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围绕“双减”政策设计个性化英语作业
2023-08-10袁能伟
【摘要】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合适的作业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发展综合素养。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以作业设计为抓手进行教学方式变革,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如何依据“双减”政策的要求设计个性化的小学英语作业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双减”政策;个性化作业
作者简介:袁能伟(1990—),女,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2021年7月21日,国家颁布“双减”政策。小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根据“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思路,在减少学生压力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因此,在给学生设计作业时,教师需要做到减量、增质,即以最少的作业训练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课后学习的效果。
结合实践经验,笔者以为,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具体进行英语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与改革。首先,教师可以从激趣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生活气息的作业,让学生在“学+玩”的模式下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提升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合理设计分层作业,给学生提供符合其个体发展需要的作业,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给自己和同伴设计作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样多元化的作业不但能带给学生别具一格的体验,还能改变他们对英语作业的印象,为学生接下来的英语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一、以激趣为前提设计生活类作业
如果学生对学习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即使学习英语十分辛苦,学生也会感觉学习的路途充满乐趣。相反,如果学生厌恶学习英语,即使学习英语十分轻松,学生也会感觉学习英语的时候味如嚼蜡[1]。笔者以为,有时候,并不是学生不爱学习英语,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教师设计的作业极具趣味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会更加积极、主动。因此,为了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完成英语作业,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建立在玩的基础上的生活类作业,让学生在“学+玩”的模式下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例如,在设计与记忆单词相关的作业时,笔者就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生活类作业。考虑到学生在学习ball这一单词后常常混淆相关单词,因此笔者设计了制作单词卡片的英语作业,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ball这一单词的单词卡片。制作单词卡片并不是简单地抄写单词即可,学生在设计单词卡片时需要将相关的单词写上去,如与ball有关的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等单词,并配上图画,然后在单词的下方标注音标、词性以及包含该单词的英语句子。在学生自行设计单词卡片后,笔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查,考查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由于该作业富有趣味性,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自行绘图、查找资料,所以学生十分积极地完成了该课堂作业,甚至原本不那么喜欢英语作业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了单词卡片制作。
除了引导学生制作单词卡片,笔者还鼓励学生制作生活英语收纳册,以帮助学生将英语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制作生活英语收纳册时,学生可以将在看电影或者看广告时遇到的陌生英语单词、句子抄下来,并附上自己通过互联网查询到的中文解释。
由此可见,“学+玩”模式下的生活类作业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促使学生将英语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意识到英语知识的实用性,并逐渐习惯应用英语知识。所以,教师理应重视开发生活元素,设计更多有趣的个性化作业,以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合理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还应当明确,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能力差异,如果教师只布置没有难度梯度的作业,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学不会,部分学生“吃不饱”[2]。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训练,教师应当合理设计分层作业,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循序渐进发展的作业。
为此,教师需要先整体评估学生的学情,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入不同档。在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学生分别划入A组、B组、C组,然后布置了三種难度的英语作业。
(一)A组学生:作业以基础训练为主
考虑到A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薄弱,部分学生甚至连课文都没能完全理解,如果盲目地给他们布置高难度的作业,不但无法取得预期的练习效果,还可能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给该组学生设计作业时,笔者布置了以基础训练为主的作业。
一方面,笔者布置的作业以朗读训练为主。为帮助这部分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笔者建议该组学生每天在家中完成10分钟的跟读训练,并尝试背诵课文全文。
另一方面,笔者还布置了一些背诵单词的作业。笔者以为,该组学生的最大问题是对单词的掌握不够牢固,以至于他们常常在需要使用单词时想不起来。为了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记单词效率,笔者设计了思维导图作业,建议这部分学生以某个单词为核心自行设计思维导图,以帮助他们通过联想记忆单词。此外,笔者还介绍了许多与常用单词相关的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轻松地记忆单词。
(二)B组学生:作业以综合训练为主
考虑到该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相对扎实,但是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差,比起基础作业,他们更需要获得练习、应用的机会,于是笔者布置了综合训练作业,以帮助这部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设计与名词变复数规则相关的作业时,笔者设计了答题作业,并鼓励该组学生在完成答题作业后,总结名词变复数的规则。此后,笔者又设计了造句类作业,要求学生使用名词复数造句,以提升该组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他们学得更灵活、科学。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笔者还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实际生活,围绕身边事物撰写英语小短文,并在短文中运用一些特殊的名词复数形式。
(三)C组学生:作业以开放训练为主
考虑到该组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而且他们往往会在课后自觉学习英语单词、课文等,如果教师再给他们布置基础作业,不但无法提升他们的能力,还会浪费他们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可以更多地布置开放训练作业,鼓励这部分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以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watch这一单词后,笔者给该组学生布置了撰写小故事的作业,鼓励他们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撰写一则小故事,小故事应包含具体的场景、人物和故事情节等。此后,笔者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撰写的小故事。
在给这部分学生布置作业时,教师还应注意,虽然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其他组学生强,但他们毕竟年纪还小,积累的学习经验还比较少,自主学习能力也有限,因此教师不能过分拔高作业的难度,要确保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现有的能力和一段时间的学习顺利完成作业。
从整体上看,设计分层的个性化英语作业,能让“个性”二字真正凸显,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切实获得提升。不过,随着学生能力提升,教师设计的分层作业目标、类型也应有所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鼓励自主设计作业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想法,布置满足学生需求的英语作业。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给自己或者同伴设计作业,以有效发挥作业的作用,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作业
让学生自行设计作业,不仅可以确保作业符合学生的训练需求,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有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无法自行选择作业,这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够,甚至对教师产生了依赖,一旦教师不再布置作业,他们便不知所措,想不到如何进行自我提升[3]。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设计作业。
在实践中,为了辅助学生完成作业设计,笔者提醒学生:“同学们,大家不仅可以给自己设计练习题,还可以给自己设计阅读短文、绘制思维导图等作业,不必拘泥于一种作业形式。”另外,为了确保学生有效利用作业,笔者也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要复习相关知识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总结出完整的练习报告。
例如,笔者所带班级中,有学生认为自己对“be动词”am、are、is掌握得不够熟练,于是笔者鼓励他围绕该知识点来给自己设计作业。还有学生认为自己对名词变复数的规则不够熟悉,考虑到这部分知识相对复杂,于是笔者鼓励这名学生在设计作业时,将名词变复数的规则分类,并搭配练习题记忆。
可见,在自行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获得有针对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作业,让英语作业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鼓励学生给同伴布置作业
除了鼓励学生给自己设计作业,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给同伴设计作业,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谊,同时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升。
例如,笔者所带班级中的小刚和小明关系非常好,但两个人的英语学习情况却截然不同,小刚对英语语法十分熟悉,口语表达能力却相对差;小明恰恰相反,他对英语语法不够熟悉,口语表达能力却很强。因此,笔者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鼓励他们为彼此设计作业,辅助彼此提升英语能力。在两个人完成作业之后,笔者還鼓励他们交流彼此做错的题目和设计作业的思路,以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模式不但能有效解决这两个学生的问题,还能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当明白,并非只有教师有能力设计作业,学生同样能够设计作业。尽管在刚刚开始设计作业时,学生设计的作业可能相对基础,也不够有新意,但随着学生逐步适应这一学习模式,他们的学习能力慢慢提高,他们对自主设计作业、自主学习会更加熟悉,他们也会逐渐有能力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作业。当然,在此期间,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分析作业的合理性,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依据“双减”政策设计小学英语作业时,教师需要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设计,以切实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同时提高其学习质量。为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双减”政策的要求,合理开发个性化英语作业,以带给学生更多新奇、有趣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谢红梅.减负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21(7):18.
[2]蓝筱微.小学英语新型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3):83.
[3]李磊,万里虹.“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序列化作业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21(3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