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水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3-08-09吴敏王啟苗
吴敏 王啟苗
摘要:通过近年来对宁国市水果产业生产发展指导的实践和体会,归纳出宁国市水果产业的生产、主体、技术以及品牌建设现状,分析指出水果生产存在栽培品种良莠不齐、果园基础设施脆弱、技术支撑不足、生产技术不规范和果园机械化水平低、标准园建设难度大与竞争力不强、采后处理贮藏加工销售能力薄弱等问题,结合宁国水果生产实际,旨在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水果产业发展与提升、加强特色水果基地建设、引导水果产业布局、扶持龙头企业、推进水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强化科技服务、提升产业档次、树品牌、强品质、加强标准果园创建、推进水果标准化生产、探索创新服务方式、促进水果产业健康发展等建议,促进水果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果农增产增收。
关键词:水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宁国市
安徽省宁国市水果生产历史悠久,水果种类繁多。据宁国县志记载,明代即有青梅、桃、李、杏、梨、柿、花红、枣、石榴、枇杷、杨梅、樱桃、葡萄、橘、橙、柚等数十种,其中“乌梅”曾被列为贡品。20世紀90年代,宁国水果生产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水果生产由零星种植向规模化种植发展,由分散经营向能人、大户经营发展。到2002年,全市水果栽培面积达2 000 hm2,其中,大宗水果青梅面积1 200 hm2以上,面积、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由于水果青梅不能鲜食,必须依靠外商收购或加工对外销售,因销售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全市水果生产一度走向衰落。
1 产业现状
1.1 生产现状
截至2022年底,宁国水果有:青梅、桃、李、梨、葡萄、猕猴桃、樱桃、枇杷、蓝莓、石榴、杨梅、桑椹、无花果、枣、柿、杏、苹果(花红)等近20个品种。青梅、桃子、葡萄、李子、梨子、猕猴桃为主栽品种,大宗水果青梅面积320 hm2,桃子、葡萄、李子、梨子、猕猴桃分别达40hm2以上;除青梅外,大部分水果以鲜食、观光采摘为主。2022年全市水果面积803hm2,投产面积720hm2,分别比上年增38hm2、60hm2。全年水果总产5 350 t,比上年5 090 t增260 t,增长5.1%;水果总产值5 552万元,比上年4 837万元增715万元,增长14.8%。
1.2 主体现状
水果生产经营主体以家庭农场为主,有少量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制联合体、企业参与。全市从事水果生产的经营主体70余家,截至目前,水果种植面积6hm2以上的家庭农场数量由原先的几户发展到40余户,规模种植面积超400hm2。其中省级家庭农场15户,宣城市级家庭农场17户,宁国市级家庭农场13户,省级标准果园1个。
1.3 技术现状
设施水果栽培已经起步,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产业化雏形形成。设施水果面积从空白起步发展到
30 hm2,大棚促成栽培、避雨栽培、连栋温室栽培等得到广泛应用;南极黄桃、宁墩翠冠梨、梅林醉金香、汪溪天地庄园、方塘世京果园等基地基本建成;水果控产提质增效、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园生态循环模式等关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其中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超过200hm2。
1.4 品牌现状
品牌建设有所突破,拥有世京、乡淳、徽耘(yún)香、老继、梅继、陌上富林、云木果、绝味宁一等8个注册商标;醉金香葡萄、天地庄园猕猴桃、葡萄沟葡萄、世京果园李子、大众梅园青梅等一批水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世京果园20hm2果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天地庄园、世京果园获得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称号。
2 存在问题
2.1 水果栽培品种良莠不齐
全市水果种植品种多而杂,涉及近20个品种,不利于规模化、专业化的开发利用,除大宗水果青梅需后续加工外,大部分水果以鲜食为主;新品种引进比较盲目,水果种苗产业一片空白,果农引种偏听偏信,盲目求“新”、求“奇”,引种后出现环境不适、生长不良、寒露风和晚霜危害、花果期受冻等诸多问题;部分主体水果栽培品种单一,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将无所适从、难以应对、损失惨重。
2.2 果园选址欠妥,基础设施脆弱
宁国地处山区,果农建园多选择城镇附近较为平坦的地块,大部分靠近河流两岸,如:安徽天地庄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有的选择丘陵地或山角地,果园交通、排灌等农机设施装备差;沿河果园在梅雨或多雨季节极易遭受山洪冲毁,山地果园又缺乏灌溉条件,常常遭受夏秋干旱的威胁;设施水果也因山区地形和气候的特点,道路和新建的水肥一体化智能喷滴灌等设施常受洪水冲毁,水果产业仍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2.3 技术支撑不足,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从事水果生产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全市仅1人从事水果生产技术推广与指导,而且是半路出家,后继无人,知识储备和外出学习机会少,缺少经费,无法有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水果“三品”认证不理想,仍有很大一部分主体标准和规范意识不强,果园管理粗放,品质不高,效益低下。部分农场没能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或认真执行,生产资料投入混乱,生产记录不完整,果品安全存在隐患。
2.4 生产技术不规范,果园机械化水平低
宁国水果生产虽历史悠久,但仍存在部分果园品种不优、品质不高、品牌不强的现象。有的果园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果园郁蔽;有的果园修剪技术不规范,树体结构不合理;有的果园长期连作病虫害(火龙果介壳虫、果桑菌核病、猕猴桃溃疡病)存在隐患。绝大部分果园在耕翻、施肥、防涝、喷药、修剪、抗旱、除草等方面都需要人工劳作,生产劳动成本高,制约了水果产业的提质增效,迫切需要果园管理推行机械化,推广省力化。
2.5 水果标准园建设难度大,竞争力不强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在新建果园时有的盲目求大、缺乏技术、思想保守、投入不足,没能挖掘、集成生产技术力量,通过集约化管理,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也没能建立和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基地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更没能及时开展果品 “三品”认证,形成果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以致果品质量难达标,商品果率和优质果率低,竞争力不强。
2.6 采后处理贮藏加工销售能力薄弱
宁国水果生产规模较小,名优果品少,没有响亮的水果品牌与商标,采回的果品没能够很好地整理和分级;水果鲜贮设施和能力十分薄弱,保鲜效果差,损耗大,水果冷链流通几乎为零;目前,大宗水果青梅也主要以鲜果销往江浙一带作为加工原料,其他水果都以鲜销或休闲观光采摘为主,缺少保鲜延时上市和深加工应对能力;果农和水果经营主体很少组织过有效的市场营销交流活动,农商对接难,一旦出现销售脱节,将会面临很大的销售压力。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水果产业发展与提升
一是加强果园水、电、路、渠、灌溉、防灾(霜冻、冰雹、鸟害等)等基础设施和苗木、果袋、施肥、喷药、修剪、采收等小型果园机械装备建设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果园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强果品采后机械制冷恒温库、数字化分级处理体系和冷链运输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延长果品保质期,提高果品贮藏和市场均衡供应能力;三是加大对果品生产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推广农超对接,提高果品营销能力;四是大力改造中低产老龄果园和建设标准化果园,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
3.2 加强特色水果基地建设,引导水果产业布局
一是建设果品生产加工基地。青梅是宁国水果生产的主导产品,面积、产量均位于全省前列。应立足东部仙霞、云梯等乡镇已有的产业基础,稳定青梅面积,更新品种、提高品质。二是加大鲜食果品生产基地建设。本着规模适度的原则,在中北部和西南部建立一定数量的葡萄、早熟梨、猕猴桃等鲜食水果生产基地。三是建立休闲采摘观光水果生产基地。引导水果产业发展与休闲采摘观光的有机结合,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水果生产产业链,拓宽经营渠道,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果农收入。
3.3 扶持龙头企业,推进水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建立一批水果产业核心示范基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推行农产品“互联网+”销售模式,摸索出一条以休闲采摘带动农业、旅游业发展之路,辐射带动宁国市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形成不同地域的特色水果产业带,逐步改变以前青梅种植“一业独大”的局面;重点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和农场,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确保不仅一年四季鲜果不断,更让“小水果”成为富民“大产业”;加大新型流通方式创新力度,鼓励向零售网点、连锁商店、伙食团体开展鲜果、净果、鲜果汁等配送服务。
3.4 强化科技服务,提升产业档次,树品牌,强品质
梨、葡萄主推早中熟品种,猕猴桃主推红心优质品种,重点推广优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水果设施栽培和套袋、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园生草、果品商品化处理、气调及冷藏运输等技术,聘请省市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推进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引导支持生产主体申报注册商标,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申报和认证工作,对果品实行分级包装、品牌销售,逐步建立和完善果品溯源制度;組织一批新型水果生产经营主体积极走出去参观与展示,特别是参加安徽省优质果品展评活动,并开展特色果品宣传活动和品牌打造,提升水果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3.5 加强标准果园创建,推进水果标准化生产
坚持在稳定面积、优化结构、稳定产量、提升品质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名优水果生产;坚持优势区域发展战略,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水果综合生产竞争力;争取用3~5年时间,创建1~3个省级标准果园,实现水果商品果率90%以上、优质果率75%以上;水果标准化以无公害生产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载体,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基地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形成果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3.6 探索创新服务方式,促进水果产业健康发展
制定落实水果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赢得领导重视,列出财政专项经费扶持水果产业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大力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进入水果产业领域,扶持优势龙头企业、优势水果生产基地建设;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水果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进行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规避市场风险;鼓励保险机构拓展水果生产保险业务,争取将水果生产逐步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降低自然灾害对水果产业造成的损失;探索果园使用权抵押贷款等新型模式,增强金融支持水果产业发展力度,支持、推动水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海燕,王啟苗.宁国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做法与成效[J].基层农技推广,2021(3):53-54.
[2] 王啟苗,窦春英.台风"利奇马"对宁国水果产业造成的损失及对策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20(7):3.
[3] 杨振锋,丛佩华,聂继云,等.我国水果产业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及建议[A].中国园艺学会青年学术讨论会[C].2006:701-704.
[4] 王先玉,金莲.贵州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21(6):049.
[5] 丁伟.阜南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J].农家科技,2019(1):10-11.
作者简介:吴敏(1978—),女,大学专科,助理农艺师,一直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王啟苗(1965—),男,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蚕桑、中药材、水果等特色产业技术推广以及土壤肥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