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拓展性作业设计研究
2023-08-09干学展
● 干学展
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1]该通知对作业的质量、类型、评价等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作业任务形式包括完成课后练习、制作历史模型、撰写历史调查报告和历史小论文等。[2]这不仅丰富了历史作业的形式,也为综合性、开放性作业打开了新空间,使历史作业不仅具备了诊断、巩固课堂所学的功能,还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将以本土红色资源与初中历史融合教学中的作业为例,探析跨学科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拓展性作业设计实践。
一、融绘,体现作业综合性
融绘,即融合不同学科要求,绘制历史发展图卷。历史的发展并非孤立的,它不仅有时间脉络,也存在着空间分布特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若能将家乡的元素融入历史学习中,不仅能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增强时空感知,更能培养家国情怀。作业要求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区域历史发展,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也对其地理课程的区域认知能力和艺术课程的创意实践能力提出了要求。这符合新课标中提倡开展综合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要求。
跨学科主题的活动化实践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运用多方面、多学科知识解决本学科问题,以加深对该学科理解的能力。[3]因此,在跨学科作业设计中,教师可基于学生现实生活,选取具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作业一般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特点,最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多学科知识动手动脑,通过互相激励、建构知识来完成作品。笔者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不仅在课堂上将本土红色资源作为史料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知历史就在身边,在课堂外,也融合历史、地理、美术等知识设计了一份跨学科项目式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红色资源,动手绘制红色地图,科学标注历史解释,将党史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地理区域认知教育融入绘画艺术创作中。该作业具体设计如下。
览红色遗址,绘红色地图——手绘红色地图项目式活动
一、项目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宁波最早的党组织诞生于海曙区,海曙区人民曾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挥洒汗血、贡献力量。假期中,请你和你的团队实地走访海曙辖区街道中某一个区域的红色革命资源,了解它的历史,并将你走访的几个红色资源手绘成一张“红色研学”地图,便于介绍和宣传这些资源。
二、项目指引
(一)根据对海曙区红色资源的了解,运用历史、地理、美术等知识,选定实地考察的主题,并拟定合理的走访路线。
(二)考察后,将考察路线手绘成“红色研学”地图,并简单介绍地图中的红色遗址。(4K 画纸)
(三)手绘地图形式:运用地图三要素,形式创作多样化。
(四)该任务建议由5-8 人的团队开展进行。
该作业的完成过程建立在对遗址、纪念馆等区域考察认知基础上,还要寻找、选择所需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并对所获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内在逻辑自洽和科学的历史解释;地图设计中,要运用地图三要素等地理知识,合理设计地图;绘图过程还需具备一定的的美术功底,使之具备一定的美感,彰显艺术课程的审美感知、创意实践素养,实现美育。
正所谓“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一定时空所在地理环境为基础的历史”[4]。在完成的作业中(如图1),学生将历史的美、版式的美、时空的美、色彩的美呈现于地图中,将历史发展架构在区域空间上,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对历史进行解释,将区域党史立体化地呈现在图文之上。通过该作业培养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素养、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素养和艺术课程的创意实践素养,体现了跨学科拓展性作业的价值。
图1 学生“红色研学”手绘地图
二、精思,凸显作业层次性
精思,即要求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透过表象分析实质。可通过作业设计的层层递进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新课标也指出,作业设计要在紧扣课堂学习内容和目标的前提下,在注重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体现层次性。桑代克认为,学习上的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两种学习情境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越多,则前一种学习越能对后一种学习发生迁移作用。[5]在跨学科作业中,设计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因素或关联因素,是学生实现学科间知识贯通、素养融合的关键之一。
为此,在完成上述“以图绘史”作业的基础上,立足历史逻辑对道德与法治、语文、地理等不同课程的交叉内容进行二次整合,设计新的作业,引导学生以更全面的观点和思维认识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探析未来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综合分析,笔者选用主题教学策略,设计了一份“察开发现状、探发展之策”主题调研作业,引导学生围绕项目主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走访、查阅史料、撰写报告。具体设计如下。
察开发现状 探发展之策——海曙区本土红色资源调研学习进行时间团队成员(5-8 人)组长:组员:探索地点□ ①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原启明女中)□ ②明州双英亭□ ③侵华日军鼠疫细菌战遗址纪念碑和陈列馆□ ④后屠桥战斗旧址、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 ⑤日军火烧大皎旧址和火烧建岙旧址□ ⑥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 ⑦新四军(四明山)南部纪念园其他:第一步 1.你为何选择这处/这几处地点?思考问题第二步2.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3.它的背后是一段什么历史?对应书本上哪一课的内容?4.这段历史期间出现了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英雄人物?他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你还能想到哪位和他相似的人物呢?第三步 5.在游览过程中,哪一部分令你印象最为深刻?
该作业建立在绘图作业“是什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红色资源“为什么”发展和“怎么样”发展的问题。作业设计以问题为驱动,以情境为载体,以实践性活动为依托,要求学生自主开展实地调研、资料收集、问题分析、提出办法。例如,有学生在考察报告中指出:许多红色遗址的红色教育价值并未真正得到发挥,即便是学生假期研学也存在家长代行盖章等虚假现象。在原因分析中,有学生指出导致现在红色遗址受众面较少的真正原因,是人民对生活的追求还停留在物质享受层面,而未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追求。同时,在当下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急功近利心态、过于浮躁,缺乏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精神内驱力,这也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学生的分析已突破了历史学科的思维,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责任意识,地理课程的区域认知,语文课程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素养等。
合适的主题选择给价值观教育和历史学科知识传授搭建起一座桥梁,既让价值观教育能够落到实处,也让教师感觉价值观教育有规律可循,有知识可依托。[6]该作业的完成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将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关注家乡的社会问题、了解家乡革命文化、认同家乡革命精神,培育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三、优评,落实作业成效性
优评,即通过优质、科学、多样的评价,提升作业的成效。作业不仅具有培养学生相关核心素养的功能,也具有诊断、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价值。上述作业要求学生在开放式、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完成,既考查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又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地理、语文、美术等跨学科综合性知识的能力。虽然涉及不同课程知识,但这几门课程间有着相通的教法和学法,使得学习评价的一体化成为可能。一体化评价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因此在设计评价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四点:一是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作为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二是所制定的评价活动要结合作业所考查的不同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三是评价维度和主体多元化,评价维度着重关注各学科素养和过程性呈现,评价主体体现“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四是评价量表要有可操作性,能够衡量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和学习后的所获。具体评价表设计如下。
表1 《览红色遗址,绘红色地图——手绘红色地图项目式活动》评价表
该评价表注重跨学科素养目标的达成,要求学生坚持以历史学科为本位,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着重关注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和艺术创意实践素养的呈现。学生将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置于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加以考察,用艺术“美”的形式呈现作业成果,体现了学科融通互促的要求。
表2 《察开发现状探发展之策——海曙区本土红色资源调研学习》评价表
该评价表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完成过程中的不同角度进行评价,体现了该作业的实践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评价可以分阶段完成,便于关注学生经历多次评价后展现的进步程度。评价时注重学科知识间甚至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关注学生在某一环节中表现出的多种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评价兼顾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实现校内、校外多元反馈与评价,体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效应。
四、结论
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应强化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不仅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作业实施的实践化,还要注重评价的一体化。灵活开放且仔细规划的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体现出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品质要求等,能够帮助其全面深刻地认识世界,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