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古文”的魅力有几多

2023-08-10段菊花

课外语文·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古文课本剧排练

段菊花

★古文有讴歌司马光应急才智的,有塑造精卫坚持不懈、车胤勤奋刻苦精神的,还有描写伯牙深情厚谊的,等等,很多古文作者的才气真是令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敬重。古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文以载道”的使命,传达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无论是古代名人故事,还是寓言神话,都令人百读不厌。

一、小古文,是古籍大海里的小冰山

小学课本中收录的文言文共14篇,多为几十字到百十字的小古文。语句简练,形式小巧,寓意深刻,颇有启发意义。同学们想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就要从学习小古文开始,持续研读古籍,感受古人生活,在小古文简练的文字中品文悟道。

小古文虽小,但跨越各朝各代,承接启迪教化之功。尤其是以少胜多的字句,更是令人惊艳,仿若古人在字里行间推敲、苦吟的身影就在眼前。同学们可能以为铸字炼句只是古诗词的要求,但在领略小古文之美后,才知道它更是匠心独运的典范。小学教材中的小古文,重在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承,在学习中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但是,小古文受制于篇幅短小,一般对创作背景交代简单,若想要全面学习,同学们就要主动对这些故事进行拓展。比如,搜集坚忍执着品格的名人故事,可以了解写就《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还可以读一读写下“史家之绝唱”《史记》的司马迁。他们的文字在粗茶淡饭中生香,人生在坎坷挫折中历练,心境在百味杂陈中安暖。

另外,像《守株待兔》这篇小古文,以四字停顿叙事,朗朗上口,“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极其有趣。因字数甚少,需要我们对故事细节进行适当填充。又譬如,《司马光》中“众皆弃去”和“光持石击瓮破之”,以动作描写交代了事件过程,但未触及司马光的思考过程和心理描写,所以文字之外的哲理还需要大家去发掘。

同学们不要轻视小古文,它可是古籍大海里的小冰山,水下部分体量很大。《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中,王戎以对“道旁李”的推演,显示了他知其前明其后的聪颖,其整体思考的魅力在文中充溢。《囊萤夜读》中,“家贫不常得油”“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此情此景,令人泪目,如此热忱之学,使很多同学恨不得把家中的蜡烛送予晋朝人车胤。

《铁杵成针》讲述的是李白逸事。山中老妇人磨杵成针貌似荒唐,若略去其真伪,同学们可从中领会“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水滴石穿”“天道酬勤”等成语蕴含的道理。

二、排练课本剧,让小古文焕发更多神采

排练课本剧,将剧目融入小古文课堂,同学们可深入课本剧的创编、排练和表演中去,让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有现场感。小古文是课本剧的创作母本,在查阅补充材料的基础上,有创作才能的同学会找到施展表演才华的舞台,借此更深刻地体会其中主要人物的感人故事和心路历程。

在“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通过课本剧表演促进对传统文化的心灵认知和情境再现。譬如,补充小古文情节对话,会意外地推动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展示编演才艺,在班内脱颖而出。如果想要实现小古文老师教、同学学、一起做课本剧三个层面贯通一体,就要求师生把小古文创编、排练和表演作为“事业”来做,一同对怎样拿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反复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同学们既是课堂的主角,更是课本剧的小导演。

小古文课本剧对比现代文课本剧更容易排练,因为故事简单,人物较少,很可能将语文课堂演变成创意演练基地。同学们在语文课堂上既兴奋又摩拳擦掌,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更愿意为其他配角说戏,通过行为动作、神态表露,改写了硬生生地站在讲台上背对话或说独白的窘迫状态。

因小古文留白较多,课本剧创编自由度就显得更加宽松,同学们也更勇于动口、动手、动脑。一般来说,语文课代表撰写真实丰满、有血有肉的演出脚本应该不成问题,同学们对舞台语言提出修改意见更不是难题。走到小古文的背后,编创出具有学生意味的课本剧便不是梦想。比如,课本中的小古文《两小儿辩日》,讲述孔子东游路上遇到的辩论难题,辩手逻辑和语言相当精彩。因其文本较长,演出脚本可以截取文中辩论部分进行改编。表演时要突出两小儿辩斗的互不相让的情态,无论语气、语调,还是肢体语言,都要有“你没赢我如何认输”的辩手对抗氛围;而孔子面对两小儿争辩难于裁定,他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情致,也要通过同学们的演绎一一呈现出来。

三、会与境,是习得小古文的入门要诀

同学们流连小古文,会渐渐领略儒雅的古风意蕴。小古文是一幕幕“咬得菜根”的交响乐。像《桃花源记》,陶渊明用自己的双脚丈量那片土地,用心记录那里的风物人情,从此就有了桃花源,并在传统文化中生根发芽。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一辈子不得志。虽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但之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蒲松龄除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数年幕宾外,主要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

读与识,是学习古文的根本。要进入深读状态,与小古文会面,要反复吟咏,让其烂熟于心,就像熬粥,要熬出滋味来。在抑扬顿挫中沉醉,在共鸣共情中进入境界,在摇头晃脑中身动心领。

习得,习得,小古文就是通过复习而得其意。在反复复习而得其意后,还要“情景串讲”“文白对读”“配音演读”,只有这样,小古文的文字魅力才能入脑入心。

四、小古文的思考力,使其永传后世

小古文看似简洁,但深入探究会发现很多宝藏。有些同学认为小古文中的字词等同于现代字词,可以匆匆略过。其实不然,比如“走”,在小古文《守株待兔》“兔走触株”里是“跑”的意思,而非今天所讲的“走”。这句是说,兔子急速跑来撞到大树上。所以,大家要注意字词多义的用法、文言虚词的语气特色,不要以为小古文的水很浅。

有些同学读了小古文《守株待兔》的故事,往往哈哈一笑,但当我们把注意力从课文情境转移到用死脑筋处事的方法上来,就会感到它创设的是古板人思维误区的反面教材。

也许有同学会问,小古文《铁杵成针》褒奖老妇人磨杵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那为什么《守株待兔》要笑话农夫在大树旁等兔子呢?同样是难以实现的命题,允许老妇人傻傻地去磨,为什么不允许农夫傻傻地去等?经过对比,深入思考,大家会发现《守株待兔》讽刺的是不劳而获,《铁杵成针》歌颂的是男耕女织,不劳动就不受待见才是根本。一个人不劳而获,总是心存侥幸,这种待在原地、依靠时间死等的思想,先贤志士都认为要不得。

同学们,习得古人用心智书写的小古文,要全面体会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因为它们是教化心智、提升思维的重要路径。学习小古文,不仅要领会字面之意,更要思考小古文背后的哲学课题。从生动、有趣的小古文入手,由语文素养上升为哲学视野,为初、高中深入学习古文打好基础。同时,我们要学做一个有追求、有思想的人,需要良知,需要定力,更需要奋斗,这才是天地间永恒的精、气、神。

猜你喜欢

小古文课本剧排练
舞动未来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两个大忙人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