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家庭口腔护理指南

2023-08-10郑琛

健康博览 2023年8期
关键词:奶瓶乳牙牙齿

郑琛

浙江省2021年开展的一次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专项调查显示:浙江省5 岁组儿童乳牙患龋率为45.43%,12岁组儿童患龋率为39.13%。这组数据说明我国儿童的患龋率仍处于高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营养均衡的饮食行为对最大限度地促进健康、增强活力和延长寿命至关重要。营养的食物不仅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也能促进牙齿和牙龈健康。

要做好儿童口腔健康管理,不仅要教会儿童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家庭的引导和帮助也至关重要。

胎儿期产前咨询

产前口腔护理咨询可以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改善家长和孩子的口腔健康。

妊娠期牙龈炎是一些准妈妈在妊娠期会遇到的口腔问题,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龈瘤样改变,一般在分娩后可自行减轻或者消退。在怀孕前及妊娠早期及时发现和治疗原有的慢性牙龈炎,且在整个妊娠期严格控制菌斑,可大大减少妊娠期牙龈炎的发生。

孕期饮食对保证孕妇自身和胎儿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孕期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提升全谷物类食物所占比例,多吃优质蛋白质,饮食烹调油要限量。蔬菜选择需多样化,深绿色蔬菜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K、钙、镁、叶黄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

婴儿期(出生~1 周岁)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就应开始进行一些基本的口腔清洁,这点非常重要。牙齿萌出前对婴儿牙龈进行清洁和按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口腔菌群并辅助牙齿萌出。家长可在手指上缠绕湿润的方形纱布或毛巾,轻轻按摩婴儿的牙齿和牙龈组织。至于操作的姿势,家长也可一只手抱住孩子,另一只手按摩牙齿,这种方法不仅简单,还能为婴儿提供强烈的安全感。

当家长觉得用牙刷给孩子刷牙比较方便时,可以选择用水浸湿的软毛牙刷帮助孩子清洁牙齿。由于牙膏里面含有發泡剂,可能会使婴儿产生恶心、呕吐等不适,所以不建议过早使用牙膏。孩子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内看一次牙医,进行婴儿口腔检查,评估龋病风险等。第一次牙科就诊也可以让孩子熟悉牙科环境、牙科医生、护士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地减少孩子以后看牙的心理焦虑。

营养学家建议6月龄内的婴儿坚持纯母乳喂养,实在做不到纯母乳喂养时,考虑使用婴儿配方奶粉。对于6月龄以上的婴儿,母乳或者配方奶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至少保证每天600毫升,可以适当增加辅食,但在添加辅食时,需注意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不要添加酱油、盐等调味品。添加新的辅食时,要注意宝宝的胃肠道是否能适应,是否出现呕吐等不适。对于夜间喂奶次数问题,建议婴儿1~3 月夜间两次,4~6月夜间1次,6个月以后最好不要夜间喂养,避免养成含奶头入睡的习惯。若家长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瓶塞贴附在上颌乳前牙,由于奶瓶内多为牛奶等易产酸发酵的饮料,乳牙刚萌出不久时,牙表面结构不成熟,容易脱矿。并且奶瓶喂养时婴儿的吸吮运动不如母乳喂养活跃,口腔自洁作用差,容易导致奶瓶龋的发生。

学步期儿童(1~3周岁)

在幼儿蹒跚学步的阶段,需要开始使用牙刷来清除牙菌斑。此阶段在多鼓励孩子自己刷牙的同时,家长也应帮助孩子进行口腔清洁。由于孩子还不会将东西从口中吐出来,有误吞氟化物的可能,2~3周岁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时需谨慎,每次只能使用极少量(在牙刷上“涂一薄层”)。如果孩子牙齿排列较紧密,可以使用牙线进行辅助清洁。若孩子不配合,家长可以选择膝对膝的方式进行口腔清洁。建议在孩子1 岁时鼓励他们使用水杯(或吸管),尽量减少使用奶瓶,在1 岁半时脱离奶瓶,家长不要用奶瓶当做安慰奶嘴。

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家长逐渐鼓励自主进食,1 岁起可以学着用小勺子吃饭。合理烹调,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提供清淡的食物,以蒸煮等为主,控制盐、油的用量。

用盐量:1~2 周岁为0~1.5克/ 日;2~3周岁为<2 克/日。用油量:1~2 周岁为5~15 克/ 日;2~3 周岁为10~20 克/ 日。避免挑食,鼓励孩子选择多种食物,每日饮奶,可用奶类、水果等做加餐,加餐和正餐时间需间隔1.5~2 小时左右,养成规律进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3~6周岁)

如果你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刷牙能力有所提高,认为可以不用帮他刷牙,那这种想法就错了。仍然建议家长继续给孩子刷牙。很多家长会问:“这个年龄段每次需要用多少牙膏?”其实只需要豌豆大小即可。学龄前是最可能开始使用牙线的年龄段,孩子乳磨牙之间的间隙一般在学龄前的初期开始关闭,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牙齿排列紧密或者孩子经常会有食物嵌入牙齿之间,建议每日使用牙线来清洁牙齿。

这个时期建议规律就餐,每天三次正餐,两次加餐。食物要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宝宝每日膳食摄盐量<3 克,油为20~25克,大豆10~20 克,适量补充坚果,鸡蛋50 克,肉禽鱼50~75 克,蔬菜150~200 克,水果150~250 克,谷物100~150 克,每天喝奶,足量饮水700~800毫升。

由于孩子的自主能力增加,有可能产生偏食的行为,如有孩子不爱吃的食物,不要强迫喂食,鼓励家长想办法调整烹饪方式,或者让孩子参与食物的选择与制作,增加孩子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合理选择零食,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多选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乳制品、坚果等),少选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要充足户外运动,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保障健康成长。

学龄期儿童(6~12周岁)

大多数学龄期儿童可以进行基本的口腔卫生清洁(刷牙和使用牙线)。家长可以转换自己的角色,从帮助孩子刷牙转换到监督他们刷牙,由于有些孩子的依从性较弱,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孩子牙齿的清洁度。在孩子刷牙和使用牙线后,可以使用菌斑显示剂帮助家长进行检查。操作步骤:先将菌斑显示剂涂布在牙齿表面,再针对显色的地方进行刷牙清洁。

孩子在6 周岁左右的时候,口腔内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最后一颗乳牙远中位置,会萌出一颗较大的牙齿,这个牙齿叫做“六龄牙”,它是口腔中最早出现的恒牙,不会替换任何一颗乳牙。六龄牙在口腔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牢牢地埋植在牙槽骨中,承受着最大的咀嚼压力,在咬碎以及研磨食物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要及时行窝沟封闭治疗对它进行保护。

窩沟封闭是指在不损伤牙体组织的情况下,在牙的咬合面、颊面或者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封闭材料,保护牙釉质不再受细菌以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的效果。学龄期的孩子也会碰到乳牙尚未脱落,继承的恒牙已经萌出,家长会看到孩子嘴巴里有“双排牙”的情况,也被称为“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孩子长期进食精细、质软或者黏稠的食物,牙齿使用不够导致乳牙脱落延缓。颌骨发育不足导致替换恒牙萌出排列不齐,发生牙列拥挤。继承恒牙萌出方向异常,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完全等。若出现双排牙情况,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前往牙科就诊,拔除滞留的乳牙,此外,需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建议平时多咀嚼甘蔗、牛肉干等较硬的食物。

在这个年龄段,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进行牙齿早期矫正治疗,在矫正牙齿的同时,孩子患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升高了,所以对于进行矫正的孩子,需特别关注口腔卫生。平时要增加孩子刷牙的频率,保证足够的刷牙时间(一般需要3 分钟)以及使用牙线或者其他的辅助用具(如冲牙器等)。

学龄期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而又全面的营养是口腔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的保障,所以,这个时期也是建立健康信念和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在学业压力下,更要注意每日均衡饮食,合理的饮食不仅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也能避免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足。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规律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每日膳食包括蔬菜、水果、大豆、牛奶、谷物、鸡蛋、鱼肉等。保证食物多样化,餐餐有蔬菜,每天要进食水果,因为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每天应喝300 毫升以上奶制品。主动饮水,保证每天800~1400毫升的饮水量。户外运动也非常重要,每天至少要保证60 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 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 次阻抗活动和骨质增强型活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

青少年时期(12~18 周岁)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一般都能熟练掌握口腔卫生清洁技能,但依从性差成为这个年龄段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存在逆反心理,所以鼓励他们做好口腔清洁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继续帮助和指导青少年度过这个困难时期。家长要避免专制,鼓励他们学会像成年人一样有责任心,接纳孩子个性的转变,同时加强孩子口腔卫生指导,增强青少年关于口腔疾病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青春期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增加青少年患青春期牙龈炎的风险。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青少年,建议要定期做牙周检查和预防性的洁治。还有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增加青少年患龋病的风险,包括碳酸饮料、苏打水等。碳酸饮料会使牙齿经常处于酸性环境下,往往导致广泛的龋坏或酸蚀症。许多水果饮料添加量大且热量高的糖,比起果汁饮料,建议选择纯水果、低脂乳制品或水。

长期不健康的饮食如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会加剧能量消耗与摄入的不平衡,易导致肥胖和出现龋齿。不吃早餐的青少年,会增加午饭时的饥饿感,使午餐摄入过多的食物,导致脂肪堆积。沉迷电子产品,缺乏运动,还有一些心理因素也会诱使青少年形成不良饮食习惯。肥胖不仅影响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也会影响智力和心理健康。解决青少年肥胖和龋齿问题要调整其饮食习惯,优化三餐的膳食结构,加强健康教育,养成运动的习惯。

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日常饮食,还对发音以及容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守护儿童口腔健康,让孩子从小培养正确的刷牙习惯,改正现有口腔不良习惯及饮食习惯。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饮食以及心理特点,摄取有营养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防止肥胖、糖尿病和龋齿的发生。若能遵循合理的饮食模式,可以降低患心脏病、骨质疏松、癌症、高血压、卒中和早期死亡风险,对情绪和心理上也有益处,作为家长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编辑/赵玉遂

猜你喜欢

奶瓶乳牙牙齿
SPECTRA婴儿奶瓶消毒器
智能的婴儿奶瓶
乳牙龋坏需要治疗吗
Caspase-1: an important player and possible target for repair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underlying neurodegeneration
乳牙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奶瓶
“乳牙”更要好好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