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幼儿园如何利用竹子资源开展民间游戏
2023-08-09余立
余立
民间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大部分民间游戏的开展需要依托多种多样的材料。竹子资源在我国南方乡村地区随处可见,乡村幼儿园可以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展民间游戏,增加幼儿活动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很多乡村幼儿园,可以看到以竹子或竹制品为材料开展的民间游戏,如跳竹竿、挑小棒、套圈、跑竹马等。本文分析了乡村幼儿园的现状和在乡村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价值,探讨了利用竹子资源开展民间游戏的优势,并提出了乡村幼儿园利用竹子资源开展民间游戏的策略。
一、乡村幼儿园的现状
(一)游戏材料单一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很多乡村幼儿园地理位置偏远,教室狭小,区角投放的材料单一。室内游戏材料主要是一些简单的绘本、雪花片、废旧的画笔等,可供幼儿选择的游戏材料较为有限。户外的游戏材料更是寥寥无几,幼儿在户外进行活动时,主要的游戏形式是追逐、打闹,这对幼儿的发展很难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师的数量少且专业能力弱
笔者在访谈乡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乡村幼儿园只有一两名教师,班级以混龄班为主,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环境较差。部分乡村幼儿园的园长、教师是小学转岗教师,他们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对一些最新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不够了解。一些教师认为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复杂,他们不懂怎么开展,也不愿意带领幼儿开展。在教学中,他们主要带领幼儿学习数字和汉字,教学内容偏小学化。此外,因为乡村幼儿园位置偏远,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幼儿园工作,所以乡村幼儿园的教师数量较少且专业能力较弱。
二、在乡村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价值
(一)对幼儿的价值
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部分民间游戏包括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耐力、灵敏性和反应能力等。除此之外,在“竹竿舞”“赶小猪”“扔沙包”等民间游戏中,幼儿需要和同伴协商、合作,这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幼儿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游戏过程中收获快乐的情绪体验。
(二)对教师的价值
部分乡村幼儿园教师是小学转岗教师,他们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对民间游戏的玩法和类型耳熟能详,对于开展民间游戏更有经验。同时,民间游戏的材料制作简单,没有专业背景的教师也能利用乡土资源制作教玩具。
(三)对乡村幼儿园的价值
乡村幼儿园地理位置偏远,办园经费有限,教师数量较少。但是,很多乡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民间游戏可以节约办园经费。教师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创新民间游戏的玩法,形成乡村幼儿园特色课程。
(四)对文化传承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民间游戏只停留在了文字记录上,没有人再去学习和传承。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民间游戏,带领幼儿利用竹子制作舞狮、舞龙、跑竹马、踩高跷等民间游戏的道具,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利用竹子资源开展民间游戏的优势
(一)竹子分布较广,取材容易
民间竹制玩具具有民俗特色,比如“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所描绘的儿童嬉戏情景中的“竹马”。“竹马”即以竹竿代马,在玩耍时,儿童一只手握住竹竿,另一只手拿着柳条装作拍打马屁股的样子。竹子种类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教师取材较为容易。
(二)竹制的游戏材料使用寿命长
竹制品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幼儿园不用经常进行更换,幼儿摆弄起来也更安全。同时,大型的竹制品可以摆放在户外,不需搭建雨棚进行遮挡。部分竹制品的制作步骤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多的工艺,教师、家长可以自己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竹制教玩具。此外,因为部分乡村幼儿园办学经费有限,所以投放竹制教玩具可以达到节省办园经费的目的。
(三)竹制的游戏材料类型丰富
竹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用来制作各种户外民间游戏教玩具,如秋千、板凳、攀爬架、平衡木、竹篮、簸箕等。利用竹子制作的教玩具易于幼儿操作,可以锻炼幼儿的各种能力。比如,小棒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在“竹竿舞”等游戏中,幼儿可以锻炼手臂力量。
四、利用竹子资源开展民间游戏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竹子资源
乡村幼儿园可以成立专门的民间游戏活动小组,充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发动幼儿园教师、家长等多方力量收集竹子资源,用以制作竹子类民间游戏教玩具。乡村幼儿园应该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鼓励家长为幼儿园提供竹子资源。对于简单的竹制教玩具,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等自主制作,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实现家园之间的良好沟通。对于一些比较难完成的竹制品,幼儿园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家长、竹制品非遗传承人等进行制作。
(二)分类制作民间游戏的道具
在室内不同游戏区域,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竹子制作不同的游戏道具。比如,在益智区,教师可以利用竹子制作益智类小棒、拼图、竹简;在建构区,教师可以制作积竹,并确保积竹的长短、大小、形状丰富多样;在表演区,教师可以制作唢呐、鼓、笛、萧、竹筒;在生活区,教师可以制作竹篮、砧板、小碗,方便幼儿进行“娃娃家”游戏。
在户外游戏中,教师可以按照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动作类型制作相应的游戏材料。如針对走这一动作类型,教师可以制作小桶,带领幼儿开展“挑小桶”游戏;针对跑这一动作类型,教师可以制作“小猪”,带领幼儿开展“赶小猪”游戏;针对跳这一动作类型,教师可以挑选合适的竹竿,带领幼儿开展“跳竹竿”游戏;针对爬这一动作类型,教师可以制作攀爬架,带领幼儿开展攀爬类游戏;针对平衡这一动作类型,教师可以制作梅花桩,带领幼儿开展走“梅花桩”游戏;等等。
幼儿园还可以利用竹资源制作舞狮、舞龙、竹马等特色民间游戏的教玩具,并在早操和课间操中融入舞狮、舞龙、踩高跷等游戏环节。
(三)创新竹子类民间游戏的玩法
首先,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竹子半成品、制作好的竹子类民间游戏材料按照动作类型和活动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民间游戏素材资源室。
其次,幼儿园可以成立民间游戏教研小组,对竹子类民间游戏的玩法和注意事项展开讨论,创新游戏的内容、材料、形式,整理形成园本课程和园本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民间游戏的参考资料。在户外活动时,教研小组需合理规划每个班级开展竹子类民间游戏的场地和时间。
再次,幼儿园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民间游戏的内容和玩法。对于与当前幼儿的生活经验不符合的动作、童谣、歌曲,教师要适当进行改编。在教育活動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元素,对民间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例如,在跳竹竿舞的过程中,如果幼儿对某一种节奏已经厌倦了,教师可以加大难度,变换节奏、动作和音乐。竹竿具有一定的重量,幼儿长时间抬、敲,手臂会酸痛,教师可在一段时间内让抬竹竿和跳竹竿的幼儿交换位置。又如,在开展“赶小猪”游戏的过程中,“小猪”的数量和大小可以随时变换,用竹子制作的“小猪”可以涂上各种颜色,里面放置铃铛,增加趣味性。此外,针对班级内的套圈活动,教师可以改变圈的大小和套圈的距离,逐渐增加难度,鼓励幼儿用套到的奖品去换取礼物。
最后,对于场地较大的乡村幼儿园,教师可以打破班级和空间限制,开展户外混龄游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认识存在差异,他们在一起进行游戏,可以实现共同发展。比如,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他们能够发展移情能力,学会照顾小班幼儿。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以大班幼儿为榜样,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四)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培训
笔者在访谈乡村教师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园教师是小学转岗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认为游戏就是让幼儿自己玩,不需要教师管理,也不需要提供材料。因此,幼儿园应该对转岗教师加强专业培训,引导教师创新民间游戏形式,利用更多的乡土资源让幼儿接触多种多样的教玩具,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和表现。幼儿园还可以邀请竹制品非遗传承人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学习教玩具的制作工艺。
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随着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越发重视,乡村幼儿园应多举措、多途径、多渠道提高保育与教育的质量,结合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民间游戏。以竹子资源为例,教师应积极探究竹子类民间游戏的玩法,形成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自制教玩具,促进乡村地区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