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产记录中成母牛乳房炎发病记录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3-08-08李纯锦姜兴刚杨茂全马志愤

中国乳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乳区天数泌乳

董 飞,徐 伟,2,李纯锦,姜兴刚,杨茂全,马志愤,6*

1 一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16

2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3 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2

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5 新疆天山军垦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石河子832000

6 草地农业智库,北京 100016

0 引言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疾病之一。在美国30%~70%的母牛至少有一个被感染的乳区[1],发病率较高;而国内2021年成母牛乳房炎发病率平均值16%,泌乳牛乳房炎发病率18.2%[2],乳房炎发病率也较高。此外,乳房炎对牧场生产危害性极大,一是患乳房炎的奶牛产奶量下降,二是治疗乳房炎花费较多,三是因乳房炎淘汰牛只占总淘汰的5%以上。以上都会造成牧场的经济损失[3]。因此,有必要加深了解乳房炎记录与相关生产记录关系,分析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和影响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一牧云(YIMUCloud)“牧场生产管理与服务支撑系统”中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疾病事件内成母牛乳房炎事件共计446 700 条。进一步筛选泌乳天数0~700 天,发病记录有发病乳区位置记录的事件作为有效数据,共404 054 条事件用于统计分析。

1.2 计算方法

成母牛乳房炎发病次数根据一牧云系统内成母牛乳房炎事件统计,每头牛同一胎次内不同产后天数多次发病记为多次。发病次数统计根据所有牛只乳房炎事件进行计数求和,不同因素下各水平占比根据各水平乳房炎计数小计占该因素下所有水平乳房炎计数总和。

牛只个体乳房炎复发率,同一个体同一胎次内乳房炎发病事件按照先后发病顺序排序,依次记录发病次数序号(1、2、3、4、5……),统计第n次发病序号对应发病次数小计,乳房炎复发率等于第n+1次发病次数小计除以第n次发病次数小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乳房炎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2.1.1 各月乳房炎发病统计与分析

根据乳房炎发病月份分组统计每个月的发病次数及占比(表1)。如果平均分配,每个月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应为8.3%(100%/12),可见1—6月、11月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均低于平均值,其中2—6月占比均低于7.6%。4月最低,为6.6%;7、8、9月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较高,均超过9%,8月最高,达11.5%,7—9月夏季环境温度最高、降雨量较大,成母牛(尤其泌乳牛)受热应激影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更易患乳房炎。这符合罗金印等[4]指出降雨量增加、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增加均可导致乳房炎发病率增加和Zhang等[5]指出奶牛平均体细胞评分在7—9月最高(体细胞评分越高,患乳房炎可能性越大)的结论。

表1 不同月份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

2.1.2 不同情况下乳房炎发病统计与分析

(1)乳房炎发病时乳区位置统计与分析

根据乳房炎发病时登记的发病乳区位置,分组统计发病次数及占比(表2)。发病次数较多(占比较大)的是左前(占比24.8%)、右前(占比22.5%)、右后(占比20.9%)、左后(占比20.4%)仅单一乳区发病;其次是4 个乳区都感染乳房炎(占比3.9%);其他3 个、2 个乳区感染乳房炎的发病次数较少。

表2 不同乳区位置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

(2)单个乳区乳房炎统计与分析

将所有发病记录中的发病乳区拆分到4 个乳区中,以4 个乳区单独分组统计,计算每个乳区发病次数及占比(表3)。在乳房炎病例中,左前乳区发病最多,占比27.7%,其次是右前乳区,占比25.3%,后乳房两个乳区发病相当,分别占比23.3%、23.7%。推测前乳区发病次数较多,一是可能和挤奶上杯操作有关,通常挤奶上杯时挤奶工会先将挤奶杯套上前乳房的左前和右前乳头(上杯时总有先后),然后是左后和右后乳头,这样会使上杯时前乳房两个乳头先受力,每天3 次或4 次挤奶,时间长了,会对乳头造成拉伤,更易被细菌侵入感染;二是奶牛后乳区的牛奶总比前乳区多,后乳区的奶挤完后摘除奶杯,意味着一段时间内前乳区可能存在过度挤奶,也会对乳头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尤其是左前乳区发病最多,这也说明在多数牧场,左前乳头是最先上杯的。而这一结果在Naghshineh等[6]的研究中也得到过验证,即左前乳区亚临床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另外3 个乳区。

表3 单个乳区乳房炎发病次数

(3)不同胎次各乳区乳房炎统计与分析

进一步统计不同胎次不同乳区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表4)。在不同胎次乳房炎病例中,头胎牛左前乳区和右后乳区发病最多,占比分别为26.9%和26.0%,其次是左后乳区和右前乳区,占比分别为24.9%和22.2%,说明奶牛第1胎产犊泌乳,前后乳区都第1次挤奶,乳房炎发病率基本相当,没有出现像表3中前乳房两个乳区发病次数明显高于后乳房。第2胎及以上前乳房两乳区发病次数明显高于后乳房两乳区发病次数,再次表明前乳房可能长期先上杯,乳头拉伤,易受细菌感染而患乳房炎。

表4 不同胎次4个乳区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

(4)乳房炎发病时不同乳区发病个数统计与分析

按发病时登记乳区个数,分组统计发病次数及占比(表5)。乳房炎发病时登记的乳区个数中,1个乳区发病次数占比最多(88.5%),2 个及以上乳区发病次数占比较少,占比7%以内。这也说明常见情况下,奶牛发生乳房炎时多为1 个乳区受感染。

表5 乳房炎乳区个数、发病次数及占比

2.1.3 不同产后天数分组乳房炎发病统计与分析

按乳房炎发病时的产后天数分组统计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表6)。产后天数分组中,产后14 天内(2周)乳房炎发病次数最多,产后≥300天次之,占比9.3%,产后15~300 天内乳房炎发病次数逐渐减少,其中产后0~105 天合计占比43.2%,而此阶段包含奶牛产后泌乳前期、高峰期和部分中期,需重点关注,及早发现并治疗乳房炎发病牛只,避免该关键阶段因患乳房炎,未及时治疗,导致奶产量损失。陈春艳等[7]指出,泌乳0~30 天和31~60 天是乳房炎高发期,60~90 天由于峰值奶量原因,挤奶前后有漏奶现象,导致乳头孔开放,微生物进入乳头,也会导致乳房炎高发,与本文结果类似。

表6 不同产后天数分组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

2.1.4 不同胎次分组乳房炎发病统计与分析

按乳房炎发病时胎次分组统计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表7)。不同胎次分组中,2胎牛乳房炎发病次数较多,3胎牛次之,头胎牛最少,这与Naghshineh等[6]研究结果相似,随着胎次增加,亚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升高,与孙艳等[8]研究结果趋势一致,随着胎次升高,乳房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最低的为初产牛,后续不断提高趋势。此外,刘冬[9]指出,奶牛年龄越大,乳房炎发病率越高,主要是因为奶牛乳房中乳导管随年龄增加而扩大,使致病菌通过乳导管进入乳房几率增加。本研究4胎及以上牛只总计发病次数不高,与牧场牛只在群寿命较低和死淘决策有关。

表7 不同胎次分组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

2.1.5 不同发病次数分组下乳房炎发病统计与分析

按单个胎次累计乳房炎发病次数,分组统计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表8)。同一个体同一胎次发病次数统计分组中,发病1 次的个体最多,占比73.4%;发病2 次次之,占比16.8%;发病3 次和4 次及以上有所下降,占比约5%。

表8 不同发病次数分组下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

2.1.6 乳房炎复发率

乳房炎复发率结果如图1和表9。奶牛乳房炎第2次发病占第1次的26.6%(即复发率超过25%),第3次发病占第2次的37.1%,依次类推。乳房炎发病次数超过5 次及以上时,奶牛乳房炎复发率超过50%。乳房炎发病10 次以内的牛只,发病次数越多,复发率越高。说明牛只个体频繁感染乳房炎,大多数难根治,一半以上都会再次感染。这符合李宏胜等[10]指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有久治不愈的慢性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未能及时淘汰这一其他原因,即牧场中多次患有乳房炎牛只(基本是慢性乳房炎),未及时淘汰,是导致在群成母牛乳房炎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所以对应此类奶牛应及时淘汰处理。

图1 乳房炎复发率

表9 乳房炎发病次数与复发率

2.1.7 不同严重程度乳房炎发病统计与分析

按乳房炎严重程度分组统计发病次数及占比(表10)。乳房炎严重程度分组中,轻度乳房炎发病次数最多,占比54.6%;中度乳房炎发病次数次之,占比31.5%;严重乳房炎发病次数较少,占比8.8%。乳房炎多为轻、中度类型,重度较少。及早发现和治疗,既能减少奶量过多损失,也能尽快治愈,减轻兽医工作量。

表10 不同严重程度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

2.1.8 不同治愈天数分组下乳房炎发病统计与分析

按治愈天数分组统计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表11)。乳房炎治愈天数分组中,0~6天治愈牛只占比最多(48.9%),平均治愈天数3.6 天;其次是7~13 天治愈(31.5%),平均治愈天数9.3 天。及早发现和治疗,既能减少奶量过多损失,也能尽快治愈,减轻兽医工作量。

表11 不同治愈天数分组下乳房炎发病次数及占比

3 乳房炎发病案例

在一牧云(YIMUCloud)“牧场生产管理与服务支撑系统”的牛只信息菜单中,查询牧场实际生产中曾经患有乳房炎的泌乳牛只。在信息查询的个体查询功能中泌乳曲线标签页,结合周平均奶量泌乳曲线图截取典型案例牛只(图2),通过对不同泌乳阶段乳房炎发病牛只的泌乳曲线变化,来说明不同泌乳阶段患乳房炎对泌乳曲线的负面影响。

图2 不同乳房炎发病次数牛只泌乳曲线图

如牛只1、牛只2、牛只3均为2胎牛,乳房炎发病分别为泌乳前期、泌乳高峰期和泌乳中后期,这三个阶段发病对泌乳曲线(产量)的影响不同。

牛只1在泌乳前期患乳房炎后,产奶量最高上升到23 kg左右,但随后大幅度下降到10 kg左右(图1a),即使该牛只泌乳天数处于泌乳高峰期、泌乳中后期,其产奶量也没恢复正常水平,可能是乳房炎早期对乳房损伤较大,尽管后面没有任何疾病和复发,但产奶量极低,奶产量损失巨大.

牛只2在泌乳高峰期患乳房炎,使得产后30~60天应该有的泌乳高峰期消失,奶产量损失较大(图1b)。

牛只3在泌乳中后期患乳房炎,使产后200 天以后有一阶段产奶量损失,但损失不大,后期又有回升(图1c)。

牛只4为头胎牛,感染3 次乳房炎,分别在泌乳前期、高峰期和中期,均对泌乳曲线(产量)带来不利影响,尤其中期感染后,产奶量断崖式下降后很难再回升到原先水平(图1d)。

牛只5为2胎牛,感染4 次乳房炎,前3 次在泌乳前期、高峰期,对泌乳曲线(产量)影响极大,泌乳前80 天奶产量损失巨大,之后有所回升,但在经历第4次乳房炎后,产奶量勉强维持在10~20 kg(图1e)。

4 总结

通过分析成母牛乳房炎发病影响因素,结果发现:

(1)比较不同自然月份发病情况,其中7、8、9月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较高,推测主要原因是夏季气温高,降雨量大,奶牛受热应激影响并处于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下,更易感染乳房炎。

(2)比较不同乳区的乳房炎发病情况,可见单一乳区感染乳房炎的可能性最大,左前乳区累计发病最多,占比27.7%;其次是右前乳区,占比25.3%。不好的挤奶流程会使乳房更易感染,因此前乳区需更多观察和护理。

(3)比较乳房炎发病时的产后天数,可见产后14 天内(2周)乳房炎发病次数最多,占比10.6%;产后0~105 天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43.2%。产后14 天内需重点关注乳房健康情况,产后105 天内加强乳房炎揭发工作,避免泌乳牛在泌乳前期、高峰期因患乳房炎带来的降产损失。

(4)分析乳房炎复发规律,可见第1次发病后26.6%牛会再次发生乳房炎(即复发率超过25%),而第3次发病占第2次的37.1%。乳房炎发病次数超过5 次及以上时,奶牛乳房炎复发率超过50%。说明牛只个体频繁感染乳房炎,大多数难根治,一半以上都会再次感染。这需引起牧场注意,乳房炎发病次数过多的牛只,应及时淘汰。

(5)乳房炎治愈天数多集中在0~6 天(占比48.9%)和7~13 天(占比31.5%),治愈所需时间不长。及早发现并给予治疗,既减少奶量损失,也减轻兽医工作量。

猜你喜欢

乳区天数泌乳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奶牛乳房炎对主要牛奶成分的影响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扬大康源乳业牧业示范基地干奶流程与操作
生日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