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2023-08-08杜莹莹
杜莹莹
医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染,其不仅影响患者疾病康复,还会加重患者的治疗负担,甚至还会引发医患矛盾等不良事件发生[1-2]。发生医院感染会导致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会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作为临床诊疗工作中所应用的辅助干预手段,护理服务的开展能够有效体现医院感染防控质量,其作为临床诊疗工作的负责人,与医院感染有直接接触,为此在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需要开展有效的护理管理工作[3-4]。常规感染管理内容单一 ,且具有片面性,患者或其他陪护人员对相关知识了解有所欠缺,未能有效配合防护感染措施的有效实施,会影响病情康复,因此如何提高感染管理效果成为临床探讨重点[5]。开展医院感染强化管理,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管理及专项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与质量,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利于提高医院整体感染管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2020年5月—2021年5月开展的强化感染管理模式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研究时间节点进行分组,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进行常规管理;2020年5月—2021年5月进行医院感染强化管理,2个时间段分别纳入120例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并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且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12名医护工作人员未发生变动。对照组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30~75岁,平均(52.36±2.17)岁;住院天数16~37 d,平均(23.25±0.57)d。研究组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32~77岁,平均(53.33±2.19)岁;住院天数16~37 d,平均(23.29±0.58)d。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名医护工作人员,男性2例,女性10例,年龄25~45岁,平均(35.26±3.45)岁;工作年龄5~20年,平均(13.2±0.45)年;职称:初级5例,中级7例;学历:大专4例,本科8例,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管理,遵循科室规章制度开展工作,遵循医院管理制度开展医疗服务,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健康教育、药物指导等护理工作,对于已出现感染情况患者遵医嘱进行常规感染治疗和护理。
1.2.2 研究组
强化感染管理,成立管理小组:通过医院互联网监测抽调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以及上报感染事故最多的事件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评估护理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晓以及执行情况,分析当下院感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如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欠佳、防控措施执行率低、同患者及家属宣教效果欠佳等,加强分析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医院感染防护工作成效。(1)构建网络管理:将全院科学划分多个防控管理网络单元,充分利用各科室的协调机制,强化各种防控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达到动态、精准、高效的管理效果。对进行临床工作的医护工作者集中进行2周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内容涵盖国家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方案、手卫生、环境卫生学监测、职业安全防护管理等,明确感染控制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并落实每月巡查次数,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以及科室工作清洁、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医疗废物处理等情况。全程加强网络监督管理,便于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与解决。(2)完善相关制度:结合医院现有的感染管理制度,通过搜索专业网站包括知网、维普、万方等,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及教训,对感染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划分工作范围及工作流程,确保每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并叮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感染情况及时反馈、上报,并由专业主治医师对患者病情变化等进行有效处置。(3)设立多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团队:包括感染科医师、药学部主任、微生物室检验师、护理部主任等,明确各部门职责,感染科负责反馈科室医院干饭发生率,微生物室负责对病区细菌培养标本进行检验,协助感染性疾病诊断;药学部门监测抗生素用药及病原学送检等情况;质控部门负责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制度;护理部负责执行感染防控措施。定期召开会议并总结病房住院患者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并提出整改建议与期限,不断提高感染管理质量。(4)强化感染管理:①加强对病房环境的消毒隔离,定期进行清洁与通风,设置特殊隔离区,及时将高危感染风险进行隔离并加强监测,且在护理人员进行交接时将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需要加强防护的内容提前同交接护理人员告知,提高其诊疗防护工作中的警惕性,降低交叉感染发生风险。②设置护理人员臂卡开通报警功能,对护理人员进入、离开床单位在一定距离处,后台管理系统对洗手液触发系统是否运行予以记录,对接触或离开床单元警戒区且装置红外线感应设备快速手消毒液分化系统未被触发者,会有警报声响起提示医护人员进行洗手,还会在病房、药品操作间设置电子摄像头,对洗手操作自动进行拍照并每日进行上传,便于护理长及时查询当日护理工作者手卫生执行情况。③加强药物管理:特别是对于多重耐药菌治疗患者,严格按照要求安置患者,建立隔离床单消毒擦拭记录,护士长加强药品管理核对,同时定期进行督查,对使用药物浓度进行监测,合理用药。④加强同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前,积极将具体的诊疗措施及重要性告知患者,提高其心理准备,并能积极配合操作,提高一次性穿刺、防护操作成功率,避免反复操作增加感染风险;且还要叮嘱患者及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切勿直接用手去触摸治疗部位,并有拔管倾向,加强病房巡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护理需求,提高患者治疗舒适体验,促使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病情转归,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工作质量:分析两组医院管理模式应用后护理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以及感染知识考试成绩评分变化差异。
(2)医院感染发生率:记录两组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例数,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并进行差异比较。
(3)护理满意度:于出院前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管理模式护理质量进行评估,0~100分,分为3个评分区间,80~100分、60~79分、60分以下,分别记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工作质量差异比较
两组医院管理模式应用后下,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有显著提高,且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也有提升,医护人员感染知识考试成绩评分有提升(P<0.05),见表1。
表1 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水平的影响
2.2 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比较
经不同感染管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感染管理模式的应用更能降低住院患者感染发生风险(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感染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发生率影响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管理模式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当下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而医院感染作为公共卫生领域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质量水平与医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息息相关,且还会影响患者的医疗质量,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6-7]。面对当下国家不断对临床医疗服务宣传语推广工作前提下,大众对于临床护理质量关注度有显著提升,对临床护理工作内容有丰富要求,这给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8]。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当前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医疗质量、患者及医护人员自身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等多方面,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等,因此加强医院感染有效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成为医院重要管理内容之一[9]。而既往所采取的感染管理工作内容较为片面,患者对感染认知重视度不够、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有所欠缺,进而导致医院感染防护工作效率低下。
本研究中,研究组开展强化感染管理,成立管理小组,分析既往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患者、医护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全面优化感染防控措施。开展基于网络化的医院感染管理,实施分级管理、区域管理,利用网络模式的精细化、关联辐射的优势,便于医护工作者能够实施掌握感染防控管理动态,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环境卫生监督与反馈,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也能有效保护医护工作者人身安全,借助医院感染网络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护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10-11]。围绕不同科室疾病特点及患者个性化服务需求,积极完善相关制度,确保临床整个感染防控管理措施落实有效,临床护理工作实施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且多学科管理团队的成立,借助医院大数据系统,对患者用药、检验、感染等进行有效结合与评价,让医院感染指标数据更具有科学性与说服力,从而能够为患者后续感染防治带来高品质的操作性和执行力,从而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强化护理工作者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能促使医护工作者更加坚定地执行各项医院感染措施,在感染管理工作中,重视手传播细菌而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诱因,对其加强控制,利用各种电子设备监测及管理系统对手卫生清洁消毒、无菌物品管理、废弃物处理起到提醒作用,进一步提升手卫生依从性率,让护理人员拥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能让医院感染防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清晰显示,从而做针对性改进可优化管理效果;此外医院感染防护管理工作中重视患者防护力量,加强同患者及家属防护宣教,让其了解感染的危害性,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并参与防护管理工作中,能配合提高防护管理效果,同时也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2-13]。本研究结果表示,两组管理模式应用后,研究组手卫生执行率高、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高(P<0.05),表示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对防护工作有计划、有目的重点进行,能够起到防控医院感染作用。且研究还指出,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护理工作满意度高(P<0.05),表明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从护理工作者、患者、医院管理方面入手,坚持消毒隔离保障环境安全,巩固医院防护效果,让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细节落实到具体护理管理工作中,能降低感染风险,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治疗痛苦和经济负担,进而能提高护理满意度[14]。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对患者病情康复以及医院护理质量水平有直接影响,强化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降低院感风险,其对住院治疗患者以及医院医疗质量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