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8-09马腾
马腾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积累个人经验,从而在情境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式学习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既适应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核心思维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引入体验式学习这一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本文中,笔者论述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情境性
体验式学习有极强的情境性,这种特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上完成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要在了解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只有充分体现体验式学习的情境性,才能让学生沉浸于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领悟并掌握知识,获得发展。
(二)实践性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工具类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有极强的实践性。正因如此,小学数学教学才需要倡导体验式学习,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发展。数学实践贯穿于体验式学习的全过程,它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一方面,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是个体体验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的过程。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既包括学生的亲身实践,也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能回顾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还能在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进行创造性思考。学生在这种切实的感受和体验中,可以深入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构建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
(三)情感性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仅注重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了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的设计和制定,纠正了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良倾向,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认知形成的过程,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此外,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虽然内容简单,但部分知识依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体验式学习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数学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1.创设生活化情境。情境是体验的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情境,带领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譬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讲台布置成商店,将橡皮擦、粉笔、书籍、钢笔、练习本等作为商品,并裁剪不同尺寸的卡片作为货币,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和商店老板进行情景表演。如:“顾客”在“商店”内选择了1支铅笔和1本练习册,已知铅笔的单价是1元5角,练习册的单价是2元8角,“顾客”手上有1张面值为10元的“纸币”,“售货员”应该给“顾客”找零多少钱;假如“顾客”手中有10枚面值为1元的“硬币”和20枚面值为1角的“硬币”,可以购买多少根单价为5角的笔芯;等等。这种体验式的数学情境因为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热情,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创设游戏情境。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仔细探究数学课程内容,结合多种元素创设体验式的游戏情境,以直观性、趣味性强的游戏形式呈现数学内容,从而构建寓教于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体验游戏化学习的乐趣,始终保持学习热情,进而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譬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数字卡片游戏:先制作卡片,在卡片上分别写上2~9这几个数字,再由甲、乙两名学生分别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两人一起计算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能快速、准确说出答案的人可以赢得两张卡片,最终积累卡片最多者成为游戏赢家。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体验式的游戏情境,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积累数学知识。
3.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能够明确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之一,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设置具有创造性和挑戰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在不断的问题探究和体验中发展思维、深化认知。例如,在教学“圆”这一单元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小汽车行驶得又快又稳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一旦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教师就可以立刻追问:“那如果将车轮做成正方体、长方体、椭圆体等其他形状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种充满质疑性的问题,能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给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提供强大助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深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了解圆心、直径和半径的概念,掌握圆的概念和性质。
(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此种需要更加强烈。同时,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乐于探究。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大胆交流、合作探索、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进行猜想和验证,在实践和创新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中的“三角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在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学习工具,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工具进行自主探究。具体来说,用两副相同的三角尺尝试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分析和推导,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体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互动交流,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团结协作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时,教师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积极和学生互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此外,教师要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和条件,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同伴进行交流,从而在不断的合作和交流中深化体验,丰富经验。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由组建合作小组,并提前给学生准备好鸡蛋、袋装的盐和糖等学习道具。课堂上,教师先对秤的使用方式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清楚如何使用秤,然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与同组成员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别以鸡蛋、糖和盐为称重对象,完成对一千克物品的测量,感受一千克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重量。此种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作用,让善于记录的学生主动记录数据,想要动手称量的学生积极称量不同的物品,对数字敏感的学生则主动计数等。这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实现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了千克和克的重量概念,还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和发展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知识应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对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师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引进现实生活,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让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作用,使學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的本质、感受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生活与百分数”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超市的打折区观察、了解商品的打折情况。学生发现,有的商品直接在原价的基础上打七折,有的商品要求购买达到一定的金额后再减去部分金额。对此,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最实惠的购物方案。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结语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情感、心理、综合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探究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和应用方法,不断完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下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