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探究情境 布置探究任务

2023-08-09蔡丽萍甘肃庆阳市西峰区中街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纸杯幼小科学

◇蔡丽萍(甘肃:庆阳市西峰区中街幼儿园)

幼小衔接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阶段,是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与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正因如此,教育部围绕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和政策,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坚持以儿童本位构建幼小衔接长效机制,并采取生活化、游戏化等教学方式引导儿童展开体验式或探究式科学学习,使幼儿在自主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能力,进而为幼儿后续进入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对幼小衔接阶段的科学活动策略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一、幼小衔接与科学活动的相关概述

(一)幼小衔接概念

在整个基础教育教学体系中,幼小衔接阶段是连接幼儿园启蒙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重要枢纽,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对于幼儿未来学习和发展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常情况下,幼儿园教育普遍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学重点往往侧重于幼儿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而小学教育则是以静态知识学习为主,更加侧重于幼儿基础知识与学习技能的协同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所以,为了有效避免幼儿在能力较差、学习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步入小学,幼儿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能力差异,合理开展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提前完成心理建设、学习态度、经验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开展小学学科学习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

(二)科学活动概述

对于幼小衔接教育教学而言,科学活动是幼儿学前教育中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凭借自身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所以,很多幼儿园均借助丰富多样的科学活动,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不断提高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幼儿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最终实现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可见,在幼小衔接背景下,科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切实保障幼儿顺利融入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及生活。

二、幼小衔接阶段开展科学活动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当今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科学素养成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同时科学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愈加显著。正因如此,我国在2021 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中明确指出,儿童教育中要综合利用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儿童科学兴趣、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在幼小衔接阶段,通过合理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活动,不仅可以基于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与探究精神,让幼儿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还能够贴近小学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协同发展,进而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各学科学习。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幼小衔接阶段开展科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幼小衔接阶段开展科学活动的策略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拓宽幼儿学习视野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要想合理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必须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科学探索区或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内容,不断拓宽幼儿的知识学习视野,引导幼儿在自主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由此来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进而为幼儿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由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与小学集体活动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从幼儿最近发展区考虑,针对同年龄段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科学投放符合幼儿个性发展需要的不同层次材料,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或者,也可以利用科学实验学习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和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所在,最终实现促进幼儿思维与学习能力协同发展的目的。

以“标本绘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立足幼儿的实际情况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设计中增设种植角,让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将成活率相对较高的含羞草、小葱、绿豆等植物的种子播撒在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区域,并让幼儿在自己所种植的区域放置写有自己名字的指示牌。然后,定期组织幼儿自主观察和记录所种植物的生长变化,为幼儿准备一本种子观察记录本,让幼儿自由选择用数字或图片记录植物种子的发芽情况与生长情况,使其在了解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画出植物的标本图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发散幼儿思维,拓宽幼儿学习视野,确保幼儿顺利融入小学阶段的各学科学习。

(二)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索欲望

随着幼儿认知经验的不断增加,幼儿对即将步入的小学校园生活往往充满好奇心。为此,幼儿教师应牢牢抓住幼小衔接这一关键阶段的教学契机,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与认知能力差异,通过创设科学、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情境,如问题教学情境、音乐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等具体情境,有效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与学习热情,真正让幼儿在自主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要想在幼小衔接阶段顺利开展科学活动,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与革新活动方式,在园内布置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科学素材,以便为幼儿创设更加真实的科学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科学探究活动“神奇的纸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的科学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首先,教师需要在科学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两种不同材质的纸杯,让幼儿对这两种纸杯进行仔细观察,并让幼儿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两种纸杯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你们觉得将水倒入这两个纸杯里,纸杯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然后,引导幼儿动手将水倒入两个纸杯中并观察纸杯的变化情况。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两个杯子都是纸质的,为什么只有一个纸杯漏水呢?鼓励幼儿对纸杯进行拆解,以此来辨别纸杯漏水的直接原因。通过这种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逐步强化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以便为幼儿后续接受小学教育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

(三)布置科学探究任务,提高幼儿自主探究能力

为了在幼小衔接阶段更好地开展科学活动,必须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差异,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科学探究任务,并通过适时有效的科学指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此同时,为了让幼儿快速懂得遵守规则和具备各项能力的重要性,确保幼儿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校园生活,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科学探究性游戏活动,如幼儿篮球小游戏、幼儿足球比赛、跳房子、弹珠子等,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同时还能够持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终实现健全幼儿人格、培养幼儿思维品质的目的。

例如,在“科学:建筑工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首先基于课题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划分不同角色的具体分工,并设置以下科学探索任务:小朋友们分别扮演建造师、装料工、运料工、卸料工,开展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其次,教师还应为幼儿设置一些具有难度的探究任务,如运输材料、混合材料、安装材料等,让幼儿按照具体指令来完成相应的动作,由此来约束幼儿的行为态度,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及合作意识。最后,为了更好地强化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还应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和突破性的科学探究任务,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建筑工地图片,并将这些布置到科学活动的区域环境中,持续强化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责任感和行为习惯,确保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阶段合理开展科学活动具有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是新时期激发幼儿自主科学探索兴趣与求知欲望、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关键举措。因此,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注重幼儿兴趣与幼儿思想的启蒙,更要基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基础能力差异,通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布置科学探究任务、精心设计分工合作活动等措施,充分发挥科学活动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最大教育价值,让幼儿在自主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各种能力,从而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科学习做好各个层面的充足准备。

猜你喜欢

纸杯幼小科学
纸杯快跑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纸杯提气球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纸杯的艺术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