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理解表达拓展
2023-08-10孙静
孙静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接受、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水平能力等,引导学生诵读感悟文言文的音韵美,体会文言文的表达特点,感悟文言文的丰富内涵,扩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视野。这样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形成阅读文言文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诵读;理解;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3-0028-03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文言文教什么、如何教等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认识,致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质量普遍不高。那么,在小学阶段,教师如何施教才能把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呢?
一、关注文体,诵读为主
统编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编排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对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诵读是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为此,教师应该从文言文文体特征出发,以读为主,采取多种方法引领学生读好课文,为学生深入阅读文言文奠定基础。
(一)范读引路
文言文教学中,对初次接触的课文或者一些难懂的句子,教师适时范读可以降低学生朗读、理解的难度,为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奠定基础。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司马光》一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后练习提出了“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让学生对如何朗读文言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一遍一遍地朗读课文,直至学生能自己朗读。随着学生文言文朗读经验的丰富,教师范读的重点应放在课文中的一些长句子或者不好读的句子上。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囊萤夜读》一文中“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句话较长,教学时教师就可先指导学生画出朗读节奏,再范读引领学生读好这个长句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词句停顿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在学生朗读困难的地方进行范读,能帮助学生读好字音、停顿与节奏等,让学生在朗读时有据可依,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二)反复朗读
文言文语言晦涩难懂,单靠一两遍的朗读学生是很难把课文读好的。为此,教师要引领学生扫除文言文的朗读障碍,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书戴嵩画牛》這篇文言文,其中的“嵩、囊、曝、拊掌、搐、谬”这些生字,需要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先给予正音,让学生把每个生字都读准确,再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这样的反复朗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学生接下来理解句子意思奠定基础。在文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与提升,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感情朗读
情感是文本的灵魂,也是学生读好课文的催化剂。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情感。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文言文意蕴深厚、情感充沛,读起来铿锵有力。教学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那么语文课堂就会失去魅力。教学第1自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作者的强国信念读出来,语气要坚定有力;第2自然段以四字词语为主,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文本语言的描写中感受中国少年的英姿与气势,并融入自己的情感,读出文言文声断气连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文的魅力与韵味朗读出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增强朗读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二、注重理解,突破难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如果学生缺乏对这些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课文注释或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提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借助比较理解
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文言文中许多的词句、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在词义方面,有的是一词多义,有的是多词一义等。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真正意思。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尝与诸小儿游”的“尝”字,现在是“品尝”的意思,而在文章中是“曾经”的意思。另外,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孔子东游” 的“游”字,与《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尝与诸小儿游”的“游”字的意思就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指“游学”,后者指的是“游玩”。教学文言文时,引导学生就古今异义或者一词多义的词语进行比较辨析,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句意,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对文言文词义的认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二)借助插图注释理解
统编语文教材每篇文言文的旁边或下边都配有相应的注释,有的还附有插图。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注释或者插图理解文言文,以帮助学生习得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司马光》一课中,教材对“庭、瓮、皆、光、逬”等这些词语都进行了注释。教学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如,“瓮”字,教材的解释是“口小肚大的容器”。如果只是借助注释,一部分学生对瓮还是难以具体理解它的意思。于是,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来理解。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理解“瓮”一词的真正意思。这样借助注释和插图阅读课文,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教材的注释和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能促进学生深入而形象地理解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根据需要,巧用注释和插图突破理解课文的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启发思考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为什么能有这样准确的判断?从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再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杨氏之子》一文,教师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全面、深入。问题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教师依据文言文内容特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能让学生的思维直抵文本内核,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关注表达,讲述运用
不少文言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看法以及把故事内容讲一讲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故事内容讲一讲,以促进学生内化文本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直抵本质,表达观点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言文观点鲜明。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如教学《司马光》一文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自己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追问:“在当时情形下,还有没有其他可以救落水孩子的更好的方法?想一想,说一说。”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棍子拽,有的学生说可以合伙把缸推倒,有学生说可以……在学习交流中,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等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内化语言,讲讲故事
文言文教学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故事内容讲一讲,能深化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统编教材中的《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精卫填海》等文言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一讲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借助课文注释读懂故事内容,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把课文讲一讲。这样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内化了文本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以致用,运用语言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则离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司马光》一文,在学生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运用积累到的语言仿照课文的形式进行说话:群儿戏于_______,一儿_______,一儿_______,眾皆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有更深刻的感受,而且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文言文中有许多经典的语言范式,值得学生品味鉴赏。教师在引领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范式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迁移运用语言,把语用实践的目标落到实处,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实践,适当拓展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尽管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但这对整个文言文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中的文言文为媒介,进行多种形式的拓展训练,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
(一)剧本表演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引导学生把它改写成适合表演的剧本,并演一演,这样使文言文阅读平添几分情趣,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如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孔君平与杨氏之子,将他们对话过程演一演,注意说话的语气,把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表演出来。课堂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把文言文改编成剧本,再让学生演一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让文言文阅读显得更有趣味。
(二)诵读展示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经典的课文让学生诵读并展示出来,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音韵之美。如《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语言很有气势,特别适合学生诵读展示。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由诵读展示和集体诵读展示。为了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学生对诵读前所未有地重视,他们揣摩诵读的语气、语调、语速,通过诵读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诵读展示,不仅让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而且让学生将文言文的音韵之美自然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与感染。
(三)拓展阅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拓展阅读的形式,把与课文相关的文本引入课堂,让学生阅读探究,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如教学《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勤学苦读的故事时,教师引入《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鼓励学生拓展阅读。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拓展阅读的情况,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所读的故事,或者自己的阅读收获等,以丰富学生认知,深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结合故事内容特点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由阅读一篇到学会阅读一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从文体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规律等出发,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表达、拓展,使学生逐步爱上文言文阅读,形成阅读文言文的意识和习惯,从而自觉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 姚俊凯.蕴藉“传统文化”,涵养“诗书气华”:浅析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2):129-130.
[2] 王玲.基于人文性角度探究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28):37-38.
[3] 王泓.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语文建设,2021(12):45-47.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