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交流平台”,探究语言感悟与表达

2023-08-10赵远利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交流平台

赵远利

[摘 要]“交流平台”栏目是统编语文教材中特有的栏目,通过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语文要素系统化,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学习方法,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交流平台”栏目这一教学资源,从关注文本形式、涵泳内化课文、总结阅读方法、聚焦细节场景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交流平台;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3-0067-03

除综合性学习单元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其他单元均设有“交流平台”栏目。纵观各册“交流平台”栏目的内容,不难发现编者这样编排旨在指导学生从掌握字词句段的语言规律,上升到掌握篇章学习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形式。充分利用“交流平台”栏目进行教学,能够在回顾单元学习内容的过程中统整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单元整体意识,进而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由于“交流平台”栏目涉及的语言表达方式、文本思想情感均为学生已学的知识,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带过,“交流平台”栏目的内容未得到重视,其助学效果也就得不到有效发挥。为充分发挥“交流平台”栏目的教学有效性,笔者以统编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在整合各单元“交流平台”栏目的内容后,发现其中指向语言感悟与表达的内容占一半以上,可见语言感悟与表达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从关注文本形式、涵泳内化课文、总结阅读方法、聚焦细节场景等方面,探究如何优化“交流平台”栏目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

一、关注文本形式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本内容意蕴丰富、形式多样,不同文本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会和感悟,使学生从中获得语言积累,丰富审美体验,逐渐形成语言运用能力。

(一)状物含情,体会快乐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交流平台”栏目是这样回顾《桂花雨》一文的:“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我很受感动。”基于此,教师可以围绕本文状物含情的写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例如,引导学生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让学生在朗读时留意其中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抱着”“使劲地摇”“喊着”,从而体会作者摇桂花树时激动的心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配乐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听读中想象画面,说一说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有的学生假装抱着桂花树摇动,有的学生假装接住从树上掉落的桂花……这样,通过动作再现、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读出欢乐的语气,读出热烈的气氛,读出作者童年的快乐。

(二)借物喻人,明理表达

对于《落花生》一文,“交流平台”栏目是这样回顾的:“《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可见,本文所要学习的写作手法是借物喻人,文章借花生来告诉学生“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讨论为何作者把花生和石榴、苹果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归纳父亲对花生的看法;其次,让学生对比“我们”的不假思索和父亲的语重心长,体会父亲的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最后,让学生完成课后小练笔——选择一种事物,试着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段话,以达到提升学生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形散神聚,感悟浓情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交流平台”栏目回顾了这一单元的文章,提示学生可通过文本中的重点句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关于《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交流平台”栏目用了两段话回顾,一是“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时,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世界各地见过美轮美奂的大月亮之后,依然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芦苇坑中的小月亮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二是“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在这一提示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季羡林,让学生设身处地领悟远在他乡的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涵泳内化课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透过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反复推敲、体会文本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一)探寻方法,深化理解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栏目主要介绍了深入理解课文情感的方法,共有三种:一是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课文情感;二是结合资料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三是通过朗读表现课文丰富的情感。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情感。例如,学习《古诗三首》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示儿》《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在了解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后,学生就更能体会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和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又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史实资料,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如,教学《少年中国说》时,教师可以借助朗读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读出豪情壮志,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

(二)走进内心,产生共鸣

要想准确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换位思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栏目主要讨论了在阅读时如何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基于此,在教学《军神》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关于手术是否使用麻醉剂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刘伯承顽强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从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总结阅读方法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阅读单元。古典名著一般篇幅较长,阅读难度较大。要想实现“阅读古典名著,感悟名著魅力”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在教学时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本单元“交流平台”栏目的内容列举了一些阅读名著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意思;不反复琢磨较难理解的语句,知道大概意思即可;借助课外资料了解古典名著等。这是很好的教学参考,教师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选用恰当的方法阅读古典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多元途径,聚焦人物

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各具特色,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是深入体会古典名著内涵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可以采取多元途径聚焦人物,指导学生阅读。例如,根据教材中节选的名著内容,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再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既孤独自卑,又清高自傲;《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热爱自由,勇于反抗,见恶必除,顽强不屈;《水浒传》中的武松刚勇豪爽,爱憎分明……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都可以作为学生深入探究的对象。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进行拓展阅读,结合“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等栏目,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和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明晰古典名著中主要人物的特点,激发他们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

(二)观赏影视,享受乐趣

立足教学需求,把“交流平台”栏目教学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把阅读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影视作品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不少古典名著衍生了电视剧、电影等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吸引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让學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乐趣。例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都有相关的电视剧和电影,教学时,教师可以截取相关片段,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这个过程既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感,体会名著精彩的情节,又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古典名著的理解,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聚焦细节场景

学生的学习如果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那么他们对文本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认识也是肤浅的。教学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关注文本中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鲜活的特点和生动的形象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一)回顾场景,明晰情感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情深,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交流平台”栏目主要讨论了如何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要求学生关注对细节场景的描写。教学时,在梳理全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文中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描写片段,分析其语言表达特点。例如,《慈母情深》中,作者细致描写了母亲转过身来时的场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聚焦和分析这一语段,学习作者分解、细化母亲动作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体会到“我”看到劳碌的母亲时的惊讶、酸楚,体会到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态度。又如,教学《父爱之舟》时,教师引导学生聚焦父亲同“我”住客栈的场景——在最便宜的小客栈里,看到“我”被臭虫咬得身上都是大红疙瘩,平时节省到极点的父亲还是想为“我”换一个好一点儿的房间,可见父亲对“我”的疼爱。

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因为作者细腻的描写,学生才能体会到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才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二)比较细节,体悟秘妙

部分学生的习作相对枯燥,存在词不达意的现象。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与课文进行对比,品味、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并将其迁移运用到习作之中。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细节对比的方式展开教学。例如,《慈母情深》一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教师可以对这些句子进行改写,让学生将改写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对比(见图1),体会细节描写的秘妙。原文中,作者连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说明他当时被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所震撼,既感到无奈和心痛,又深深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和疲惫,同时感受到了母亲的坚强、无私与伟大。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尽管改写后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变,但是由于缺乏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语言显得较为生硬,缺乏美感和情感,难以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灵魂。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明白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从而在自己的习作中对这一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交流平台”栏目是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灵活、有效利用这一栏目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回顾单元教学重点,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主动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中。教师要对“交流平台”栏目进行探究,利用这一栏目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小学语文,2019(Z1):4-11.

[2] 陈思婷.部编本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板块的教学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3] 陈林.统编语文教材“交流平台”的场域性功能及其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9(35):34-36.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交流平台
“要素·活动”式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实施的一种路径
生涯启蒙与学科整合之旅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高校学生原创视频展示与学习交流平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