traditional clothing[J]. YIHAI, 2022(5): 70-73.

[8]周楠. 中国传统盘扣及其与传统服装的关系研究[D]. 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 2015.

ZHOU Nan. A Study on Chinese Recorative Butt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lothing[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2015.

[9]王文慧. 中国盘扣的古今之变[J]. 艺术科技, 2016, 29(3): 160.

WANG Wenhui. The changes of the Chinese disc buckle[J].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29(3): 160.

[10]袁岳平. 中国纽扣文化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5.

YUAN Yueping. A Research on Chinese Button Culture[D]. Changsha: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2015.

[11]洪招治. 中国宋代汉族女子服装褙子研究[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HONG Zhaozhi. Research on Chinese Han Nationality Female’s Beizi in Song Dynasty[D]. Fuzhou: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2014.

[12]吉毅, 李晓丹. 中国传统衣纽流变的探究与启示[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 50(5): 20-22.

JI Yi, LI Xiaodan. The research and enlighten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lothes[J]. Light and Text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2021, 50(5): 20-22.

[13]陈芳. 明代女服上的对扣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5): 52-56.

CHEN Fang. Research on buckle on women’s clothes in the Ming Dynasty[J].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Fine Arts & Design), 2013(5): 52-56.

[14]陈研. 近代民间服饰衣襟形制与系结方式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 2013.

CHEN Yan. The Study of Modern Fork Clothes’s Skirt and Tie[D]. Wuxi: Jiangnan University, 2013.

[15]趙波. 秦汉袍服研究[J]. 服饰导刊, 2014, 3(4): 29-35.

ZHAO Bo. The study on the robes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J]. Fashion Guide, 2014, 3(4): 29-35.

[16]乔万宁. 浅谈明代玉带板的等级制度[J]. 文物天地, 2022(5): 73-79.

QIAO Wanning. On the rank system of jade belt plate in Ming Dynasty[J]. Cultural Relics World, 2022(5): 73-79.

[17]郭莲莲. 试论带: 服装的扣紧材料在中国古代服装的功用[J]. 青春岁月, 2011(18): 18.

GUO Lianlian. The theory of lace-up: The function of garment fastening material in ancient Chinese garment[J]. Youth Years, 2011(18): 18.

[18]范君, 杨勇. 浅论深衣及其文化蕴涵[J]. 黑龙江纺织, 2010(3): 34-36.

FAN Jun, YANG Yong. Dissertation of the ancient robe and its culture implication[J]. Heilongjiang Textiles, 2010(3): 34-36.

[19]刘韵秋. 传统服饰扣系的审美功能分析[J].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 50(4): 122-124.

LIU Yunqiu. Analysis on 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garment buckle[J]. Chemical Fiber & Textile Technology, 2021, 50(4): 122-124.

[20]陈思, 袁惠芬. 传统衣带元素在新中式男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7, 32(6): 46-50.

CHEN Si, YUAN Huife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lothing belts in new Chinese style men’s clothing design[J]. Journal of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17, 32(6): 46-50.

猜你喜欢

玉带服装设计服装
关于玉带饰的两点认识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家乡的玉带
玉带扣赏析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家乡的玉带河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