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单元整合中轻叩诗歌大门

2023-08-10薛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单元整合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

薛花

[摘 要]综合性学习是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效载体。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采取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学习过程、创新展示方式等教学策略,整合、优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轻叩诗歌大门,体会诗歌的美感与价值,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现代诗教学;单元整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3-0070-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统编语文教材编排了与这一理念相契合的学习任务——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旨在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通、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统编语文教材首次以单元的形式整合与呈现现代诗教学,同时它也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特殊单元。如何整合、使用好教学资源,把复杂的综合性学习变得省时又高效呢?下面以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聚焦核心素养,建构单元教学支架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综合性学习,要确立整体思维,建构单元教学支架,指向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解读教材,明晰编排特点

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上升的,统编语文教材也是按照这一规律编排的,主要体现在文本的内容选择、顺序安排、能力训练点的衔接上。所以,在对综合性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本单元采用了“双线组元”的编排策略,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围绕着单元导语“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等现代诗,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内容。编入的现代诗以学生熟悉的“母亲”“自然”为主题,展现了现代诗韵律鲜明、想象丰富、情感充沛等特点;“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了诗歌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对诗歌的认知更加清晰。另一条线是语文要素,以综合性学习的方式编排了三次活动,分别是收集、创作诗歌,合作编写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从教材编排的特点来看,课文和综合性学习之间存在着内容和目标上的交叉与重复,因此,单篇课文教学应当与综合性学习教学穿插进行,以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知识,发展思维,提升审美。

(二)精准定位,分解单元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各册教材中相对独立的内容,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教学栏目。关注新课程理念中的学段要求,以及统编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语文要素(见表1),有利于明确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从而设置富有单元特点的统整性目标。

通过对表1的梳理,不难发现,“收集、整理资料”是综合性学习所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而且对这种能力的要求是逐层递进的,可见四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突出对这一能力的培养。

此外,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教学目标不应根据单篇内容来确定,而要转变为先整合各篇内容,再生成目标。如表2所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就是先梳理、重组所有的教学内容,再分解、细化成新的教学目标。这个过程,既符合教材编者的实际意图,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推进语文要素的逐步落实。

(三)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先于部分而存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不能通过单篇教学活动的叠加来实现,而是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通过构建任务群来达成。也就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专题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根据表2中的教学目标,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任务群框架(见图1),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通过三个任务驱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情境学习、真实任务学习的机会。

图1中的情境任务与表2中的内容、目标相对应。任务一通过学习《短诗三首》《綠》以及“交流平台”栏目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产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收集、摘抄诗歌。任务二通过学习《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了解现代诗的创作方法并进行迁移运用,交流、赏析自己摘抄的现代诗,并结合“识字加油站”中的古诗,发现现代诗与古诗词的异同,感受诗歌魅力;在学习“词句段运用”时,引导学生参考课文中的或收集的诗歌进行仿写、创作。任务三通过小组合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语文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轻叩现代诗歌大门

不同于传统的线型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从单篇教学优化为整合教学,全程凸显诗歌的文体特点,引领学生走近诗歌世界,轻叩诗歌大门。

(一)对比积累,发现诗歌的韵律美

现代诗形式自由,呈现方式多样。在“任务一:触摸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感知现代诗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体会其悦耳动听的韵律节奏。《短诗三首》中《繁星(七一)》句式错落有致,节奏相仿,《繁星(一三一)》同音成韵,回环反复,《繁星(一五九)》同字成韵,节奏高低起伏;《绿》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呈现出变化中的统一;《白桦》全诗押“a”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天晴了的时候》节奏跳跃,音韵变化……在反复的对比朗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现代诗虽不受格律的约束,但有着独特的形式和韵律。

对比朗读让学生对现代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再组织学生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诗歌就变得水到渠成。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适时“授之以渔”。在教学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渠道和方法。例如,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帮助学生了解收集诗歌的媒介。同时,教师应通过范例展示,规范摘抄的格式,如注明作者和出处、为诗配画等。学生摘抄诗歌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比赏析诗歌的过程,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其听说读写能力、信息加工与处理的能力,增强其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二)想象仿写,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诗歌创作离不开丰富的想象。诗人艾青曾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诗人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古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的,现代诗里也蕴含着缤纷多彩的画面,需要学生在想象中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文字,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例如,教学《繁星(七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趴在母亲的膝上的温馨画面;教学《绿》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绿的颜色、绿的意象;教学《白桦》时,教师要抓住“雪绣的花边”“串串花穗”“洁白的流苏”,引导学生想象白桦在寂静中、朝霞中的形态……

在“任务二:赏析诗歌”的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抓关键词、展开想象、赏析诗歌,还要尝试创作诗歌。怎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放飞其想象的翅膀,挖掘其语言的潜能呢?仿写是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利用“词句段运用”栏目中的第二小题,引导学生运用罗列事物的写法仿写诗歌;也可提供类似“一江春水+两只麻鸭=春天”这样简单有趣的诗作为仿写范例,激发学生的仿写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表达,在表达中成长。

(三)诵读点赞,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诗以言志,诗以传情。有的诗歌情感如炽阳般热烈,有的诗歌情感如萤火般微妙,这都需要读者不断地走近文字才能体会得到。诵读能让读者更好地触摸到文字的温度。尤其对小学生而言,诵读更是其感受诗歌情感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诗歌教学要强调读的重要性,读应成为贯穿整个诗歌学习过程的主线。在朗读环节,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语气、语调要有变化,读出诗歌的韵味;在品读环节,要在读中想象,走进诗境,读出诗歌的画面;在诵读环节,要深化感悟,用声传情,读出诗歌的情感。不管是《短诗三首》中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绿》中作者见到“绿”时的欢愉,还是《白桦》中作者对雪中白桦的崇敬,抑或是《在天晴了的时候》中作者亲近自然的悠闲,都需要学生借助诵读,层层深入,用心体会。

在“任务三:展示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以诵传情”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通过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在前期准备时,师生共同讨论朗诵会的主题、时间、内容与形式。朗诵的诗歌可以是课内的、课外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编的。在朗诵的形式上,可以是独诵、组合诵或配乐诵等。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布置场地、确定节目内容和顺序、安排主持、明确评价标准等。为了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在朗诵会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诗歌朗诵的评价标准,通过观看名家的示范朗读,建立对评价标准的具体认识,制作互评推荐表(见表3),再按此标准多加练习。举行诗歌朗诵会时,由学生组成的小评委们按照评价表进行互评推荐。

三、创新展示方式,点亮综合学习明灯

综合性学习展示成果阶段既是一个分享学习收获的过程,也是一个验收学习质量的过程。教师要创新展示方式,可以借助QQ群、微信群等平台进行线上展示,还可以利用课堂、晨会、班会等来组织学生在线下展示。这样才能点亮综合性学习的明灯,将学生能力的发展引向更深处。

(一)巧用表格,建立学习共同体

综合性学习中的学习认知和经验主要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综合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重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任务三:展示诗歌”中,“做一做我们的诗集”活动仅靠个人很难顺利完成。针对这个活动,巧用表格、分工合作成为必要的形式。展示方式也不再是个体独自呈现,而是精彩的团队协作。建立学习共同体首先要明确合作任务——合编小诗集,再创建学习小组,也就是根据需要,找到“诗社成员”。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群策群力。如表4所示,小編辑负责整理素材,美绘员负责设计封面、目录、插图,装订员负责装订等。成员合作探究,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共同完成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仍需要介入指导,如指导学生按作者年代、诗歌内容等要素对诗歌进行分类。合编诗集的任务给了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一本本诗集虽稚嫩,但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极大发挥。

(二)善用多媒体,促进多元化评价

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能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保障。因此,在“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用多媒体,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中,有创意地展示、评价学习成果。多媒体与综合性学习“牵手”,能够提升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学生也能在具有创新性的展示方式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例如,在摘抄诗歌时,学生用微信或QQ的打卡功能,分享每天的摘抄成果,同时欣赏他人的摘抄成果;在创作诗歌时,学生在“朋友圈”创作、分享诗歌,及时收获朋友的点赞与评论;在合编小诗集后,教师用校园电子大屏或电子班牌展示优秀的诗集;在诗歌朗诵会时,教师用手机拍摄学生朗诵的场面,再传到班级群中,邀请家长点评;在朗诵会后,教师组织获奖者在“朗读亭”录音,再分享到、学校公众号中……

在借助多媒体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所形成的综合评定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立足统编语文教材,对综合性学习实施整合教学,以任务群驱动的方式实现学习目标,以创新多样的形式展现学习成果,既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意识,优化学习过程,又能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真正落实,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3] 温儒敏.温儒敏语文讲习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4] 李吉林.想象习作的设计及其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5):44-45,40.

[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于长霖,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教育科学第十二期个人课题“基于‘双线组元理念下的小语中、高年段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Ab54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单元整合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