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常州:“智慧”引领寻亲路

2023-08-09宋文景通讯员殷丽萍

中国民政 2023年12期
关键词:管理站常州市救助

☉ 本刊记者 宋文景 通讯员 殷丽萍

6月15日,江苏省智慧寻亲联网通办上线仪式在常州市举行。江苏省智慧寻亲联网通办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寻亲平台”)是对原有寻亲平台的一次升级。这一平台的上线,翻开了江苏省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工作崭新的一页。

新升级的智慧寻亲平台由移动手机端、电脑管理端、数据分析端三部分组成,包含“我要寻亲”、“街面救助”、“寻亲档案”、“信息比对”、“档案管理”、“护送管理”等模块。常州市救助管理站以该平台为依托,将以问询为主的传统寻亲手段与信息采集比对等科技手段相结合,依托大数据平台和多种高科技甄别手段,为寻亲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与此同时,常州市救助管理站链接江苏省内各地的寻亲资源,引领全省救助寻亲工作一体化发展,不断刷新寻亲成功率,探索出一条智慧寻亲新路径。

江苏省智慧寻亲联网通办平台主界面。

科技助力 让爱回家

眼含喜悦的泪水,62岁的张文祥老人终于在常州市救助管理站见到了分隔多年的亲人。张文祥老人虽然患有智力障碍,但对侄子和侄孙还有印象。看到张文祥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都很不错,家人们非常欣慰。

时间回溯到2018年6月20日晚,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中,常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遇到了露宿街头的张文祥老人,寻亲服务也随之展开。当时,工作人员发现他没有携带任何随身物品,身份信息不明,并在询问中初步判定他患有轻度的精神障碍。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张文祥老人送至定点医院诊治。在张文祥老人住院期间,常州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帮他寻找家人,但因他精神状况不好,吐字不清,寻亲一直没能成功。

张文祥老人出院后,工作人员将他安置在常州市福利院,继续帮他寻亲,智慧化手段也为寻亲提供了新的突破口。2022年2月,工作人员将老人的基本信息上传至智慧寻亲平台,并上传了老人的面部照片用于技术比对。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和高科技身份甄别系统,对老人的身份进行综合鉴定,终于有了结果,帮他联系到了远在安徽的家人。张文祥的侄孙在救助站看到多年未见的爷爷后,心情激动不已,抓着爷爷的手不舍得松开。

2021年,常州市救助管理站成立智慧寻亲中心,于2022年加挂“江苏省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服务工作室”牌子。常州市救助管理站以智慧寻亲平台为载体,在收集数据、汇集资源的同时,将志愿救援队、社会组织等纳入工作队伍,通过手机端上传线索,共享寻亲线索,提升寻亲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

“这一智慧平台具备数据分析功能,可标记成功率较高的寻亲手段,还可以为走失人员建立档案库,为优化寻亲流程打下基础。”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说,与此同时,救助站发挥常州市民政与公安两部门有效协同、无缝合作的强大优势,由智慧寻亲中心将采集到的人体生物信息通过智慧平台传输至公安部门,通过人像识别、DNA比对等技术手段,在公安人口信息、失踪人员、被拐卖人员、刑事作案人员、在逃人员等信息系统中进行广泛比对。将匹配程度较高的结果经系统传输反馈,由民政部门开展进一步的人工核查与甄别,为寻亲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打通壁垒 全省联动

“儿啊!10年了,妈总算找到你了,今天就带你回家!”母亲的这一句话,让31岁的殷强泪流不已。

2013年1月5日,殷强在南京市溧水区街头流浪,被溧水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救助。当时殷强神情紧张,坐立不安,经过耐心沟通与安抚,工作人员仍无法甄别他的信息,便将他转送至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开展寻亲工作。在站期间,殷强因智力障碍无法正常沟通,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多次查找未果后,于2013年12月将他安置到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

2022年初,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将殷强的信息发送至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希望借助科技手段帮助殷强找到家人。常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登陆智慧寻亲平台,经过多方比对后,得出相似人员信息,并通过淮安市盱眙县太和街道联系上了殷强的妹妹和母亲。为进一步确认,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帮助殷强拨打了视频电话。通过手机屏幕看到家人后,殷强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我妈,这是我妹妹……”而殷强的母亲也在视频另一端情绪激动地呼唤着儿子。确认身份后,母女俩立刻到南京接回了殷强。殷强的妹妹感激地说:“我哥哥自幼患有智力障碍,他走失后,家人组织亲戚在淮安市四处寻找,没想到是流浪到了南京。多亏了你们,才让我们一家人重新团圆!”

成功寻亲的背后,是多方不懈的努力与坚持。为了让智慧寻亲平台更好发挥作用,江苏省各地的救助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工作力量,建立起全省智慧寻亲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打通壁垒,形成横向联通、纵向互动的工作格局,确保信息传递及时、任务流转顺畅。在此过程中,常州市救助管理站承接江苏省各地救助管理机构疑难寻亲任务,并在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的牵头指导下,探索制定寻亲工作标准、工作规程,帮助各地民政部门持续提升寻亲工作水平,成为全省寻亲互通互联的枢纽。与此同时,常州市民政局积极打造智慧寻亲成果展示厅,注重宣传寻亲成果,提高公众知晓度,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寻亲工作,让更多失散家庭受益。

融入大局 守护万家

每一次救助行动、每一次成功寻亲,都是一次“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体现。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已收集整理江苏省各地长期无法确认身份的受助人员信息1600份左右,综合利用技术手段,筛选出比对结果相似度在90%以上的照片约236张,再经专业寻亲队伍跟踪寻亲核实后,成功为80多名受助者找到了家人。

常州市救助管理站积极顺应政府数字化转型趋势,融入民政大救助体系。下一步,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将探索把智慧寻亲方式运用于老人、儿童等易走失群体的即时找回,借助科技力量,守护万家团圆。缩短响应时间,将智慧寻亲平台与常州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有效联通,依托12345热线接报寻人需求,多渠道快速获取寻人线索,及时与走失人员数据库比对。加强外联合作,扩大智慧寻亲社会影响和队伍规模,与公安部门合作,建立治安服务点和巡查发现机制;创建政府数字化转型特色创新项目,为智慧化、数字化城市治理贡献力量。提升服务品质,发挥在救助照料、护送返乡等多方面的优势,对因家庭纠纷、监护缺失等问题造成的老人、儿童走失情况,在寻亲和等待接领过程中,组织专业社工按需开展个案服务;对有困难的家庭,由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上门,协助解决“一老一小”走失背后的根源问题。

“新升级的智慧寻亲平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寻亲效率和成功率,我们也将从织密救助网络、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多元共治等方面入手,继续推动救助管理机构运行能力和救助工作质量双提升。”常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赵灵说,作为国家一级救助管理机构,全站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漂泊之人点亮一盏灯,照亮归途。

(文中受助人员及家属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管理站常州市救助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
水下救助抢险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
常州市
试论加强农村水利管理站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