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政工作现代化

2023-08-09侯新毅

中国民政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中国式

☉ 侯新毅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部门、领域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政法工作现代化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地方层面,一些省份紧跟中央步伐相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地方篇章等命题。深刻认识民政工作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找准民政部门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作用,履行好民政部门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职责使命,迫切需要加强对民政工作现代化的战略性研究、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

第一,把握好民政工作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打破了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研究民政工作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是民政部门对标对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民政工作更好站位全局、融入大局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体、是大系统,是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设计。民政现代化是部分、是子系统,从属于中国式现代化。没有部分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体的现代化。因此,一定程度上没有民政工作现代化就没有完整的国家现代化,推进民政工作现代化意义重大。二是指导与支撑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为民政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就难以确保民政工作现代化方向不偏离,同时民政工作现代化又为中国式现代化落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场域,两者在指导与支撑中相互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处于支配地位,民政工作现代化服从并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三是宏观与中微观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属于宏观设计、战略布局,在这一宏大理念指导下,民政工作现代化要更多关注中观层面的制度设计、策略制定,以及微观层面的终端落实。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政工作现代化衔接贯通现代化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把握好上述三个维度关系,对于准确理解民政工作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定位、作用、着力重点十分重要。

第二,充分认识民政工作现代化具备有利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步,民政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多个维度为深入推进民政工作现代化打好了坚实基础。从物质条件看,十年来,民政的机构设施、硬件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社会福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都迈上了新台阶,极大夯实了民政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以养老服务机构为例,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1万个,其中养老机构4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1万个,床位822.3万张,为养老服务供给提供了坚实支撑。从思想引领看,早在2019年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就明确要求民政工作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这是民政工作现代化最重要的思想引领,指明了民政工作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从理论储备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对民政工作领导意识的极大增强,“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等理念的提出深化,民政工作实践中系统规划、科技赋能、平台集成等思想的萌发应用,为民政工作现代化积累了较好理论基础。从思想共识看,当前,实务界、理论界,特别是地方和基层民政部门,对推动民政工作现代化,以便与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有着迫切的需要,这筑牢了民政工作现代化的思想共识。从地方探索看,江苏、湖南等一些省份,对现代民政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民政工作现代化积累了新鲜生动的地方经验。从相关领域借鉴看,如前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政法工作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推进民政工作现代化提供了十分有力的借鉴。综上,我们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推进民政工作现代化有基础、有条件,可以将其作为推动民政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系统推进。

第三,推动形成民政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设计。研究好、回答好“推进民政工作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课题,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方面切入。一是系统深入开展民政工作现代化的概念内涵研究。把民政工作现代化的概念定义、内涵外延,把民政工作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把推进民政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把民政工作现代化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要把民政工作现代化“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研究透、搞清楚。二是推动思想理念现代化。要以思想观念大解放牵引民政工作现代化发展。比如,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相适应,积极推动民政服务保障群体向更广泛群体拓展;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相适应,积极树立民政工作蕴含丰富文化元素,在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理念;与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要求相适应,树立民政部门既是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也在推动和服务经济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更大潜力的理念,进一步激发民政事业发展活力。三是推动体制机制现代化。要适应民政业务多元的特点,深入研究其内在关联、加强支撑协同,推动民政工作从以条为主,向“条块结合”的体制机制转变;适应民政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站上新起点的现状,创新建立民政服务机构辐射带动机制,以点带面成网体系化发展,更好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四是要聚焦能力素质现代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推动民政工作现代化离不开民政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现代化。要着力推动解决基层普遍关心关注的职称评定、薪酬体系、培训教育、提高职业认同等关键问题。五是强化科技赋能。要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大判断,进一步推进民政数字化改革,积极回应数字化需求,加强信息系统整合,破解数据孤岛等难题,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拓展人民群众需要的应用场景,以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推动民政工作现代化转型。六是抓好终端落实现代化。聚焦城乡社区这个终端场域,推动民政“条”的工作,在城乡社区这个“块”上落实好,以健全完善、务实管用的终端落实机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把民政工作现代化的成效,实实在在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中国式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中国式民主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2016年民政工作要点
做好民政工作要增强六种意识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