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微课在教学全过程中的作用

2023-08-09马福云甘肃广河县陈家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面积环节微课

◇马福云(甘肃:广河县陈家小学)

随着线上教学的普及开展,微课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要素。在强调模式“微小”及内容交互的基础上,应重视对教材编排特征、学生认知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数学教师应立足学生客观认知发展规律,有效整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内容,结合教学微视频的编辑特色,增强各方面的关联性,由此设计一系列的小学数学微课。通过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精准化学习,还能防止发生知识零碎、课程缺乏联系的问题。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适用性

微课教学要求教师严格依据“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基本原则。微课要把处理教学问题和学习难点作为目标,且和传统教学所追求的内容翔实、知识系统和环节完整不同,微课更倾向于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创设,旨在为一堂课保留“骨骼”。

(二)高效性

相比其他教学方式,微课主要以精致见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在“微”上,微课内容不仅强调重点而且重视实效。由于视频时间有限,因此教学内容的呈现必须简洁,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把握教学核心还要深入讲解,唯有如此才会彰显微课的作用。

(三)实效性

因为微课是教师事先录制的,所以其无法解决一些临时性问题。在实际使用时教师必须关注课堂实效性,选择的微课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统一,通常是选择一个具体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攻破。除此之外,一节微课对应一个知识点,在整堂数学课中微课仅是一个环节,为此应将微课配合其他教学活动。

(四)资源性

教师利用微课教学不仅能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立足学生层面分析,微课可以分解处理知识,不仅能缓解一定的学习压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将作为一种“补充资源”的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乏为一条有效途径。

二、发挥微课在教学全过程中的作用

(一)应用于课前

将微课运用在课前,主要是希望学生借此完成前置性学习。微课学习内容既可以是新知也可以回顾旧知,旨在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提供基础;或者教师把教学内容录成一节微课,以此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分享讨论、答疑解惑的重要平台。

例如,《年、月、日》属于一堂概念课,也是规定性知识。《年、月、日》不仅涉及的概念较多而且容量较大,学生很容易出现混淆,存在一定的记忆、深化难度。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常常会发生课堂时间安排不当、缺少足够练习深化时间的问题。而通过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前置性学习,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笔者在微课设计环节,首先设计了一个猜谜游戏:“一个宝宝真神奇,共穿三百多件衣,日日都得脱一件,请问年底还剩几张皮?”在谜语中引出日历。然后继续追问:(1)同学们了解多少有关“年、月、日”的知识?(2)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有哪些发现呢?这样的追问,不仅有利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还能调动学生深入探究、观察日历的热情。然后在视频中展示一张研究表,设计的内容主要有:观察年历的年份和每个月的天数,探究“大月”和“小月”的常识知识。与此同时,笔者在微课中顺势添加“数拳法记忆大月、小月”的环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数一数,不仅生动有趣而且直观易学。在教学延伸环节“找一找,想一想,还有哪些记忆大小月的方法?”中,不仅能带动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为其之后的课堂交流提供铺垫。

将制作完成的微课上传至微信群里,要求学生提前一天在线收看,旨在让学生于家中进行前置性学习。这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学习形式,对小学生来讲充满新鲜感,而且所呈现的学习效果远胜于单一看书。加之微课学习能向学生传递更多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能安排更多的学习活动,推动学生实现深层次发展,让课堂成为解决疑惑的主阵地。而这也是微课所带来的新的课堂教学变化,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开放而活跃的课堂,会为教学工作带来更多挑战。

(二)应用于课中

数学课堂若被形容为“烹饪小鲜”,那么教学目标便是“色香味俱全”,而微课的融入恰似最需要的调味品,让微课作为数学思维发展的“引路人”,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课堂上微课占据的时间相对有限,可是对于四十分钟左右的课堂而言,教学时间本就十分有限,为此微课的使用既要求对内容精挑细选,还应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小学低年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加之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应对微课教学时间予以灵活安排,以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在教学实践操作中,笔者习惯以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数学问题形象化。例如“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环节中有一个问题:“小猫共折了38 只千纸鹤,小狗共折了42 只千纸鹤。送给动物园33 只千纸鹤,还剩多少只千纸鹤?”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若是抽象性理解问题可能会花费较长时间,因此笔者为学生专门制作了一个微课课件,以趣味动画为支持并结合通俗语言演示这道题,让学生能形象地看到折千纸鹤和送千纸鹤的过程。利用这一方式,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如何通过“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今后再遇到类似题目也能快速求解。

再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梯形的面积”部分时,教师可以结合各种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合理编排,即将未知部分转化成已知部分,学生通过分析探究,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包含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材是将日常生活的实例带入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自主探究推导出面积公式。有关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会涉及“转化”思想,加之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较多,因此,在微课中可介绍摆拼法或者分割法等。在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可在微课中设计一道计算水利大坝横截面的面积问题,若是时间允许,还可以渗透相应的数学史知识。总之,微课要求短小精悍,在具体设计时还是要将重心放置于面积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了解并学习转化思想。

(三)应用于课后

从遗忘曲线理论来看,人类会经历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习得知识一日后应进行及时巩固复习,不然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只会剩下25%,这也从侧面说明课后复习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不只是回忆巩固所学知识,还是内化所学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十分关注复习环节,往往会利用学科笔记、课后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但实际上,这种复习方式对多数学生而言稍显被动,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且题量相对有限,加之学生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改进这种复习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辅助学生巩固复习。学生在微课复习时会拥有较强的自主性,即依据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与此同时,部分练习中未展现的知识点也能通过微课复习得到巩固。而要发挥微课提高复习效果的作用,教师在微课制作环节就应结合学生需求科学制定目标、练习等。比如,在《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结束后,笔者为学生制作了“测面积”的微视频,先展示一个问题:“怎样知道某一省或是某一城市的面积,例如福建省的面积、北京市的面积呢?”然后在视频中实际讲解与示范操作,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测量方法。视频的最后留下一个趣味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以动手操作的形式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形成技能的同时促进其思维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微课是教师在场前提下的授课模式,绝对不能替代教师,无论在课前、课中或是课后运用微课,都仅仅是教学组织中的某个环节。

三、提高微课应用效果的建议

(一)设计分层学习任务

设计分层学习任务可以让处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学习。教师为了防止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则要合理设定教学流程,让微课将学习任务串接。以《圆的认识》为例,建议教师利用三个微课预设三个关卡突破学习难点,设计每关完成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主要包括以下学习任务:(1)观看教学微视频的统一学习;(2)必做题——课堂练习;(3)选做题——拓展训练。除学习任务(1)固定播放微视频时间,对其他两项学习任务,学生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但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时间相对固定,只要本关时间到了后会自动进入下一关,这样才能保障同步推进微课学习。

(二)重视互动性评价衔接

小学生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因此,可以利用游戏化评价,在获得教师认可的同时让学生体会进行深度学习的乐趣;或是采取学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在微课的有效指导下逐渐提高自学能力。依然以《圆的认识》为例,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三个闯关游戏,而且每一关就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提供教学微视频。设计的游戏规则是:每一个关卡均包含三个任务,任务的难度系数依次是“★”“★★”“★★★”,学生正确完成一项任务就会获得相应的颗数,待所有关卡闯完后由组长在登分卡上统一登记。其中“★”“★★”属于“必做题”,即所有学生都需独立完成,如果“必做题”没有做出则无法选择“选做题”,学生需要通过观看微视频再做一次。“★★★”属于“选做题”,只有完成“必做题”的学生才可以做,如果学生可以将选做题全部答对,不仅能获得奖励,还会作为“答疑环节”的“小老师”,为其他学生重点讲解“★★★”问题的解题方法。所得“星星”总数如果超过15 颗会被评为“优秀之星”,有机会和教师一起设计课后作业。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项教辅助学工具,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无疑是明显的,尤其是在启蒙奠基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微课教学模式形成一个正确的、清楚的认知,依据教学要求、学习需求优化“教法”,及时更新自己的微课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切实增强运用微课开展数学教学的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面积环节微课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巧用面积求坐标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