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 推动全域殡葬改革走深走实
——专访湖北省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

2023-08-09郭紫纯

中国民政 2023年12期
关键词:火化公墓公益性

☉ 本刊记者 郭紫纯

谷城为什么要进行殡葬改革?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解决改革“拦路虎”?如何强化要素保障?……近日,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接受本刊记者专访,畅谈殡葬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黄克立书记在谷城工作多年,全程领导和推动了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谷城殡葬改革。他表示,谷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生有所福、故有所尊、文明祭祀、俭约便民”作为全县推进殡葬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多措并举提质增效,推动殡葬改革走深走实。

记者:殡葬改革“北有沂水,南有谷城”。近年来,谷城殡葬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克立:殡葬改革事关民生保障,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事关社会经济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谷城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殡葬改革走深走实,主要取得了四方面成效:以全域规划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的196处城乡公益性公墓,实现“逝有所安”;以全域治理“散埋乱葬”2.1万处,实现山清水秀;以全域火化、免除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实现绿色惠民;以强化宣传引导、党员率先垂范、群众自治参与、完善配套措施,实现移风易俗。

记者:谷城为什么要搞殡葬改革?改革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黄克立:殡葬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殡葬习俗改革,开展移风易俗”的决策部署,助力建设和美乡村,实现节地、惠民、留青山,谷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生有所福、故有所尊、文明祭祀、俭约便民”作为全县推进殡葬改革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域推进、惠民利民、质效并举”的改革创新思路,全力提升新时代殡葬服务工作水平。

谷城殡葬改革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2021年的全域火化工作。在部分农村地区,群众过去讲究“身后留全尸”、“入土为安”,这给殡葬改革带来不少阻力。个别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全域火化应暂缓在山区开展。但是,谷城县委、县政府坚定改革目标不动摇,站在保护耕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高度,要求所有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攻坚克难,最终通过系统的政策宣传和耐心的思想工作,在全县顺利推行了全域火化。

记者: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系统性工程。为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谷城作了哪些部署?

黄克立:谷城坚持“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便民惠民”的原则,按照“建好一个中心、城乡全域协同、‘三步走’稳步推进”的战略,统筹规划,推进殡葬改革全域化。

谷城县城市公益性公墓—天韵园。

建好一个中心。投资9000万元,新建占地350亩的县殡葬服务中心—谷城县生命主题公园。项目从设计之初到建设落成,始终突出“三个最”:一是风景最美,做到遵从自然,最大限度保留山林原貌;二是理念最新,满足群众对殡仪服务转型的新要求,摒弃传统的纸花圈、烧纸钱、放鞭炮等殡仪习俗,换之以标准化的守灵送灵、遗体告别、火化等工作流程,通过敬重、简约、规范的礼仪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尊重逝者和敬畏生命的价值体验;三是葬式最全,推出树葬、花葬、草葬、壁葬、玻璃葬、室内葬、花坛葬、艺术葬、骨灰集中安放等节地生态安葬模式,既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又践行生态节约理念。

城乡全域协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实行“城乡联建、镇村联建、村村联建、偏远村单建”。按照“分点布局、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方式同步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同时更加注重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占地65亩,规划建设墓穴1.5万座,已建墓穴4500座。农村公益性公墓坚持“先建园、再植绿、后建墓”,鼓励乡镇以“1亩地、100个墓位、10万元投入”的方式建设林下公墓。

“三步走”稳步推进。即先后开展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全域火化、散埋乱葬坟墓全域治理。首先,到今年底,将建成城乡公益性公墓196处,全县290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其中,农村公益性公墓全域化建设按照“8+X+Y”的节奏推进:2019年率先试点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8处;2020年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新建60处;2021年开始进行全域规划设计。其次,2021 年湖北省政府批复谷城“全域划定为火葬区”,2022年谷城县实现全域火化。最后,将全县65%的国土面积划为“禁葬区”,共统筹治理资金1900万元。按照“见山见绿不见墓”的要求,集中治理散埋乱葬坟墓,两年共治理散埋乱葬坟墓2.1万座,彻底解决了“青山白化”现象。

记者:深化殡葬改革,需要财政、土地等各方面的切实投入。谷城如何做好这些要素保障?

黄克立:一是统筹各项资金。将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资金纳入乡村振兴资金统筹范围,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一处村级公墓预留5万~10万元的“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资金”,解决了部分建设资金问题。县民政局还积极向上级争取福彩公益金支持,助力以奖代补。同时,鼓励村集体自筹一部分资金,共同解决公墓建设资金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已投入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占1/4。

二是统筹用地资源。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将城乡公益性公墓全域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范围,对不破坏林相、不砍伐林木建设的林下墓地,一律采取林业用地备案制度,切实保障公墓建设用地。

记者:公墓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今年5月初,谷城召开全县农村公益性公墓“严管理 惠民生”推进会。请问谷城在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黄克立: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红白理事会和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制度,乡镇级联建公墓由乡镇民政办进行管理,村级公墓由村红白理事会进行管理。按照安葬流程安排丧葬事宜,做到事前政策宣传、事中帮助联系、事后加强管理。安排公益性岗位,专人负责墓地的管理和维护。将公墓经费收支情况纳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范围。

二是统一收费标准。农村公益性公墓严格按照“单墓2500元,合墓3000元”的标准进行收费,同时做好公开公示,严禁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确保农村公墓的公益属性。

三是落实公墓安葬制度。要求各村(社区)加强对辖区逝者安葬的管理,积极引导亲属将逝者安葬在公墓。严格落实村级公益性公墓仅限于安葬本村及联建村村民的规定,严禁出现变相营利行为。

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对规范化管理较好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所在村(社区)进行奖励,通过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不断推动农村公益性公墓规范化管理工作。

记者:殡葬改革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谷城如何确保殡葬改革成果惠民利民?

黄克立:谷城坚持殡葬公益化道路,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人民群众成为殡葬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一是财政兜底润民心。为顺利推动全域火化工作,在全县推行惠民殡葬改革举措,免除遗体接运费、遗体冷藏费、基本火化费、骨灰存放费等四项殡葬服务费用,每例平均减免1050元,低保户和特困对象全部免费安葬,对散撒骨灰、不留坟头、不立碑的生态葬每例奖补1000元,费用由县财政统一承担。2021年和2022年共减免群众基本殡葬费用843.6万元。

二是便民服务暖民心。坚持殡葬公益属性,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统一培训殡仪礼仪,实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物价部门核准定价,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公开公示。城市、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费标准分别为6800元、2500元。

三是移风易俗得民心。深化丧葬习俗改革,把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组织作用,把治丧规范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培育和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提倡理性消费、文明治丧。据初步统计,殡葬改革以来,平均每个丧户节省殡葬费用约3万元。

记者:推动殡葬改革工作需要形成合力。谷城如何调动各部门、各级干部积极性,助力殡葬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黄克立: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职能部门分工协作、联动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出台《深化殡葬改革实施方案》、《殡葬改革实施细则》、《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采取每月项目拉练与全县督办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党员示范引领。出台《殡葬改革宣传工作方案》、《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殡葬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立规矩”强化刚性约束。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带头将逝去的亲属火化并安葬于公益性公墓,“树榜样”实现柔性引导。

三是各部门、各级干部通力协作。县民政局负责制定殡葬改革政策,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抓好殡葬改革督办落实;县乡村振兴办和农业农村局把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资金;县交通局将通往公墓的道路纳入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县市场监管局、发改局协助规范殡葬市场管理;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及时将城乡公益性公墓规划纳入“十四五”全域建设用地规划,积极配合县民政局开展农村公益性公墓选址;县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县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党员干部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压实工作责任,凝心聚力推动殡葬改革。

猜你喜欢

火化公墓公益性
神秘的恐龙公墓
印度新冠病亡者激增 民众露天火化遗体景象凄惨
新見《金山吴公墓銘》考釋
恐怖的大洋公墓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大宋摄夏州观察支使何公墓志研究
车载式遗体火化设备设计与应用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加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