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单元教学,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

2023-08-09刘雪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文情境素养

刘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 首次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这是新课标的鲜明特点之一。语文学习任务群并不等同于语文学习任务,我们先要弄清楚 “群”的概念,它不是单一的,而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的。“任务”是围绕特定学习主题,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所以,语文学习任务群包含若干个语文学习任务,它的外延要大于语文学习任务,是在课程框架内把相关联的系列任务整合起来的语文学习活动,为现行统编教材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现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编排,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是人文主题与单元要素相结合的形式。但因为有些教师对教材没有深入解讀,对课标把握不准,对单元整体教学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还很模糊,导致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没有遵循汉字的识字规律,对于识字没有设置好的情境,过于分散,或集中识字时机械呆板,了无趣味;二是对单元主题把握不准,对课文之间的联系没有悟透,每篇课文孤立教学;三是课文和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读写割裂开来,没有及时融合;四是语文学习任务不明晰,教学中没有设置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而是单纯的讲练、机械的灌输。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着眼于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把握学段特点,构建适宜情境

小学共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是低年级,此学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对于声音、色彩以及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三、四年级属于中年级,这个学段的学生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五、六年级属于高年级,这个学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因此,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设置出学生喜欢参与、容易进入的情境。

小学教学中的情境包括语言运用情境和语言实践情境,而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区分,则有语言情境、学习情境、阅读情境、社会情境等。情境教学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主要指具有情感、情趣的意境和场景。而王宁刚认为,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都是情境。笔者认为,情境是由语言运用场景、学习者、学习任务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场域,它促使学习真正发生。为设置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用好课本情境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内容形式都非常丰富,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想象,结合课文内容去设置情境。例如,讲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篇课文,首先把课文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说所看到的内容。先用词语说,这时就可以结合生字表随机讲解“蹲”“踏”等生字。接着让学生用短语或一句话来说,再次呈现乡下人家那和谐的画面,同时也厘清了课文的层次。然后让学生完整地说,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最后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深入学习课文搭好支架,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就能较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为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二)融入生活情境

如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说新闻”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教师让学生认真关注新闻报道中的记者是怎么采访的,然后模仿记者的语气和采访方式,在班上进行口语交际。先设计采访提纲,确定采访对象,准备采访思路,就创建书香校园等事件采访相关同学或老师。再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金灿灿”这个词语,教师看到窗外金色的阳光,就问学生“窗外什么样的阳光洒进教室”,学生说出“金色”,然后引导学生用ABB式的词语来形容“金色”,学生趁机说出“金灿灿”,最后让学生根据情境用“金灿灿”说话,学生因为有了鲜活的生活情境,灵感来了,说出的句子都非常有创意,活学活用了这个词语。

二、精准解读教材,组织学习活动

贝瑞特博士说,真正能够改变课堂的是我们的老师,是老师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想立足大单元设计好语文学习任务群,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精准解读好教材,设计出好的教学思路。而解读教材,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标,然后读通读懂课文,精准把握学情。

(一)理解课标,梳理内容

课标对每个学段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前要知道本册教材在课标中的定位,然后对照单元目标,对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再对照单元课文进行系统的设计。如在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教学时,要紧紧抓住“快乐、自由”这一关键词设计教学活动,先让学生找到园子里的动植物,再通过关键句子来理解这些动植物在园子里是自由自在生长的,以此衬托作者童年的快乐无忧。然后让学生分组找到作者萧红在园子里活动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思辨,感受萧红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学生通过“我”在园子里种菜、拔草、铲地、浇菜时的表现,可以看出“我”在爷爷面前的任性调皮、自由自在,也可感受到快乐的童年。在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单元语文要素落实了,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在活动中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使语文学习任务有效落地。

(二)解读教材,找准定位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首先要找准这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对课文的作者有深入了解,理清课文的写作背景、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找出课文的关键词、句,关注标点符号,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从中找到一个点,进行任务群的关联设计。如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从“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入手, 从“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深入研读,学生通过自主研读,生生交流,感悟到本课第二自然段的语言特色是四字一句,写了“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等七种充满生机和力量的事物形象,句子非常简洁,但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事物充分展开想象,把文中的画面和情境想出来,从而理解这篇课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节奏感,读起来让人振奋,充满向上的力量,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最后再引入清朝末年的内忧外患的情境,让学生明白那时的政府和国民现状,只有少年奋发有为,中华才有希望。

三、落实核心素养,整合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复杂而不确定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综合品质。单元学习就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设计比较大的主题或者项目,以解决问题的任务来驱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发展素养,从而形成高阶思维。

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根据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关注识字教学的趣味性。通过随文识字,把生字放入句子情境中去读一读、认一认,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针对该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运用课文插图、现场画简笔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语言。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

又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一课时,通过“报纸招聘最美乡村栏目代言人”的情境引入课题,搭建以“最美乡村”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紧紧围绕“积累—梳理—运用”这条主线,整合课程资源,设計了学生读、写、说、画的环节,学生将积累的优美句段进行分类整理,再根据图片情境和生活情境说话,在积累和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内化语言,激发了表现力和创造力,把乡村的美与和谐通过想象展现出来。

四、指向综合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要坚持多样化评价,引进多元评价方式,要把过程性评价贯穿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以评价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时,要把评价激励的机制融合进去,让学生的学习有趣味,更有目标和动力参与学习活动。如在一年级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闯关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学生读对一个字词就奖励一颗星,能用一个字词说一句话就奖励两颗星,通过闯关积星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在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习任务的难度设置勋章,每参与一个学习任务就集一个章,从而在集章活动中,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如三年级《司马光》这篇课文,教师设置以下几个语文学习活动:一是读好停顿,学会朗读;二是理解文章,能讲故事;三是抓关键词,感悟人物。每个活动都有具体的情境和激励措施,活动一主要是让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读好句子的停顿。这个活动完成好的可以得两枚勋章。活动二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说课文意思,用“先……然后……最后……”说一句话,再出示图问学生“司马光要砸哪个部位,才能更快救出孩子”,这个问题也为活动三搭建了支架。这个活动中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集两枚勋章。活动三把文中的动词拎出来,让学生用这些动词来说课文的大概意思,最后再回到课题,让学生感悟司马光的品质,这样就体现了从易到难的梯度。这个环节对学生的激励是三枚勋章。通过每次语文活动集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学习效率也更高了,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

总之,在大单元的基础上去规划设计,着眼于任务驱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课文情境素养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