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胖”“易瘦”体质真的存在吗

2023-08-10李晓林

健康博览 2023年8期
关键词:增肌基础代谢率饮食结构

李晓林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总有一群人,他们什么都吃,甜品、冰激凌、巧克力等食物从不忌口,但怎么吃都不胖;也有一群人,自称“喝凉水”都胖,每天在节食—瘦身—放松—反弹的道路上循环往复。那么,真的有“易瘦”或“易胖”体质之说吗?

首先,身材胖瘦由部分遗传因素决定。如果父母中有一方肥胖,子代遗传肥胖的概率为32%~33.6%;如果父母双方均肥胖,孩子遗传肥胖的概率为50%~60%。

但是,大家也不必太灰心,毕竟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通过后天努力,人们也可以调节自身的体质。

“吃不胖”与“瘦不了”都是外在表象,这两种体质都存在健康隐患。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世界公认评定体重的分级方法,其计算方法为: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按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BMI 低于18.5為消瘦,BMI超过28为肥胖。

接下来,我们从中医、西医等角度来探究“易胖”“易瘦”体质之密。

中医解读“吃不胖”

●胃火偏盛

中医称之为“消谷善饥”。这类人吃得多却容易饿,同时伴随口渴心烦、舌红苔黄、口臭便秘等症状。

胃对食物的腐熟作用太过,代谢亢进,消耗过多以致多食易饥消瘦。

●胃强脾弱

这类人除了多吃不胖外,同时伴有大便溏泄,经常拉肚子,脾脏运化功能减弱,不能正常地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

中医解读“瘦不了”

肥胖古已有之,《黄帝内经》最早将胖人分为“膏人”“脂人”“肉人”三类。中医学认为,肥胖的病机主要是阳气虚衰,痰湿偏盛,即“多痰”和“少气”,主要与脾和肾的功能有关,与个人的体质关系密切。而人与人的体质千差万别,肥胖的类型和表现也不一样,分型减肥才有成效。

●气虚湿困型

这类人大多胖而不壮,松垮虚浮,食量不大,伴有疲倦乏力、肢体困重、腹胀便溏、尿少、四肢浮肿等症状,调理以化湿、运脾、补胃为原则。

●胃肠湿热型

这类人大多胖而壮实,食欲旺盛,吃什么都香,或有便秘、口干舌燥、怕热多汗等表现,调理以清胃泄热为原则。

●肝气郁结型

这类胖人大多易怒,常感觉胸胁胀满。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表现,调理以清肝泻火为原则。

西医解读

打造健康体质的关键在于保持合适的基础代谢率,其中,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测定方法:人体处于清醒而又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进食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相对高的人,可以比其他人燃烧更多脂肪,相对不容易胖。反之,基础代谢率相对低的人,较容易肥胖。

如何调整基础代谢率

性别、年龄、身高和基因等客观因素可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率。除此之外,体重和身体构成改变可影响基础代谢。

体重越高,尤其是肌肉含量越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就会越高。因此,想要成为“易瘦”体质,提升基础代谢率,增肌是关键。

科学有效的增肌,指的是身体肌肉比例的增加。需要通过调整运动和饮食,尽量减少肌肉的流失和增多脂肪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脂增肌”的运动效果,让自己离紧致身材更近一步。

每周应该运动多久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至少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两者各一半时间的运动相结合。每次有氧运动应持续10分钟以上。与此同时,每周至少有2 天做训练特定肌肉群的无氧运动。

如何调整饮食结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18~60 岁成年人膳食的宏量营养素的热量摄取占每日总热量摄入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0%~65%,脂肪20%~30%,蛋白质10%~15%。

以减脂增肌为目标的健身人群,可以在这个参考比例范围内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比例和相应减少脂肪的摄入比例。比如把脂肪比例控制在20%~25%,蛋白质保持在15%,从而打造一个膳食均衡且能量充足、适合长期坚持的饮食结构。

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情况和适合的运动种类不同,建议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编辑/罗烨艳

猜你喜欢

增肌基础代谢率饮食结构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调整饮食结构,促进心理健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居民的饮食结构与营养分析
冬季促睾&增肌
大学生健身增肌人群的运动处方
她们为什么“死吃不胖”
10个经典动作,减脂增肌,一步到位
解读“大胃王”的秘密
她们为什么“死吃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