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

2023-08-09马倩

幸福家庭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师应劳动领域

马倩

幼儿教育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幼儿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劳动观念的作用。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五大领域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联系,在各个领域的课程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深入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并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以增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效果,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观念。

一、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则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幼儿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而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观念,让幼儿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基础上体会劳动的乐趣,形成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时,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第一,以幼儿为主。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的教育原则,围绕幼儿设计与组织劳动活动。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思考问题,了解幼儿的实际想法,捕捉幼儿对劳动活动的兴趣,并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劳动素质设计相应的劳动活动,以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小当家”主题劳动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設计“自主入园”“自主整理餐具”“自主整理被褥”等活动环节,让幼儿依靠自己的力量参与劳动实践,发挥自己的能力自主进行劳动,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逐渐形成劳动意识。

第二,回归自然。幼儿对自然事物充满兴趣和探究欲,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遵循回归自然的原则,拓展劳动教育的场景与资源,让幼儿在劳动实践中亲近自然,以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回归生活。劳动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劳动活动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坚持回归生活的原则,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良好品质,让幼儿逐渐形成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观念。

二、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立足劳动教育本身,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始终立足劳动教育本身开展实践活动,将传递劳动观念、传授劳动技能、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作为核心目标,以充分发挥五大领域课程对劳动教育的支持作用,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

教师还应深入思考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领域课程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并以此为方向开展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使其更好地为劳动教育服务。例如,在语言领域渗透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利用绘本等语言素材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幼儿的思想与行为,最终实现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目标。

(二)结合各个领域的教育要求,制定清晰的目标

清晰的目标是高效开展劳动教育的首要条件,在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兼顾多个领域的教育要求,制定清晰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在目标中渗透劳动素养、劳动技能的培养要求,为顺利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社会领域中渗透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社区清除小招贴,并结合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劳动教育目标,为幼儿制定具备社会特质的劳动实践目标。如:让幼儿理解为何要清除小招贴,并掌握清除小招贴的方法,形成自觉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让幼儿感受清除小招贴的辛苦,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不乱贴、不乱画。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目标可以让幼儿在掌握劳动方法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社会认知,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

(三)把握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深入开发实践资源

要想在五大领域课程中高效渗透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教师就要正确把握劳动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避免以劳动代替劳动教育,而要合理利用二者的关联设计劳动实践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幼儿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从而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在合理把握劳动与劳动教育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深入开发劳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幼儿园劳动实践活动,以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

三、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时,教师不仅要遵循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还要加强劳动教育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个领域的联系,为幼儿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劳动学习与探索空间。

(一)在健康领域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健康领域渗透劳动教育,让幼儿在劳动实践中尝试自理,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健康领域的要求,适当调整劳动教育的内容,如以“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健康饮食、正确洗漱等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健康的生活观念,以进一步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

(二)在语言领域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让幼儿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索、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语言领域渗透劳动教育,创设良好的劳动教育语言环境,利用语言功效促使幼儿自主参与劳动知识的学习,从而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劳动教育的内容,采用语言交流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各种劳动的方法和技巧,以加深幼儿对各种劳动的了解,从而帮助幼儿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例如,教师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主题开展语言活动,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医生、护士等劳动者参与劳动的场景,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这些劳动者的劳动内容,说一说看到这些劳动场景时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在语言交流中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以拓宽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正确看待劳动,学会尊重劳动者。这样的活动既能锻炼幼儿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幼儿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认知,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在社会领域渗透劳动教育,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

在社会领域中渗透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入社会环境中,引导幼儿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劳动形式,形成尊重劳动者、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教师还可以从社會环境中挖掘劳动教育资源,组织幼儿开展各种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幼儿构建更广阔的劳动学习平台,提供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从而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提高幼儿参与劳动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组织幼儿进入养老院帮助老年人浇花、擦柜子等,让幼儿在社会环境中体会劳动的辛苦与乐趣,通过劳动获得来自他人的认同和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

(四)在科学领域渗透劳动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劳动方法

科学领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旨在培养幼儿的初步探究能力和数学认知,让幼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教师可以在科学领域中渗透劳动教育,利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实践契机,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促使幼儿产生主动参与劳动的欲望。教师还可以利用有趣的科学现象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与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小小园丁在种植”活动,先带领幼儿观看与“豆苗发芽”“豌豆种植”等视频,让幼儿感受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神奇之处,产生强烈的种植兴趣。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参与种植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掌握相应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借此丰富幼儿对劳动的认知,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

(五)在艺术领域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劳动精神

艺术领域的教育与劳动教育有一定的关联,教师可以在艺术领域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为幼儿呈现与劳动有关的艺术作品,并简单解读相关艺术作品的内涵,引导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魅力,在提升幼儿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劳动精神,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学习《劳动最光荣》《我的小手真能干》等儿歌,让幼儿在歌曲的熏陶中,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意识。

又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种植植物、缝扣子、整理物品的过程画下来,并适时引导幼儿了解劳动的意义,借此加深幼儿对相关劳动的认识,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劳动精神。

结语

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幼儿劳动观念、提高幼儿劳动能力的关键途径,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与资源,为幼儿构建开放自主、丰富有趣的劳动学习平台,充分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从而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坚持在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灵活协调各领域内容与劳动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优化劳动教育,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么站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教师应劳动领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领域·对峙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