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课堂实践策略

2023-08-10王林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践策略

王林波

[摘 要]目前,语文教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在课堂教学进行具体落实仍令不少教师感到困惑。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认真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领会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对一个单元或一篇文章进行判断,确定它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选择的学习内容既要体现任务群的特点,又要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展开任务群教学,能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进行自主的、有个性的学习探究,获得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3-0001-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活力。“核心素养”“任务群”等关键词成为当下语文教师热议的话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一线教师对三个层面的六个任务群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将对任务群的认知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环节,不少教师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操作方法。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课堂实践策略。

一、领会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合理判断任务群的归属

要进行一个单元或者一篇课文的教学,首先要合理地进行任务群的归属判断。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含了三篇课文和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其中的《古诗三首》,由于其特殊性,我们暂且搁置;《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课文,我们能感受到说明文的特点;再看看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以及习作“写观察日记”,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点。这样,这一单元应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我们心中似乎有了答案。

为了让自己的判断更科学、准确,我们不妨来细读语文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可以看出,实用性阅读是要引导学生在倾听、阅读、观察中获取和整合有价值的信息的。也就是说,如果这篇课文重在介紹相关的内容、传递相关的信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取比较多的有价值的信息,那么就可以将它归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

语文新课标对第二、第三学段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提出的学习内容是:“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走进社会,阅读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活动策划书、计划、新闻、通讯、调查报告、访谈录、科普读物等文本都属于实用性阅读的范畴,它们都可以划归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属于实用性的阅读,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以及习作“写观察日记”属于实用性的交流。对这一单元,我们就可以将它归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了。

二、体现学习任务群的特点,科学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任务群最早出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它强调 “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不难看出,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因此,体现学习任务群的语文课应当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语文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从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任务群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素养发展,还要关注语文学科的特点,设置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在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探索蟋蟀住宅的小昆虫学家,在阅读中梳理并整合信息,并采用列表格或者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信息;当获取有效信息后,学生可以作为小昆虫学家来发布自己的发现,介绍蟋蟀的住宅。这样的活动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进行了阅读、思考,梳理、整合信息,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并介绍了自己的收获。这样的活动层层推进,没有阅读与思考做基础,梳理与整合信息是很难实现的。只有有效地获取了信息,才能有所发现,才能进行讲解与介绍。这样层层推进的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除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充分关注语文学科的特点,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体现出语文的味道来。《蟋蟀的住宅》有这样一段话:“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这段话中“慎重”一词,让我们感受到了蟋蟀的良苦用心。这样的表达方法非常值得学生学习模仿。教学时,我们要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这种方法。

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第三题要求学生“读下面的片段,想想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

——选自英国麦加文的《昆虫》,王琛柱译,有改动

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将这段理性、平实的说明性文字改成生动、具体的描写。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三、融合统编教材的特点,在多向融合中实现共赢

(一)与语文要素融合,凸显统编教材的特点

语文新课标是2022年4月颁布的,而统编语文教材是2019年全面推广使用的,它们之间有着三四年的时间差。这说明,统编语文教材并不是与语文新课标完全配套的,我们不能按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来套用统编教材,而要注意融合,在两者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统编语文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有明确的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就是单元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通过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设置,借助一连串有着逻辑关系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达成单元学习目标。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这是本单元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爬山虎的脚》是对植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蟋蟀的住宅》则是对动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教学时,两篇课文应各有侧重,但要形成合力,帮助学生学会对动植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并尝试进行生动的描写。掌握了写法,形成了能力,在完成单元习作时,学生才会得心应手。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教师既要注意体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引导学生梳理相关内容,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品味文中那些描写生动的语句,发现表达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正是因为作者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所以才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所以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如何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的。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再去写观察日记,其质量就会更高。

教学时,教师可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探究。首先,梳理文本信息。教师可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提出要求:一方面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另一方面,通过批注或者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蟋蟀住宅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把握蟋蟀住宅的特点: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其次,理解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师可以紧扣“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等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情景,感受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生动表达。最后,理解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教师可聚焦这两句话:“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蟋蟀进行观察的时间:从儿童时代开始,到现在还在观察,这是持续几十年的时间。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出示以下资料:

法布尔不管自己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忙,他从没间断过对昆虫的研究。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要东瞧瞧,西看看,注意昆虫的活动,并把观察到的情形详细记录下来。有时候一观察就是几小时,甚至一整天。对有的昆虫,他前前后后观察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法布尔跟昆虫打了一生的交道,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他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向人们介绍了四百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法布尔写了一部10卷的大书——《昆虫记》,共二百多万字,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阅读这些资料,学生就更加清楚法布尔是怎样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的,知道正是因为他连续、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写出深受读者喜爱的《昆虫记》来。

(二)与语言运用融合,凸显语文学科的特性

在把一篇课文归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后,我们往往会关注学生对课文所传递信息的梳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取、梳理信息,并通过多种方式发布信息。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当教师只关注到课文所传递的信息时,很可能让语文教学有“来”而无“回”了。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学习就是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一个来回。”“來”时,学生要读懂内容,体会情感;“回”时,则要跳出来,看到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教学时教师要聚焦语言文字,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文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可见,语言运用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时,要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同时,引导学生聚焦语言文字,发现表达方法,并尝试进行语言运用。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不仅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如地球的渺小、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威胁等,而且语言准确、严谨,用词精当、贴切,充分体现出科学性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句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弄清楚作者说“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原因。接着,让学生自读第三、第四自然段,用思维导图画出作者介绍的相关资源及其特点。这样,课文的内容和所介绍的知识学生就理解了。

仔细读这篇课文,教师会发现作者的表达方法是很值得学生学习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道:“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这句话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习说明性的文章,掌握说明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学生发现说明方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说明方法。教师先出示资料:“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其直径大约是1392000千米。”再引导学生计算,算出太阳的半径是多少千米,并和地球进行比较。这样,落实语言表达,让学生掌握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学习相应的说明方法,还要让学生明白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但是,人文性的落实绝不可以简单地“戴帽子”,一定要融入课文学习过程中,落实在表达方法习得的过程中,让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整合,真正统一。文中有这样两段话:

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2.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这两段话都用到了“但是”,都是从反面来讲的,告诫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的严重后果。换一个角度,我们是否也可以从正面去倡导正确的做法呢?当然是可以的。我们可以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于是,学生就这样进行表达:

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们要合理地、有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这样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就不会枯竭。

2.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我们不能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能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我们要让这些资源能够再生,避免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发生。

这样的表达,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从正面发出倡议,让更多的学生明白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和做法。这样,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三)与特殊单元融合,凸显教材编者的意图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年级的上册都安排有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在每一册都安排有一个习作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不同于普通单元,承担着特殊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时,教师要领会编者的意图,精心设计教学,实现语文新课标精神与特殊单元教学的融合。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是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单元,其中的《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是一篇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说明文。《冀中的地道战》一课介绍了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无疑,这两篇课文都是可以归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仅引导学生获取相关的信息,也不能停留在发现说明方法、运用说明方法的层面上,而要领会编者的意图,凸顯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取向。

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以及学习活动。

任务一:观看影视片段,初步了解地道战。

任务二:运用已学策略,提高阅读速度。

活动1:通过“交流平台”,发现阅读策略。

活动2:回顾已学方法,运用策略阅读。

活动3:及时反馈评价,梳理所获信息。

任务三:学习阅读策略,实践练习巩固。

活动1:结合文中句子,学习阅读策略。

活动2:聚焦写法提问,发现表达秘妙。

任务四:落实语言运用,提升表达能力。

这样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梳理,另一方面关注语言表达,落实了语言运用,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进行了阅读策略的学习。

提高阅读速度是这一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一个单元是一个整体,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承载着不同的任务。学习《搭石》一课,学生学到的方法是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而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则是《将相和》一课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教给学生的是借助关键词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冀中的地道战》是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要以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为基础,要求学生既要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阅读,又要学习带着问题阅读,做积极的阅读者,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

如,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七自然段中的问句“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把握这一段话的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再引导学生回顾四年级学过的提问阅读策略,根据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来提问,帮助学生把握这部分内容的大意,提高阅读速度。

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在统编语文教材教学中,教师既要尽可能地落实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又要注意用好统编教材,凸显统编教材的特点以及编者的意图。可以说,用好统编教材依然是当下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作为一线教师,只有领会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找到了统编教材与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平衡点,做好融合,才能实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践策略
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生语文实用性阅读能力培养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