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让枯燥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2023-08-09谢晓鹏福建安溪县第十五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榴莲轴对称长方体

◇谢晓鹏(福建:安溪县第十五小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内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改变教学模式,能凸显以下优势。第一,可以营造出直观的视觉体验,让抽象烦琐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专注力不高带来的问题;第二,通过录像和回放等功能,可以实现二次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在看的过程中将之前未能理解的部分重新学一遍;第三,信息技术资源丰富,通过查找信息资源,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将许多宝贵的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其文化底蕴;第四,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内,同时对于学生课下、家中学习也有着莫大的帮助。所以,落实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内的整合,重置教学流程,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此次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构建视听情境,提升课堂的代入感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看得到和摸得到的事物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传统数学教学之所以不被学生喜爱,一方面是其概念性过强,一方面是课堂模式枯燥乏味,缺乏代入感。基于此,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直观情境,让抽象烦琐的知识更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能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还能让枯燥的课堂充满更多的灵动性。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知轴对称图形,掌握它的特点,并且可以将其画出。在授课时,为了让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我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了轴对称图形的运动特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呈现“蝴蝶”在扇动翅膀时,形成的轴对称运动轨迹。在该轨迹的渲染下,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运动方式。紧接着,我又将风扇、飞机等案例展示在屏幕中,然后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找到轴对称图形,并详细描述依据。以风扇为例,班里有一半的学生认为风扇是轴对称图形,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不是轴对称图形。对此,我再次操作信息技术,将风扇的扇叶展现在画面中。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沿着中心直线做轴对称运动时,两侧的扇叶未能吻合地贴在一起,这说明风扇的外圈是轴对称图形,而扇叶则不是轴对称图形。

又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这节课中,考虑到小学生缺少空间感的现状,为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我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并通过旋转屏幕上的物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它们的特点(即棱数、顶点数及面数)。紧接着,我又把现实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来,并利用电子笔逐渐抹去多余的纹路,最终将其变为长方体的轮廓图,由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空间感的缺失已无法再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的绊脚石,在信息技术的渲染下,学生的空间感甚至还会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提升,并为其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综上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视听情境,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还能打破数学知识抽象烦琐的局限,让知识点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数学课将不再枯燥,反而还会充满诸多的乐趣。

二、巧用录像功能,摆脱课堂时限束缚

在以往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段知识讲完之后,总会有些学生存在困惑和不理解的地方。此时,若是将知识点重新讲述一遍,显然已来不及。可若挨个询问学生,又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学得扎实,一部分学生学得不尽如人意。针对该现象,可开发信息技术的录像功能,并在教学时对重点环节进行录像。倘若学生在某些地方存在认知方面的混淆,我们便可以将录像回放,实现二次教学。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在讲到分数的性质时,个别能力薄弱的学生存在曲解的地方。举个简单的例子:“决定分数单位大小的是分母,决定分数单位个数的是分子。”在实际练习中,偏偏有学生将前后句混淆,以至于得出错误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操作信息技术,将录好的视频片段向学生播放,让他们重新温习一下之前我到底是如何讲解的。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时间,更让学生多了几次听课的机会。当然,也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回放教学视频来解决,例如某些难度较低的难题,可以通过学生互动或师生互动,实现醍醐灌顶的效果。

录制好的视频不仅仅在课堂内有效,在课下和家中同样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敢主动发问的学生而言,多看几次教学回放,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的困惑。此外,有些学生生性胆小,不敢过多发言。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这个障碍,让他们敢于阐述自己的想法,从内向转为外向。

如分数题: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已知一根用去二分之一米,另一根用去二分之一,哪根用去得最长?

在解答该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几乎都是得出“一样长”的结论。于是我要求学生在家里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在网上上传最终答案。此时,平日几乎不怎么说话、可以用“胆小”来形容的小东(化名),却给出了最完整的答案。他在回复中提到:这个问题有3 种情况——(1)当绳子长于1 米时,第2 根用去得长;(2)当绳子等于1米时,用得一样长;(3)当绳子短于1米时,第1根用去得长。这个回答不但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注意,更得到了我的好评。

可见,在信息技术的介入下,哪怕是不敢说话的学生,也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展现出过人的智慧。而在得到教师肯定的基础上,不但能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能让他们在课堂上也敢于直抒胸臆。

三、发掘数学资源,丰富学生认知底蕴

信息技术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资源,其中有些资源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有着莫大的帮助。我们在开发信息技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时,不妨对这些信息进行挖掘,以此为学生呈现更多的知识内容。这样一来,既能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又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当然,资源的查找并不是盲目性的,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目前的学情。

譬如在教学《分数》的知识点后,我利用信息技术下载了《九章算术》中有关古人讨论分数及其运算的章节。其间,为了确保学生更好地了解古籍内容,我还用现代的“白话”进行了解说,更对古人的算法进行了演示。这样一来,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更让他们为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叹。当然,单纯如此还达不到丰富知识底蕴的效果,所以我又给学生提供了练习平台,让他们在亲身操作的过程中,更扎实地掌握古代分数的运算方法。而且,为了烘托课堂氛围,我又将相关的典籍故事进行了阐述。这样一来,既让学生额外学到了更多知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聆听故事的有趣体验。

同理,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时,我利用信息技术索引了200 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中提到的有关百分数的知识片段,并搭配了视频解说。其间,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局限,我还对部分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百分数的由来与发展。紧接着,我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百分数是如何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的,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百分数在演变的过程中,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最后,再动员学生记录笔记,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以此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可见,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把许多久远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丰富其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优化他们的课堂体验。但需要注意的是:理论固然重要,实践却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在呈现数学古籍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升华学生的数学思维,助长他们的学习经验,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开发学习平台,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难题。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二)》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屏幕上亲自设计轴对称图形,而后将其打印并张贴在板报上。在学完《统计图》的知识点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思维导图,并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一一详细梳理,并指出它们各自优势和不足等。同时,也可以动员学生添加具体的案例,以此让他们间接了解到这些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最后,将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打印并粘贴在笔记本上,便于学生随时查看。

课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互动学习平台,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上传。此时,如果有其他学生存在不同观点,还可以在评论区回复,以此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效果。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在学完这节课后,有学生在学习平台列举了一道习题——“如何利用长方体计算公式计算榴莲的体积?”当时他的评价是:“这道习题是错的,榴莲不是规则图形,不可能计算出它的体积!”针对他的说法,另有学生反驳:“榴莲不是规则图形,但水可以变成规则图形。把榴莲放入长方体鱼缸,用水来替代榴莲占据的空间大小,得出的容积就是榴莲的体积!”紧接着,这名学生还搭配了具体的计算过程,即先计算鱼缸中水的容积,再计算出放入榴莲后水的容积,两个容积之间的差便是榴莲的体积。经此推断,不但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

综上可见,信息技术不单单作用于课堂,在课下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今后的作业布置、课后活动设计等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开发信息技术,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以此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为数学教学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出现“谈数色变”的情况将大大减少。同时,许多看似抽象的知识点也将更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让他们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原理。但是,信息技术功能虽然丰富,却不代表它能取代传统教学,相反,有些教学环节未必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若盲目运用,反而会浪费资源。

猜你喜欢

榴莲轴对称长方体
说说轴对称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榴莲
榴莲
臭榴莲,香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