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长河观柳
2023-08-10图王永武北京
文、图王永武(北京)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人们外出踏春赏玩的好时节。大家走到户外,在天气渐暖的春日里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良辰美景和大好时光,放松疏解繁重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的种种压力,抚慰情绪,愉悦身心,在山河草木间寻找着希望和慰藉。
1
最美人间四月天。看到朋友圈刷屏的各个网红打卡地,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花团锦簇,争奇斗艳,观景人流如织,到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不禁让我这个五大三粗的山东大汉的心也变得柔软,春风在心中荡漾起来,瞬时决定去河边观柳。听了我的想法,妻子笑了起来,嗔怪道:“柳树有什么好看的,推开咱家的窗户,院子里篮球场四周不都是柳树,还不够你看的吗?”她哪里知道,我对柳树的喜爱甚于百花,并且还有一个特别观柳的好去处。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我对柳树的认知源自孩提时的难忘记忆,生于贫困农村的我,对于春天最美好的记忆是在柳枝发芽时,做一支柳笛,吹着自编的曲调去上学和拔草劳动,抑或是爬上树枝割下长长的柳条,褪去它的绿衣,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把白白的柳条扎成捆卖给供销社或者工艺厂编成造型精致的花篮,然后用挣来的钱去购买烟酒糖茶等生活日用品,还可以购买自己心仪已久的小人书。柳树并不因我们儿时无知的生财有道、现在看来是不公德的割枝断叶而郁郁寡欢,而是很快在断裂的伤口处滋生出新枝嫩芽,生生不息。
长大上学后才知道柳树这个常见的树种,还有着“高贵”的身份。关于她名字的由来,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大臣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甚好,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广植柳树,并亲自种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的至高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的美称。
2
我的观柳好去处在南长河。北京的长河起源自西山山麓,通过昆明湖至海淀麦庄桥,折向东南,至西直门高粱闸并自此汇入德胜门水关,进入积水潭,全长30余里。以瓮山泊为界,上溯到玉泉山称北长河,瓮山泊至高粱桥段称南长河,流经麦庄桥、广源闸、白石桥,至北展后湖节制闸接转河流入北护城河,全长约5.08公里。这里也是我解甲归田后的安身立命之地。
2017年,我从武警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接到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推行“河长制”,在南长河北下关河段担任“河长”。当时看到河道两旁的柳树,可能出于对二十多年军旅生活的眷恋,心里竟萌发出“折柳赠别”的意境:因“柳”与“留”谐音,“折柳”不仅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还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寓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一样随处可活。
接受任务后,我几乎每天都要到南长河进行沿河巡查,也了解到它的前世今生:北京长河在历史上曾经是历代北京城护城河的引水渠,辽代称其为“高梁河”,金代称“皂河”,元代称“金水河”,明代称“玉河”,清代始称“长河”。
高梁河水系曾是元大都的主要水源。据《元史》记载:郭守敬引玉泉山水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向南流出经长春桥、麦钟桥、高梁桥,注入西直门护城河入都城内。这里还流传着一个高亮赶水的传说:当初刘伯温为建北京城,曾派大将高亮追龙王讨要甜水,最后被淹在高梁河中致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曾一度改名高亮桥。
明清两代皇室贵胄出游到西郊苑林行宫,一般都是乘车、轿出西直门,从高梁桥西面的码头换船,靠纤夫逆水拉至颐和园。据相关记载,仅慈禧太后就有31次通过这里去颐和园,因此这段南长河成为“皇家御河”,又被称作“慈禧水道”。
这些能从附近的一些地名上进一步得到验证,高梁桥西面的社区叫头堆,是因为皇帝出行时要黄土垫道,以示威严与尊重。于是要在道路两旁堆起黄土,这里是西直外第一堆黄土堆积的地方,名字由此而来。还有一个社区名字就叫“大柳树”,传说慈禧太后一次乘龙舟去颐和园,看到河边有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心情大悦,便顺口说了一句:“好大的一棵柳树”,于是地方官便让地保将那里改称为大柳树。通过这些民间野史轶事也从侧面说明清朝时南长河两岸就有很多柳树,竟与天坛的松树齐名,老北京城里也便有了“天坛看松,长河观柳”的说法。
3
其实对于“长河观柳”的印象,最初在我眼中是灰暗冰冷的。当时此地的生态环境有些不堪入目:河水里几个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白色垃圾格外显眼,河道两旁杂草丛生,人行步道上烟头、纸屑随处可见,石凳上路人吃剩的盒饭残渣和污渍令人作呕。走到高粱桥下,发现里面竟然住着几名流浪人员,用破木板、旧床垫支起床铺,零乱地堆放着被褥衣服和锅碗瓢盆,用石头垒起锅灶,用柴火做饭,与河流右岸高架桥上不时飞驰而过的动车传来的轰鸣声,构成一幅极不和谐的景象。
在这些流浪人员中,老黄就是其中最有名的“钉子户”。50多岁的老黄来北京打工,由于连小学都没毕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过硬的手艺,没有固定工作收入,靠捡拾垃圾为生,交不起房租,长期寄居高粱桥下生活。街道几次组织公安、城管及综治人员对高梁桥下进行整治清理,将老黄他们遣送回乡,但妻子嫌他没本事养家,和他离婚了。老黄感到在村子里也没有人看得起,抬不起头来,不久又流浪回到这里,仍旧住在桥下。
随着“河长制”的逐步推行,我和同事们共同制定完善了街道河长制的相关制度和“三查、三清、三管”工作机制,确立了三年内让辖区内转河、长河流域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目标。我们利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街道河长制办公室积极与河道管理、水务、园林等单位多次召开联席会,共同会商解决整治方案,增派人员加强每日巡查,对沿岸堆放垃圾、围栏晾晒衣物、违规乱停车辆等进行了彻底清理清除,到周围小区向居民做好环境卫生宣传,发动群众志愿者帮助巡查河道和周边环境。同时还变防堵为疏通,联合公安、民政部门劝离并妥善安置了桥下居住的流浪人员,积极为老黄和他的伙伴联系工作单位,当上了有固定收入和住处的河道保洁员。
看到大家一点一点用力用心用情地改变着生态环境,擦拭着附着在南长河身上斑驳的污垢,逐渐恢复清爽可人的颜值,我的心情也由失落变得积极起来,感觉这项不起眼的工作很有意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长河的水质慢慢地变得清澈,鱼虾渐渐多起来,吸引来多批次的野鸭和水鸟休憩驻足,经过水务专业质检机构的连续检测,水质由三类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三年后,我调到街道其他部门,不再担任“河长”工作,但只要有时间还经常会到河边走一走,看一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刻到我的脑海里,融入到我的血脉与生命里。
4
沐浴着暖洋洋的无限春光,我又一次心情愉悦、满怀期待地开启了长河观柳之旅。
站在高梁桥上,向西面河道望去,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只见河水清澈见底,各种鱼儿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只野鸭悠闲自得地漂浮在水面,鸭掌划起的涟漪,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打碎了河岸垂柳的倒影,与折射的阳光形成波光粼粼的油画效果。穿桥走到河右堤岸,从新修建成的南长河公园入口进入,透过河边高大的柳树垂下的绿芽初绽的柳条,在红漆绿顶的水榭边,几位身穿多袋马甲的画家,支开画架,对着河岸的风景临摹写生。走近一看,原来是我们北下关街道文联的画家们。和带队的李礼打过招呼,才知道他们在为“美,就在我们身边”主题画展而进行采风创作。
迎着河面吹来的和煦春风边走边看,沿河路上一台起降车挡住并吸引了我的目光。一名穿着橘色服装的环卫工人,站在升起有三层楼高的起降台上,用竹竿去挑挂在树梢上的一件衣服。旁边担任警戒指挥作业任务的是北下关街道市民诉求中心主任多韬和科员刘挺。与他们打过招呼,询问起缘由,原来这是他们接到“12345”市民热线转来的诉求案件:家住临近南长河的上河湾小区一户居民,在自家阳台上晾晒衣物,由于天气晴好开窗透风,外出时忘记关闭窗户,昨天下午突起的大风将衣物从阳台卷走,吹到空中,挂在树梢上。因树太高衣服取不下来,只好打热线电话进行求助。接到群众诉求后,街道工作人员启动“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了解情况,由于柳树较高,衣物悬挂处的枝末端较为纤细,容易折断掉落,为避免出现安全隐患,联系起降高架车赶来。工作人员提前将附近的行人和游客进行疏散并提醒绕行。最后借助起降车和长杆成功帮助居民将衣物取下,物归原主,前后两个小时将此起“接诉即办”案件处理完毕,得到那户居民的连声感谢。
5
南长河公园二期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透过围挡看到现场除了几十名工人正在对一些观景亭榭进行维修和装饰,距离较远的空地上还有几十名身穿志愿者标志服装的青年以及佩戴红领巾的少年儿童,在园林工人师傅的指导下栽种花草树木。除了种植柳树外,还间种搭配碧桃、红枫等景观树种及耐阴的花草。这是附近大柳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联合园林部门,组织社区物业、居民志愿者和辖区青少年,共同开展义务植绿活动,大家有的挥汗用铁锹挖坑、有的搬运树苗,有的运水浇灌,干得热火朝天。
植树活动结束后,和大柳树社区的志愿者们道别,继续沿河道向西走。在穿越动物园的高架桥下,被一位穿着河道保洁字样橘色防护马甲、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拦住去路。定睛一看,原来是老黄。年近六十的老黄的身体健壮,脸色黝黑红润,呲着一口因长期吸烟熏黄的牙齿,冲着我笑个不停。
我打趣道:“好久不见,老黄这么开心,一定有什么喜事要告诉我。”
没等老黄开口讲话,旁边的工友抢着说:“老黄要结婚啦!”
“是吗?老黄,恭喜恭喜,新娘是谁啊?”
腼腆的老黄脸色更加红润,支支吾吾地说:“什么新娘了,还是原先离婚的那一个,现在看到我在政府的帮扶下,有了稳定工作,这几年也存了一些工资,托人来说和,没办法就答应了。王领导,到时一定请您喝喜酒。您一定要来啊!”
看到老黄自信的得意样,我们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我爽快地答应了他的邀请,还不忘告诫他:“一定要好好对待人家,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老黄郑重地和我握手道别,从他有力的粗糙大手中,我体会到他的真诚和无言的承诺。
6
过了动物园社区,前面的沿南长河的道路叫五塔寺路,北面毗邻五塔寺石刻博物馆,因明代五座小型石塔坐落于此而得名。道路西端白石桥南北耸立着首都体育馆和首都滑冰馆,穿过中关村南大街,对面南北分别是紫竹院公园和国家图书馆。
借助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担负比赛场地任务的首都体育馆和首都滑冰馆周边需要改造提升。五塔寺地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纳入到冬奥会配套服务工程。从2020年5月,结合地区环境整治和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海淀区相关部门和我们北下关街道相关同志一起开展了精细化改造提升,对五塔寺路进行了拓宽,增加新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改善了“人车混行”的旧面貌。
4月1日,南长河水系“皇家御河游船”航线正式开航。游客可从北京动物园码头出发,途经五塔寺,前往紫竹院公园,可以上岸紫竹院游玩。如果前往颐和园,需要在紫竹院的“紫御湾码头”进行换乘,这是由于动物园到紫竹院之间存在着1.5米的水位落差,这段河道中设有水闸。沿途经万寿寺、麦钟桥、长春桥等码头,还有万寿寺等景点,在近1个小时的时间里,乘船进行沉浸式体验“船在河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五塔寺路这条街,以河为脉、以绿为带,古意盎然,冬季冰雪元素点缀灿烂多彩,春夏观柳玩水诗意浪漫,成为有名的“网红”打卡地,经过层层筛选,从北京市各区选评的1300余条街巷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北京最美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