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2023-08-09张泽祥
张泽祥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它更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STEM理念下的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驱动开展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STEM理念下,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已是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它既体现了STEM理念的本质特征,又体现了整体性教学原则,能够让科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科知识融合得更加深入,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来源、主要价值、显著特征与实施流程,以供参考。
一、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来源
在STEM教学理念下,如果说数学、科学是一条暗线,那么工程、技术则是一条明线。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立足于工程项目,把科学、数学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融合在工程项目之中。因此,产生具体的项目是开展STEM项目化学习的前提。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条渠道。
一是科学教材。科学教材是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STEM项目化学习主题的开发基地。教师可以着眼于科学教材,以科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将其转化为STEM活动项目主题。二是学科整合。教师可以跨越科学学科,采取学科融合的方法,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内容,将其与科学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创生出STEM项目主题。三是立足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学习主题,将某些生活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形成STEM项目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
二、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主要价值
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成为科学的探索者与知识的建构者;二是可以推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方法、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挑战性任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显著特征
(一)在情境中探究
情境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实践表明,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主张从真实的情境中提出科学的问题,从有趣的情境中拉开探究的序幕,在丰富的情境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项目情境、问题情境、任务情境,围绕学生生活经历,设计科學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二)在实践中体验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形成真切的认识。实践性与体验性是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征,也是学生主导性的充分体现。“做中学”是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观察、制作、实验等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而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中的“做”,不是单一的动手操作,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在做中迸发出思维火花,通过“做”与“思”获得新知和技能。
(三)在跨界中融合
整合性是STEM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征,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以科学学科为载体,融合了数学、工程、技术学科知识,突破了学科界限,聚集了多方资源。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其目标是多元化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是一种综合化学习方式,以项目为载体融合多学科知识,整合多层面信息,在跨界中实现融合,丰富了学科学习内容,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在合作中成长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在新课改背景下,当今合作学习的价值日益凸显。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项目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合作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
促进了学生健康和谐成长;其次,合作让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协作互助精神,凝心聚力,从而开发学生的潜力,达到“1+1>2”的学习效果;最后,合作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增强了学困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流程
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活动主要分为五个环节,下面,笔者以“不同的声音”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具体实施流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项目
在小学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中,确定项目选题是教学的第一步。小学科学STEM项目既要寓教于乐、关注生活,又要能整合多元知识,体现学科核心知识,凸显学科的本质特征。项目主题的确定应由师生共同完成,通常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认同问题,进而共同商定项目主题,明确活动任务。
在教学“不同的声音”这一课时,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重组,将教学活动设计成STEM项目化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学校举办的“小巧手”比赛活动的契机,创设了一个科技创新大赛的情境,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大赛海报,启发学生利用这个单元所学知识,提出自制创意乐器参与比赛的想法,在情境中引出“制作乐器”这一项目化学习主题。
(二)提供材料,精心准备
“一个善于做准备的人,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精心准备是STEM项目化学习的第二步。教师在课前除了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准备好探究材料,还要精心指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旧知识的复习和学习材料的准备。前者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丰富知识储备,激活已有经验等,后者包括准备导学单、实验单、实验器材等。总之,教师要提前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搭建好桥梁,奠定好基础。
在和学生共同确立了项目主题后,笔者引导学生围绕“好乐器的标准”展开了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段资料让学生阅读,同时让学生自学书本内容。学生通过自学,明晰了好乐器的衡量标准,如“能发声”“声音有高低变化”“声音有规律”
“外形美观”,并对音量、音调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对音量大小和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了解,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三)伙伴合作,形成方案
在开展STEM活动之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对学习活动的规划,可以避免开展活动时盲目无序。有了明确的方案,学生就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学习活动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探究实践就会更加高效。工程的关键是设计。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方案的重点是工程设计,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综合性知识,发散工程思维与技术思维,对所要完成的作品进行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研讨设计,包括完成项目的思路、產品制作的流程、材料的选择、图稿的设计等,还要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和修改,以形成比较完善的、可行的施工方案。
在教学“不同的声音”这一课时,在学生自主研讨了好乐器应具备的条件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设计单,让学生分组设计乐器制作方案,各组边讨论边填写设计单,如制作的乐器名称、所需要的材料、制作的具体步骤、乐器设计图等。活动方案的形成,需要师生携手完成,师生之间要结成合作伙伴,学生之间要开展协作学习。
(四)手脑双挥,制作产品
工程制作是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环节。学生亲手将计划付诸行动的过程,既是一个生成劳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过程。工程制作能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应用工程原理,将技术融入工程。该环节需要学生手脑共用、做思结合,学生不仅要动手制作产品,还要动脑思考,不仅要根据既定方案实施,又要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此外,学生还要对产品性能进行测试,找出产品的不足之处,并设法对产品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提高产品质量。
在“不同的声音”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工程设计活动结束后,笔者让小组长到材料区自主选择材料,分组合作制作乐器。有的小组制作的是弹拨乐器,有的小组制作的是吹奏乐器。产品初步成型后,各组学生尝试演奏,根据效果进行调试,设法调节音量大小,改变音调高低,以使乐器发出更加优美的乐音。在学生制作产品的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自主操作的前提下,应对学生进行适当辅助,对有困难的学生施以援手,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展示成果,评价反思
新课程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用评价去引导学生的学。展评是科学STEM项目化学习活动的第五个步骤,该环节着重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学习的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诊断与甄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教学“不同的声音”这一课时,当各组学生完成乐器制作之后,笔者让各个小组拿着乐器进行展示汇报,他们边介绍制作乐器时用到了哪些材料,边给大家演奏。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笔者请其他小组学生提出问题或建议,同时,笔者也适当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想想自制乐器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取得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并对学生提出课后进一步调试完善乐器的任务,将项目化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外。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