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 “思辨性表达”教学路径

2023-08-09伍淑琴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辨性群文文本

伍淑琴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中的重要内容,其中还纳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语言与思维两者紧密相连,思维是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载体,两者相互联系,且有促进作用。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对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思想层次由低阶向高阶转化,从而促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能在实践教学中切实发挥育人作用,以此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

何为“思辨性表达”?即通过“思中辩”“辩中思”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思考中辩证,由辩证进行深入思考,再由思考开展质疑,由质疑发展批判,最后由批判促进反思来进行表达,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思辨性表达”涵盖两个层面,即口语与书面,前者主要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辩论式的学习;后者则主要是指习作练习。小学语文新课标中针对“思辨性表达”,对不同学段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表达要求,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自由表达、充分表达”;中年级学生应注重“有证据的表达”;高年级学生则应注重“有条理表达,并鼓励学生评价文本”。以上三学段的培养要求层层递进,对于提升学生的这一能力有重要帮助。

在现阶段的教育形势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2022年版的语文新课标中纳入了“思维能力培养,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由此可见,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基,教师就应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思辨性表达”作为强化学生这一能力的关键要素,不仅要在交流讨论中获得能力的提升,还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思辨中表达,在表达中思辨,以此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会灵敏、深刻、独创、批判性地思考与表达,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挖掘教材辩证思维文本,促进学生的“思辨性表达”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文质兼美,包含了一篇篇有育人价值及思辨因素的文章。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开展“思辨性表达”教学时,语文教师也可依托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辩证思维的文本,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显著提升,并以此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教学统编版《书戴嵩画牛》这一课程内容为例。文章是一篇散文,是由文学家苏轼创作的。文章最初基调的切入点为杜处士尤爱书画《斗牛图》,先展现出了一个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而后展现了杜处士对牧童话语的认可。在教材文本中出现了两处“笑”,即“拊掌大笑”与“处士笑而然”。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为促进学生的“思辨性表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内容,对文中出现的两处“笑”进行切实思考,并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很快有学生就积极发言,有学生说:“或许是牧童觉得画有蹊跷,才会有拊掌这样忘形地大笑。”还有的学生说:“‘处士笑而然是因为在当时的氛围中,他被别人指出问题,不知所措地笑,但也极可能是欣赏牧童性格发自内心的笑。”等等。此种挖掘教材辩证思维文本,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并进行多元解读文本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辨思维的发展,充分体会教材文本的精妙独特之处。

二、依托思辨性的群文阅读,启发学生的“思辨性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板块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但传统单篇阅读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在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也不利于学生学科多元能力的发展,为此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延伸阅读教学的深度,同时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凝聚起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视域进行小学语文“思辨性表达”教学时,教师也可以依托思辨性的群文閱读来启发学生“思辨性表达”。众所周知,议题在群文阅读中所处地位重要,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关键要素,立足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交流探究,并指导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或者提取故事信息缩写故事,这样能有效撞击学生的惯性思维,对于启发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思辨性表达”有极大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统编版《牛郎织女》这一课程内容时,就可依托思辨性的群文阅读,来启发学生的“思辨性表达”。教师可选择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这两篇文本,开展群文教学,在学生准备学习时,向学生提出思辨性的问题,如:“这几篇故事讲述了哪些人物?阐述了什么样的人物故事?”“如果让你丰富故事情节,如何表述?”“已经阅读完了学习内容,你能总结出各位主人公结局的异同点吗?若你是作者,会安排什么样的结局?”层层递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沉浸于“书海”中,认真品读,并摘取其中的关键内容,而后再引导学生缩写故事,充分启发学生对故事结局的大胆想象与创造性改写。此种依托思辨性的群文阅读开展的形式,可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锻炼其思维品质,启发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

三、借助思辨性的写作教学,助力学生的“思辨性表达”

“思辨性表达”本就包含书面表达这一形式,书面表达所指的就是写作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思维品质。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视域进行小学语文“思辨性表达”教学时,教师还可借助思辨性的写作教学,来助力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将写作训练内容与教材文本相关联,以此对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并有效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教师在统编版《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内容教学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特点,自主搜集整合相关内容,而后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勾勒家乡的美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教师就可以与教材文本相关联,选取本单元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腊八粥》进行教学。如教师可将“春节”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训练学生的“思辨性表达”,紧紧立足“体悟年味”“春节习俗的改变”等主题,展开交流和探讨,并基于此,引导学生与老舍笔下的老北京习俗相结合,进行探究式的阅读学习,充分了解过去春节的年味,并与当下人们所过的春节进行对比,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通过指导学生认真地分析思考,能促使学生在写作时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时,再结合新时代发展的特征来书写和勾勒家乡的美景,势必能妙笔生花。此种借助思辨性写作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表达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该项能力的培养。

四、基于思辨性口语交际梳理,提升学生的“思辨性表达”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版块,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听话与说话。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涵盖了较多思辨类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较大的占比,并且种类与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各异,该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本文所述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交际素养的提升有重要帮助。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表达”教学时,教师应对教材中思辨性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统整梳理,而后开展有效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这一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统编版《商量》这一口语交际内容教学时,为强化学生的思辨性表达,就可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先进行情境导入,使学生对“商量”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商量”的方法,之后营造表演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商量”的方法进行表演表达。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及表演的机会,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达成训练学生思辨性表达的目标。再如,统编版语文教材还涵盖了一些辩论式主题的口语交际,教师为强化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话题进行辩论,如辩论“班干部轮流制切实可行吗”“如果意见不同怎么办”,教师在引导学生大胆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并认真倾听其他学生话语中的破绽与欠缺之处,予以针对性质疑,这时既可以对其所论述的内容直接指错反驳对方的观点,也可有理有据地指出其中的不足。此种梳理教材思辨性口语交际,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方式,既是对学生听与说能力的检查,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辨性表达力的提升。

五、用思辨性自省来沉淀内心,强化学生的“思辨性表达”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表达”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依托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辨性自省,充分体悟文本的语言魅力,来沉淀自己的内心,进而促进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这个過程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看见语言之美,审视语言之美,形成思辨性的意识,而后在多元解读文本后,重视学生的“自省”,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辨性表达。

例如,教师在进行统编版《穷人》这一课程内容教学时,就可以依托多元化的自省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看见、审视语言之美,即穷人妻子内心的挣扎,“他会揍我的”,为什么她的丈夫会揍她?作者在描写人物内心的情感时,并未施以太多的笔墨,而是通过人物将纠结、忐忑的情绪表达了出来。然后看见的是丈夫的善良:“得把她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通过看见和审视文本的语言魅力,教师引导学生自省,并向学生抛出问题:“如果你是穷人,你该如何做?”让学生有想法、有观点地进行思辨表达,这时教师引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为其学科素养全面提升奠基。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培养,并不断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愈来愈受重视,而“思辨性表达”的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重要帮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寻“思辨性表达”教学的路径,通过挖掘教材辩证思维文本,借助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思辨写作,并有效梳理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运用思辨性自省的方式,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力,使学生沿着“思辨”路径获得真知。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龙津学校

猜你喜欢

思辨性群文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