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小学略读课文的 价值与教学指向

2023-08-09杨春燕刘月香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文情境

杨春燕 刘月香

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下文简称新课标)提出的新概念,在新课标中出现了32次,学习任务群既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同时还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互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略读课文作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独特的价值,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元素,树立单元整体意识,建构单元学习任务群来提高略读课文教学质量。

一、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略读课文价值

(一)学生主体价值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为了改变教师灌输式教学的弊端,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清晰地区分了精读和略读课文,两者在编排上存在较大差异。精读课文具备完整的助学系统,有课文批注、资料袋、课后习题等辅助学习资源,教学方式主要依托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故精读课文也称“教读课文”。而略读课文只有阅读提示和简单的气泡提示,教学方式主要依托学生的自学,故略读课文也称“自读课文”。小学语文名师虞大明指出:“小学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阅读实践中习得的方法策略,进行半独立或独立阅读实践,从而真正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虞大明《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小学语文教师》2019年第3期,第5页) 由此可见,两者的教学定位比较清晰:精读课文注重教师指导,略读课文注重自主运用。故略读课文的独特价值体现在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与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定位不期而同。

(二)任务导向价值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略读课文都提供了阅读提示,这些阅读提示语具有任务导向价值,是教师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指向標”。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下第三单元以“诗歌”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在天晴了的时候》一篇略读课文。该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语指出了三个学习任务:朗读并背诵课文,交流读后感受,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这与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共通之处,故在开展该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时教师需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略读课文提示,以举办诗歌朗诵会为学习情境,以创编诗歌作品为主任务,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积极的语文活动中创编诗歌作品。在该篇略读课文教学中,主要抓住阅读提示重点,尝试用诗歌创编雨后天晴的景象,从而落实单元学习主任务。

(三)阅读与审美价值

略读课文教学大多在提示中强调“默读”“交流”,可见略读课文最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其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故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和交流,通过自主阅读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想、培养美感,从而充分发挥其阅读价值。另外,略读课文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统编版语文教材选文形式多样,构思巧妙,情感丰富,这些文本从语言、情节、结构、情感、品质等多个方面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二、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略读课文教学指向

(一)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挖掘略读课文思政元素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养教育。新时代的教育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途径,也是达成核心素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成了诸多一线教师的关注重点,相关的研究文章也体现出对课程思政理念的不同见解。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传统课程思政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多以简单的说教为主,对学生的正向影响欠缺,难以实现内化情感的作用。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在真实的体验中汲取经验,内化情感,故而应将课程思政融入学习任务群活动中,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体现出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

统编版六上第二单元略读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讲述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献身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该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政元素来引领任务群学习。在教学中可以举办 “红色故事宣讲会”,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在师生互动中,课堂便呈现出浓厚的人格精神和爱国氛围,在此氛围下再集中学习邱少云的红色故事,情节衔接合理,情感引领到位,激起学生对伟大人物的敬佩之心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紧扣课文提示语,制定单元目标

以往的略读课文教学是独立实施的,其目标也是独立设置的,而统编版教材以双线组元的形式编排课文,每个单元的精读和略读课文指向同一个人文主题,且学习任务群也引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不能独立于单元目标,而是要在整合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单篇略读课文的学习目标,该目标不仅要紧扣略读课文内容,还要指向单元教学目标,让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在教学目标内涵中。所以,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开展略读课文教学,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并抓住略读课文的课前提示语,制订针对性学习目标,做到“提纲挈领”,在具体任务活动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统编版四下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自然与科技”,语文要素有两个: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其中第八课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前提示语为:默读课文,说说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可见,该篇略读课文提出了阅读要求和拓展建议,同时也指明了本篇课文的学习要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明确课文要点后,教师需分析文本内容,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从而制定该篇教学目标。由于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故应结合单元阅读要素,训练学生边读边提出问题的阅读方法。基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制定如下。

学习任务一学生通过自读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利用“飞天梦想历程单”记录并梳理中国飞天梦的实现历程,在此任务活动中落实提示语的第一条阅读要求。学习任务二借助问题清单,提出并解决不懂的问题,落实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学习任务三以开展“航天成就我来赞”的拓展学习活动来落实提示语的第二条拓展要求。

(三)依托课文内容,创设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学习任务群需以真实的情境来承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张华指出“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张华,《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第7页) 所以,教师要挖掘课文内容中的生活要素,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情境,将抽象冗长的文章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情境任务,搭建起真实的、可感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群情境支架。课程思政元素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更应该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王崧舟认为,创设学习情境要包含三个要素:首先要有真实的场景,其次要有具体的角色,最后要有任务要求。

《梅花魂》教学案例中设置的学习情境引入如下 (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特级教师王崧舟新课标系列讲座,2023年):

七天七夜的航行,“万福顺”号穿过了深邃辽阔的太平洋。我和妈妈终于回到了日夜向往的祖国,回到了厦门——我可爱的故乡!

在祖国的怀抱里,我完成了高等教育。上学期间,外祖父一直从经济上支持我。十来年间,老人来信时常要提起:“莺儿,待你学有所成,一定前来接我归去!”

可是,天不从人愿。我上大学三年级时,一个冬日午后,一封加急电报,带来外祖父离开人间的噩耗——真没想到,昔日星岛码头一别,竟成永诀。重洋万里,冥路茫茫,妈妈和我,真是悲恸欲绝。

外祖父去世后的次年初春,我在老家的山坡上,种下了两株树……

师:“我”种下的两株树是为了祭奠谁?怀念谁?铭记谁?

生:外祖父。

师:以你对《梅花魂》这篇课文的了解,你猜一猜“我”种下的那两株树很可能是什么树?

生:梅花树。

师:为什么你们那么肯定就是梅花树,答案在——(生:课文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梅花魂》。

王崧舟认为,一个理想的学习情境还要符合三点要求:第一,学习情境要指向学习目标。该单元学习目标的主题为文学意象,梅花就是该课的文学意象,因此,该学习情境中作者种下的两株树就指向梅花这个意象。第二,情境要契合学生的认知。即情境是真实的,能被学生理解的。学生都种过树,知道种树寄托着某种情感。第三,情境要联系学生生活。《梅花魂》的情境设置没有脱离文本语境和学生生活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情境的创设要结合语文要素和学习主题,联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并整合多种学习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才能搭建起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支架。

(四)整合单元学习资源,建立略读与精读课文的联系

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中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中华书局,2013年)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定位虽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指向同一单元同一人文主题。因此,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具备整体意识,从单元主题入手,分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内在联系来建构单元学习任务群,并通过整合单元学习资源,展开略读课文教学,从而践行单元人文主题,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现课程思政的任务旨归。以统编版五下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以古典名著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草船借箭》《景阳冈》为精读课文,《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为略读课文,口语交际是表演课本剧,习作主题为写读后感。通过整体分析、对比发现并建立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明确任务群学习。

1.以语文要素为主线连接略读与精读课文

该单元四篇课文出自四大名著,前兩篇精读课文中教师需精讲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即朗读、默读、边读边猜大致意思等多种阅读方法,并将方法运用在后两篇略读课文中,让学生自主阅读和交流表达,从而落实语文要素。

2.以学习情境为驱动串联略读与精读课文

鉴于口语交际主题是“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我是名著传承人”的课本剧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言语,从而创设出真实生动且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来串联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

3.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统筹安排略读与精读课文

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任务群。

任务一:感知名著人物形象。即通过教师讲读与自主阅读学习四篇课文,体会文本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任务二:品鉴名著经典情节。即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名著片段,说明理由并与同伴分享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

任务三:再现名著桥段。即通过改写剧本,小组合作以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演绎《猴王出世》与《红楼春趣》场面,学生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的同时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任务四:传承名著经典。统整单元学习内容,紧扣喜欢的名著写读后感,并沟通阅读链接和课外阅读,拓展更多的经典作品,评选最优“名著传承人”,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政理念。

总之,略读课文具有独特的价值,教师需要立足新课标,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综合考虑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整合单元学习资源,分析课文提示语,抓住重点制定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安排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价值,在略读课文学习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课程思政的导向价值。

本文系宁夏师范学院2023年校级本科教学项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YKCSZ231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课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