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题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

2023-08-09尚学军甘肃张掖市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错题习题错误

◇尚学军(甘肃:张掖市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学习中也会对其学习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笔者认为,错题资源也是一种生成性资源。教师需要正视并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错误,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的错题资源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有效利用,促进学生利用错题资源纠错、改错,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数学教学中的“错题资源”

错题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出现的认知问题、解题失误以及偏差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与沟通后,在集体环境中不断深入分析并探究,对问题与失误进行纠正并反思等一系列过程,从而产生的具有正向价值的教学资源。错题资源是一种生成性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出现的偏差以及典型失误,可以将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所用的错题本,作为学生学习资源。二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或是批改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对班级学生出现错误率最高的习题进行搜集,并将其作为典型习题资源,通过师生互动,以集体的方式对错误进行认知、分析并纠错,通过这一系列方式生成动态资源,教师经过整合形成生成性教学资源。

二、数学错题资源在教学中利用分析

(一)教师对错题资源的利用存在偏差

小学数学教师对错题资源存在认知偏差以及不足之处。其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错误习题作为核心内容大量讲解。对小学生而言,教师采用的这种方式,过于被动,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使学生逐渐缺乏对错题的重视,从而降低学生的学科素养。其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错题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偏差,通常只注重对重难点知识存在的错误率较高的错题进行讲解,而对错误率低或是简单错题,并没有进行重点讲解。这种方式难以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小学生在认知、接受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便题目简单、出错率低,但仅凭借小学生自身的能力也无法轻松解决以及深入掌握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整合并应用错题资源,引导学生逐渐加强自身的理解能力,巩固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促进自身思维发展,提高数学思考、分析、应用等各方面能力。

(二)学生对错题资源的利用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了解生活的基础阶段。由于小学生对未知事物、新鲜事物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学习的兴趣则较为被动,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不断引导、督促才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能力上,他们同样也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帮助,才能得到提升。鉴于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思维认知特点,他们难以自觉有效地利用错题资源。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传统单一、枯燥的“涂鸦式”“灌输式”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小学生又缺乏对错题的研究、利用,这就浪费了错题资源,无法充分突破自身局限。

三、错题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利用策略

(一)整合错题资源,建立错题数据库

教师需要对错题的类型及产生错题的原因进行分类,及时寻找并分析总结错误因素,寻找解决方法,为小学生构建错题数据库,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后续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指导。错题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数学教师需要正视错题现象及其原因。必要时,教师可引导、组织小学生共同整合错题资源,让他们加深对错题的印象,深入认知,避免重复出错。

以“平移与平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并探究平移和平行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并分析相关训练内容。在具体训练阶段中,由于小学生年龄等特点,会普遍出现问题与错误,针对该部分错误可经过筛选作为典型。例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在对该问题进行判断时,学生会存在认知偏差问题,部分学生认为平面无限大,两条直线即便不平行也不可能相交。这是学生生活认知习惯导致的判断错误。教师需要在错题数据库中纳入该类错误信息,将此作为重点进行处理。又如,“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后打开白纸,折痕是相互垂直的吗?”教师提出该问题后,学生难以进行肯定的判断,由此可见,学生并未深入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教师需要在错题数据库中列入类似的错误习题,以此促进学生对相关类型错误的认知。在习题训练中,通过寻找典型错误,并将其列入错题数据库,以此为重点不断提醒学生,可避免学生反复出现同类错误。

(二)建立错题档案,启动错题数据应用机制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在调查学生学习情况时,可以借助大数据的方式,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学习表现上各不相同,在错误发生中,差异性是主要特点。因此,建立错题档案这一环节至关重要。由于错题资源类型多样且普遍,教师要做好错题资源处理归档这一工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发生错误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对错题深入分析,加大引导力度,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好错误信息的归类工作,并有效处理相关数据,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将直角、钝角等相关概念对学生进行详细解读,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比,掌握不同角的大小。教师要通过易出错的训练题目,对学生认知偏差进行矫正。例如“周角分别为直角、平角的多少倍?周角有多少条边?”等,学生在对易出错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分析过程和学习表现,及时对其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与指导,提升训练质量。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教师要针对易出错题目,细化分析处理并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接受能力以及自身掌握知识的能力等,进行具体概念解读,匹配训练内容,不断巩固、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对训练题目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推介一些易错题,就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运用大数据推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数据搜集,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延伸错题实践,提高教学科学化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交互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训练,不断延伸错题实践,以此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出错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能为教师提供最科学的数据分析结果,为教学实践提供有效指导。同时,还能科学、合理地解读错题,并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发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通过大数据开展教学设计以及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并引导学生积极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更好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以“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推出生活化训练题目,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为水稻田施化肥,稻田为长方形,其长度为200 米,宽度为100 米,每平方米稻田需要施肥40 千克。问这块稻田需要施肥多少千克?”根据题意,需要先对长方形稻田的总面积进行计算,再计算施肥总量。即:稻田总面积为200×100 = 20000 平方米,施肥总量为40×20000=800000 千克。在计算方面,该习题并不存在问题,但是当学生询问家长时,家长认为该题存在错误。教师通过对题目进行反复研究后发现,题目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每平方米稻田需要施肥40 千克。”其用量存在错误,家长质疑道:“难道是在化肥中种庄稼吗?”通过对错误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数学知识以及错题资源,积极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上述举例说明,数学错误所反映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除了数学技能本身,还包括是否符合逻辑与科学常识。

综上所述,数学错题是一个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积极利用错题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优质的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应有效整合错题资源,建立错题档案,构建大数据应用机制,开展延伸实践,发挥错题的正向价值。这样,就能提高教学的整体设计和组织水平,帮助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

猜你喜欢

错题习题错误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在错误中成长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